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什么是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 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 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 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砖雨区:0H值在5.00-530之间.酪雨率是30-60%.为 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 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西宁,兰州,乌鲁 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州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 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 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70 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 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平方干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 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 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灾害 [阅读肉从酸雨到毒雪仅仅40年 上世纪S0年代中期,国科学家姆发现羊国的一些湖泊酸化,是由酸雨导致 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娜威渔业减产,原因不明;1959年挪威科学家才揭出元凶: 欧洲大陆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随高空气流飘到北欧,被雨雪冲刷,形成酸雨使近海湖泊 酸化, 60年代,欧洲发现酸雨地区集中于地势较低的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1972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 中硫的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关注,1974年后,美国东北部和与加大交界地区发现大面 积酸雨区域,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 侧,也出现酸雨。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发现大面积酸雨。科学家到冰封雪盖的格陵 兰无人岛,给冰层打钻,取出180年前的冰块,与现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长了99倍。至 此世人公认酸雨是当前全球性重要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80年代,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圈内大面积地区都测到酸雨酸雪,他们认为是前苏联南部 工业区排放的大气酸性物质,随气流飘移到此地。后来在南极地区,也有人曾收集到p州为 5.5的酸性降水 90年代科学家又在南极和北极,收集到了含有有毒农药成份的“毒雪”, ,“毒雪”与酸 雨、酸雪的形成过程极为相似,也是人类使用人造农药,农药通过大气远程传输,在高空中 被雨雪冲刷,最终降落地面,危害环境, 酸雨发展到极端是黑雨黑雪 伊拉克放火烧油田喜马拉雅山下黑雪 1994年重庆及其郊区下了数场黑雨,色加墨汁,有强酸性,酸性物主要是硫酸根,来 自煤中燃烧的杂质硫,成为强酸性雨。1991年我国喜马拉雅山区下了数场黑雪,它来自于 6
6 除了年均降水 pH 值之外, 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什么是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 还不能算是酸雨区, 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 某场雨可能是酸 雨, 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 但一般认为: 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 酸雨率是 0-20% , 为非酸雨区; pH值在5.30-5.60 之间, 酸雨率是 10-40% , 为轻酸雨区; pH 值在 5.00-5.30 之间, 酸雨率是 30-60%, 为 中度酸雨区; pH 值在 4.70-5.00 之间, 酸雨率是 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 值小于 4.70, 酸雨率是 70-100%, 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 北京, 西宁, 兰州, 乌鲁 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 但年均 pH 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 故为非酸雨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 的北欧酸雨区。二是 50 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 区的总面积已达 1000 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 pH 小于 5.0,有的甚至小于 4.0。我国在 70 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 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 200 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 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 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灾害。 [阅读]从酸雨到毒雪仅仅 40 年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勒姆发现美国的一些湖泊酸化,是由酸雨导致。 50 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原因不明;1959 年挪威科学家才揭出元凶: 欧洲大陆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随高空气流飘到北欧,被雨雪冲刷,形成酸雨使近海湖泊 酸化。 60 年代,欧洲发现酸雨地区集中于地势较低的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1972 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 中硫的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关注。1974 年后,美国东北部和与加拿大交界地区发现大面 积酸雨区域,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 侧,也出现酸雨。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发现大面积酸雨。科学家到冰封雪盖的格陵 兰无人岛,给冰层打钻,取出 180 年前的冰块,与现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长了 99 倍。至 此世人公认:酸雨是当前全球性重要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80 年代,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圈内大面积地区都测到酸雨酸雪,他们认为是前苏联南部 工业区排放的大气酸性物质,随气流飘移到此地。后来在南极地区,也有人曾收集到 pH 为 5.5 的酸性降水。 90 年代科学家又在南极和北极,收集到了含有有毒农药成份的“毒雪”。“毒雪”与酸 雨、酸雪的形成过程极为相似,也是人类使用人造农药,农药通过大气远程传输,在高空中 被雨雪冲刷,最终降落地面,危害环境。 酸雨发展到极端是黑雨黑雪 伊拉克放火烧油田喜马拉雅山下黑雪 1994 年重庆及其郊区下了数场黑雨,色如墨汁,有强酸性,酸性物主要是硫酸根,来 自煤中燃烧的杂质硫,成为强酸性雨。1991 年我国喜马拉雅山区下了数场黑雪,它来自于
中东战净 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退时,在油田放了一把大火,SOx和NOx随风飘向东 方,难以跨越喜马拉雅高山,成了有酸性黑雪。酸雾则可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地面出现。 80年代重庆市酸雾pH平均值为4.39,是典型的酸雾。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在长江以南;及两小 块酸雨区域,在胶东半岛和图们江地区,一方面是由于附近较大城市(青岛、长春、吉林衲 有酸性物质强排放源,另一方面它们濒临海洋,海洋性潮湿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我国最强的酸雨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重庆、贵阳和柳州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东移到 了长沙,南昌和杭州,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近期快速发展有关 安徽省的长江以南是酸雨区,江北是非酸雨区。江苏省也有类似的分布。长江成了目前 我国酸雨与非酸雨区的大致的,模糊的分界线。台湾酸雨区主要在其西北部沿海地区;特别 是北端的基隆地区,有强污染源。 甘肃省的东南部受四川川盆地吹来的酸性雨云的影响,年降水平均DH值为544,属于 酸雨区;而干旱的祁连山西部张掖、酒泉、嘉峪关,年降水平均pH值达到7.57,属于碱 雨区,其碱性来自于附近沙漠吹来的碱性颗粒。 陕西省的南部商州、略阳等地,四川盆地高空吹来的也已酸化了的雨云,造成当地酸雨 率近年来达到40%,为酸雨区。过了秦岭,关中地区渭南、铜川和西安等地,酸雨率10% 左右;陕北榆林延安等地酸雨率为零,特别是历史名城榆林地处沙漠边缘,为碱雨区。 何谓我国“双控区”? 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 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 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何谓我国酸雨控制区? 一般将pH值小于5.60的降水叫酸雨,将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0的地区叫酸雨地区。 目前,我国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0的地区已达全国面积40%左右。酸雨是区域问题;大 部份地区的酸雨仅仅是少部分城市排放的酸性物质经大气长程传送形成的,只要消灭了少 数城市的污染源大面积酸雨现象自然会消失。所以,酸雨控制区应不同于酸雨地区,要比 酸雨地区小得多。当降水pH值低于4.60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损害,西方发 达国家多将降水pH值低于4.60作为受控对橡的标准,而降水pH值低于4.60的地区要比 降水p值低于5.60的地区小得多.除了这一标准而外,还要考虑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承受 能力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系统对硫沉降的承受能力不同,硫沉降负荷反映了 该承受能力之大小,当实际硫沉降超过硫沉降负荷的区域就应予以控制。此外,酸雨控制区 应包,括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及其周边二氧化硫排放最大区域。依此标准我国酸雨控制地区 的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0%。它主要包括上海市,重庆市和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部分城市地区
7 中东战争——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退时,在油田放了一把大火,SOx 和 NOx 随风飘向东 方,难以跨越喜马拉雅高山,成了有酸性黑雪。酸雾则可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地面出现。 80 年代重庆市酸雾 pH 平均值为 4.39,是典型的酸雾。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在长江以南;及两小 块酸雨区域,在胶东半岛和图们江地区,一方面是由于附近较大城市(青岛、长春、吉林), 有酸性物质强排放源,另一方面它们濒临海洋,海洋性潮湿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我国最强的酸雨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重庆、贵阳和柳州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东移到 了长沙,南昌和杭州,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近期快速发展有关。 安徽省的长江以南是酸雨区,江北是非酸雨区。江苏省也有类似的分布。长江成了目前 我国酸雨与非酸雨区的大致的,模糊的分界线。台湾酸雨区主要在其西北部沿海地区;特别 是北端的基隆地区,有强污染源。 甘肃省的东南部受四川盆地吹来的酸性雨云的影响,年降水平均 pH 值为 5.44,属于 酸雨区;而干旱的祁连山西部张掖、酒泉、嘉峪关,年降水平均 pH 值达到 7.57,属于碱 雨区,其碱性来自于附近沙漠吹来的碱性颗粒。 陕西省的南部商州、略阳等地,四川盆地高空吹来的也已酸化了的雨云,造成当地酸雨 率近年来达到 40%,为酸雨区。过了秦岭,关中地区渭南、铜川和西安等地,酸雨率 10% 左右;陕北榆林、延安等地酸雨率为零,特别是历史名城榆林地处沙漠边缘,为碱雨区。 何谓我国“双控区”? 1995 年 8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其 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 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何谓我国酸雨控制区? 一般将pH值小于5.60的降水叫酸雨, 将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0的地区叫酸雨地区。 目前, 我国年均降水 pH 值低于 5.60 的地区已达全国面积 40%左右。酸雨是区域问题;大 部份地区的酸雨仅仅是少部分城市排放的酸性物质经大气长程传送形成的, 只要消灭了少 数城市的污染源, 大面积酸雨现象自然会消失。所以, 酸雨控制区应不同于酸雨地区, 要比 酸雨地区小得多。当降水 pH 值低于 4.60 时, 将会对森林, 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损害, 西方发 达国家多将降水 pH 值低于 4.60 作为受控对象的标准。而降水 pH 值低于 4.60 的地区要比 降水 pH 值低于 5.60 的地区小得多。除了这一标准而外, 还要考虑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承受 能力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系统对硫沉降的承受能力不同, 硫沉降负荷反映了 该承受能力之大小, 当实际硫沉降超过硫沉降负荷的区域就应予以控制。此外, 酸雨控制区 应包括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及其周边二氧化硫排放最大区域。依此标准, 我国酸雨控制地区 的面积约为 80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 8.40%。它主要包括上海市, 重庆市和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等省的部分城市地区
何谓我国二氧化硫控制区? 南方的酸雨还和北方二氧化硫的大量放有关,仅控制酸雨地区的酸性物质放而忽 略北方二氧化硫的排放还是不能有效地控制酸雨。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是0.06 毫克/位方米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将不受危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三级 标准是0.25毫克/位方米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建康损害。环境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率增加。二氧化硫污染主要 来自燃煤集中在城市,应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控制单元。目前,全国有62.3%的城市 一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而 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急性危害的最低要求。依此标 准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主要包括北京市,天 津市及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的部分城 市。 阅读: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 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转化(煤炭 气化、液化)、先进发电技术(常压循环流化床、加压流化床整体煤气联合循环、烟气净化 (除尘、脱硫、脱氨)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进展 1.选煤 选煤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1997年中国有选煤厂1571座,选煤能力 48X10t,入选量3.4X10t,入选率25.73%。煤炭洗选的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 目前,中国已成功研究出可分选粒径小于0.5m粉煤的重介质旋流器、水介质旋流器、离 心摇床和多层平面摇床,适用于高硫难选煤中黄铁硫矿的脱除,选择性絮凝法、高梯度磁选 法脱黄铁硫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研制成功的50t/h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 煤机,其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型煤 型煤被称为“固体清洁然料”。煤经过破碎后,加入固硫剂和黏合剂,压制成有一定强 度和形状的块状型煤,燃用型煤可减少烟尘、S02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中国民用型 煤技术已达国际水平,实现了商业化,年生产能力约5X10什,无烟煤下点火蜂窝煤得到全 国推广,烟煤、褐煤上点火蜂窝煤消烟技术也取得突破。最近几年,中国工业型煤研究取得 很大进展,已开发了优质化肥造气用型煤、煤气化用煤泥防水型煤、发生炉及工业窑炉型煤 等多项型煤技术。 3.水煤浆 根据中国能源组成特点和能源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中国水煤浆技术开发旨在解决工业 锅炉、窑炉及电站的节油、代油、节能、并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水煤浆管道输送
8 何谓我国二氧化硫控制区? 南方的酸雨还和北方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有关, 仅控制酸雨地区的酸性物质排放而忽 略北方二氧化硫的排放, 还是不能有效地控制酸雨。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是 0.06 毫克/立方米, 在此浓度之下, 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将不受危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三级 标准是 0.25 毫克/立方米, 在此浓度之下, 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建康损害。环境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 导致死亡率增加。二氧化硫污染主要 来自燃煤, 集中在城市, 应以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为控制单元。目前, 全国有 62.3%的城市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而 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 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急性危害的最低要求。依此标 准,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为 29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 3%。主要包括北京市,天 津市及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 江苏, 河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等省的部分城 市。 阅读: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 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转化(煤炭 气化、液化)、先进发电技术(常压循环流化床、加压流化床、整体煤气联合循环)、烟气净化 (除尘、脱硫、脱氮)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进展: 1.选煤 选煤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1997 年中国有选煤厂 1571 座,选煤能力 4.8X108 t,入选量 3.4X108 t,入选率 25.73%。煤炭洗选的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 目前,中国已成功研究出可分选粒径小于 0.5mm 粉煤的重介质旋流器、水介质旋流器、离 心摇床和多层平面摇床,适用于高硫难选煤中黄铁硫矿的脱除。选择性絮凝法、高梯度磁选 法脱黄铁硫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研制成功的 50t/h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 煤机,其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型煤 型煤被称为“固体清洁燃料”。煤经过破碎后,加入固硫剂和黏合剂,压制成有一定强 度和形状的块状型煤,燃用型煤可减少烟尘、SO2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中国民用型 煤技术已达国际水平,实现了商业化,年生产能力约 5X107 t,无烟煤下点火蜂窝煤得到全 国推广,烟煤、褐煤上点火蜂窝煤消烟技术也取得突破。最近几年,中国工业型煤研究取得 很大进展,已开发了优质化肥造气用型煤、煤气化用煤泥防水型煤、发生炉及工业窑炉型煤 等多项型煤技术。 3.水煤浆 根据中国能源组成特点和能源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中国水煤浆技术开发旨在解决工业 锅炉、窑炉及电站的节油、代油、节能、并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水煤浆管道输送
技术减轻了煤炭调运给铁路运输和大气洁净度带来的沉重负担。目前,中国已掌握了一套完 整的水煤浆生产使用技术,迄今已建成总能力为1X10t/归的6个制浆厂,2个添加剂厂, 3个覆盖制浆、贮存、管道输送、锅炉和窑炉燃烧全过程的水煤浆实验研究中心,还建立了 中国水煤浆成浆性数据库和多个商业性示范工程,已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 4.流化床燃烧 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方式。在燃烧过程中,加入以石灰石为主的脱硫剂,可以有 效地控制S02的排放.相对较低的燃烧温度也大大降低了氨氧化物的生成。工业上分为常压 循环流化床(CFB9和增压流化床(PFBQ。目前,国内已建成常压循环床装置18台,单台容 量最大为410t/h,在设计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 5.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1GCC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开发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煤发电技 术,发电效率可达45%以上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洁净煤发电方式之一.中国1GCC 关键技术研究已启动,工程示范项目处于立项阶段。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GCC工艺、煤 气化、煤气净化、燃气轮机和余热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其成果将为中国建设1GCC示 范电站打下技术基础。 6.煤炭气化及液化 煤经过化学加工可以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分别称为煤的汽化或液化。 目前全国每年气化用煤量约为6X10化,中国中小型煤气化技术以块煤固定床气化技术 为主,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大型煤气化以技术引进为主,有 3组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投入生产化工合成气;常压粉煤流化床气化在上海三联供项目中 投入运行;加压固定床技术用于化肥和城市煤气生产。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是指煤直接通过高温高压加氢获得液化燃料或其他液体产品的技术。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指煤先经过气化制成C0和H:,然后进一步合成,得到烃类或含氧液 化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技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 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5t煤炭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合成出 1t成品油。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以此为基础 中国科学院日前正式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作为进军 世界科学高峰,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之一,根据项目规划 一个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将在未来3年之内园起于我国煤炭大省山西,从而将使这项 技术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 7.污染控制 目前,中国自行研制开发了旋转喷雾干燥脱硫技术、磷铵肥法脱硫等新工艺,掌握了喷 雾干燥脱硫技术。目前中国然煤电厂已建或在建的脱硫设施有15项,正在进行或己经通过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的脱硫项目有9家
9 技术减轻了煤炭调运给铁路运输和大气洁净度带来的沉重负担。目前,中国已掌握了一套完 整的水煤浆生产使用技术,迄今已建成总能力为 1X106 t/a 的 6 个制浆厂,2 个添加剂厂, 3 个覆盖制浆、贮存、管道输送、锅炉和窑炉燃烧全过程的水煤浆实验研究中心,还建立了 中国水煤浆成浆性数据库和多个商业性示范工程,已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 4.流化床燃烧 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方式。在燃烧过程中,加入以石灰石为主的脱硫剂,可以有 效地控制 S02的排放。相对较低的燃烧温度也大大降低了氮氧化物的生成。工业上分为常压 循环流化床(CFBC)和增压流化床(PFBC)。目前,国内已建成常压循环床装置 18 台,单台容 量最大为 410t/h。在设计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 5.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开发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煤发电技 术,发电效率可达 45%以上,极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主要的洁净煤发电方式之一。中国 IGCC 关键技术研究已启动,工程示范项目处于立项阶段。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 IGCC 工艺、煤 气化、煤气净化、燃气轮机和余热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其成果将为中国建设 IGCC 示 范电站打下技术基础。 6.煤炭气化及液化 煤经过化学加工可以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分别称为煤的汽化或液化。 目前全国每年气化用煤量约为 6X107 t。中国中小型煤气化技术以块煤固定床气化技术 为主,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大型煤气化以技术引进为主,有 3 组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投入生产化工合成气;常压粉煤流化床气化在上海三联供项目中 投入运行;加压固定床技术用于化肥和城市煤气生产。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是指煤直接通过高温高压加氢获得液化燃料或其他液体产品的技术。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指煤先经过气化制成 CO 和 H:,然后进一步合成,得到烃类或含氧液 化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技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 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5 t 煤炭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合成出 1 t 成品油。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以此为基础, 中国科学院日前正式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作为进军 世界科学高峰、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之一。根据项目规划, 一个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将在未来 3 年之内崛起于我国煤炭大省山西,从而将使这项 技术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 7.污染控制 目前,中国自行研制开发了旋转喷雾干燥脱硫技术、磷铵肥法脱硫等新工艺,掌握了喷 雾干燥脱硫技术。目前中国燃煤电厂已建或在建的脱硫设施有 15 项,正在进行或已经通过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的脱硫项目有 9 家
8.煤系废弃物综合利用 中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低效率的利用,产生了大量煤泥、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 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如煤泥制水煤浆、煤泥和煤矸石燃烧、混烧技术 炉渣作水泥原料,粉煤灰制作各种建材的成型技术,有待于推广和应用。 阅读:西气东输 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当地自产 能源很少,大部分由外地调入,其中调入最多的能源是煤炭。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会造 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成为必然。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洁净的能源,它 的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接近为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很低。中国天然气生产潜力巨大, 但中国天然气资源约有6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是陕甘宁地区,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2.3×101m3,其含气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二是在四川东部地区,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2×101m3;三是在新疆地区,过去5年中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6×10m3。此外,在青海 东部的塞北地区,也发现了新气田,已探明储量为5×100m3。但是,每年西部地区都有大 量的油田伴生气因用不掉被白白地放空烧掉,当地人守着这样的宝盆却过着穷日子。 如何让西部的天然气为东部经济发展服务,让西部富起来呢?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西气 东输”工程,并将其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批重点工程。这将在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之间架起 一座桥深,为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并有效地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气东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西气东输”是指青海涩北一甘肃兰州一 重庆忠县一湖北武汉一上海的输气管线。而狭义上的“西气东输”工程指的就是新疆塔里木 一上海这条输气管线。这条线全长4000多km,途经新疆、甘肃、宁复、陕西、山西、河 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年输气能力(12~.0)×101m,固定资产投资400多 亿元,立足塔里木、陕甘宁地区天然气资源,面向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供气。 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最新的调直资料表明,全国天然气发电需求增长很快,城市用 气比例逐步上升,综合发电、城市燃气、化工、工业燃料四大类,2005年至2010年全国 天然气需求量为(6.39一1127刀×01m3,仅长江三角洲天然气需求量2005年就将达到 105X10m3,2010年将达到200×103m3.而长江三角洲地区采用的主要天然气气源 东海平湖气田年产气能力仅5×10m3,目前已探明储量产气能力不足15×108m3,远不能 满足需求,而进口的LNG(液化天然气)价格高,项目实施周期长,只宜作为补充气源。因此 尽快启动"西气东输”工程,一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东部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经济发展;二可带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如钢铁、制管、建材及建筑安装行业发展;三 可解决困扰东部城市日渐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的市场前景是相当令人乐观的。工程建成后,东输天然气的价格将低于目 前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与东部地区居民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此,东输天然气的价 格要贵一倍,但每立方米的热值也高出一倍多,据专家估算,塔里木天然气的供气价格只相 0
10 8.煤系废弃物综合利用 中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低效率的利用,产生了大量煤泥、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 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如煤泥制水煤浆、煤泥和煤矸石燃烧、混烧技术, 炉渣作水泥原料,粉煤灰制作各种建材的成型技术),有待于推广和应用。 阅读:西气东输 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当地自产 能源很少,大部分由外地调入,其中调入最多的能源是煤炭。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会造 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成为必然。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洁净的能源,它 的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接近为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很低。中国天然气生产潜力巨大, 但中国天然气资源约有 6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是陕甘宁地区,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2.3×1011m3,其含气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二是在四川东部地区,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2×1011m3;三是在新疆地区,过去 5 年中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1.6×1011m3。此外,在青海 东部的塞北地区,也发现了新气田,已探明储量为 5×1010m3。但是,每年西部地区都有大 量的油田伴生气因用不掉被白白地放空烧掉,当地人守着这样的宝盆却过着穷日子。 如何让西部的天然气为东部经济发展服务,让西部富起来呢?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西气 东输”工程,并将其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批重点工程。这将在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之间架起 一座桥梁,为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并有效地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气东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西气东输”是指青海涩北→甘肃兰州→ 重庆忠县→湖北武汉→上海的输气管线。而狭义上的“西气东输”工程指的就是新疆塔里木 →上海这条输气管线。这条线全长 4 000 多 km,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 南、安徽、江苏、上海 9 个省市区,年输气能力(1.2~.0)×1010m3,固定资产投资 400 多 亿元,立足塔里木、陕甘宁地区天然气资源,面向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供气。 对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最新的调查资料表明,全国天然气发电需求增长很快,城市用 气比例逐步上升,综合发电、城市燃气、化工、工业燃料四大类,2005 年至 2010 年全国 天然气需求量为(6.39—11.27)×010m3,仅长江三角洲天然气需求量 2005 年就将达到 105X108m3,2010 年将达到 200×108m3。而长江三角洲地区采用的主要天然气气源—— 东海平湖气田年产气能力仅 5×108m3,目前已探明储量产气能力不足 15×108m3,远不能 满足需求。而进口的 LNG(液化天然气)价格高,项目实施周期长,只宜作为补充气源。因此, 尽快启动“西气东输”工程,一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东部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经济发展;二可带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如钢铁、制管、建材及建筑安装行业发展;三 可解决困扰东部城市日渐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的市场前景是相当令人乐观的。工程建成后,东输天然气的价格将低于目 前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与东部地区居民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东输天然气的价 格要贵一倍,但每立方米的热值也高出一倍多,据专家估算,塔里木天然气的供气价格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