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灾探测器,并与其它报警装置联动,很快地关闭了送风矶,但排风机仍继续运行着,助 长了烟火蔓延扩大。 3.3日本千日百货大楼火灾 972年5月13日,座落在大阪市南区波新地的H本千日百货大楼发生了火灾,大火持 续了4h,烧毁建筑面积达8763m2,死亡118人,受伤82人。这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一起综 合性商业大楼火灾。 33.1建筑概况 千日百货大楼建于1932年,原为大阪歌舞剧院。1958年改建,采用钢筋混凝七框架结 构,地上7层,地下1层,占地面积3770m2,总建筑面积为25923m2。地下层设有饮食店 和设备室,1层为商场和保安室,2至5层是商场,6层设有游艺场和剧场,7层设有酒馆 等。该大楼没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大楼内设有6座楼梯、两部 自动扶梯,自动扶梯与穿过褛层之间的竖向区段虽设防火分隔门,但这些门始终是敞开的, 不起挡烟阻火作用。 3.3.2火灾发展情况 起火当天,3楼正在进行电气施工作业,一位监督工程施工的人员在店内一边吸烟, 边来回走动,很可能是由于该监督员吸烟不慎而引起这场火灾。起火部位是在3楼商店柜 台内(妇女服装柜台附近)。火势很快蔓延到陈列衣料的部位上,越烧越旺。凶猛的火势通 过自动扶梯的开口部,迅速扑上4层,下窜到2层。由于室内陈列着大量衣料物品,加上 许多可燃内装修,燃烧越来越猛烈,特别是烟火通过空调设备的管道和电梯井(载货电 梯)、部分楼梯间,迅速蔓延到整个大楼 火灾发生时,在大楼内共有220人,其中7层有181人。3楼起火后,没有及时通报在 7层的人员。当3楼燃烧2min左右,7层的办公室走廊下的空调国风管口喷出浓烟,电梯 井口涌出大量烟气后,7层的人们才知道大楼发生了火灾。这时,浓烟和火焰迅速向上扩散, 笼罩着整个大楼,并聚集在?楼。?楼的人失去了及时疏散的时间,加上避难指挥不当,致 使不少人在热气和浓烟的通迫下,破窗跳楼身亡。留在室内的许多人被烟气窒息死亡,只 有两人从唯一能够疏散的一个楼梯逃离大楼。另有50人是消防员到场后用云梯车营救出来 的。结果,在7层上的181人中,只有63人≠存,其余118人丧生。这起火灾还造成82人 受伤。该商店保安负责人得知起火后,只向消防队报警,而未向7楼通报,使在7楼的人 员失去了及时避难的时机。7楼的防火管理人员得知起火后,没有及时打开安全出口的门 也没有组织顾客有秩序地避难,由于停电,顾客哗然大乱,22人在忍耐不住烟气的情况下 跳楼身亡。7楼更衣室通往两部避难楼梯的门全部上锁·被困人员无法逃脱。还有,大楼各 层都配备了救生袋,但顾客不会正确使用,未能利用救生袋脱险。 333主要经验教训 日本千已百货大楼所以发生如此恶性火灾事故,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主要是: (1)商店大楼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没有设置可靠的阻火闸门,载货升降机井及楼梯 间不防烟、防火,成了火灾向上蔓延的途径,在设计中应认真吸取这一教训 (2)这次火灾充分暴露了千日百货大楼在防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树立防 恵于未然的思想,安全出口门上锁,被困人员无法逃生脱险,必须引以为戒 3)高层建筑必须加强消防训练,切实做到早期报警,扑灭初期大灾,进行安全疏散
训练、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和火灾损失。 (4)在设计中,对面积大,可燃物多,人员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采取防火分隔 措施,并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5)空调与通风管道必须设置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阀门,本次火灾中死亡人数如此之 多,主要是空调管道在火灾时不能自动关闭,将火灾层的有毒烟气输送到7层而造成的 高层公腐、住宅火灾 4.某高层公寓火灾 4.].1建筑概况 某高层公寓地上16层,地下1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室内设有普通的封闭楼梯和 平时使用的电梯,仅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4.1.2火灾状况 1977年11月某月,由于外国使馆人员的家属在6楼卧室用火不慎,引起火灾。郾室家 具、陈设等物品全部被烧毁,卧室外的走道、吊顶也被烧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复合楼板 保护层脱落,高强度钢丝外露,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表皮剥落2~3cm,钢筋混凝土柱多处产 生裂缝,钢窗严重变形,铝合金暖气片受火变为灰色,室内和阳台的顶灯玻璃烧成碎片,损 失数万元。 4.I.3主要经验教训 (1)该公寓为16层的塔式高级住宅,室内可燃装修较多,而没有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 防电梯,也没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这是设计上的缺陷。这次火灾幸亏发生在白天,起火 时褛内人员不多,发现和扑救及时,才未酿成更大火灾。 (2)着火房间设有转角阴台,虽然一时火势猛烈,但阳台阻止了火势向上蔓延,这说 明高层建筑设置阳台或不燃烧体挑檐对于阻止火势竖直方向蔓延有良好的作用(阳台宽约 (3)由于电梯门口没有阻水设施,电梯井底未设排水设施,当灭火用水流入电梯间和 梯井内时,电梯机件失灵,有十来位外宾被困在电梯内。因此,消防电梯的门口应设阻水 设施(如设置比电梯厅平面高出5cm左右的漫坡),井底设置排水设施,其排水量不应小于 Iol / 4)从这次火灾燃烧情况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耐火能力较差,为防止楼板塌落,火 灾后立即对起火房间的上层房间进行卸荷,后经加固补强,继续使用 (5)火灾发生后,及时启动高压消防水泵,最多同时出了4支水枪(D=13mm),用半 个多小时将火灾扑灭了。燃烧面积约100m2,用水量约10L/s。因此从既满足消防扑救,又 能节约投资的目的出发,高层住宅建筑室内灭火用水起点流量不少于10L/s,是完全需要的。 4.2纽约市曼哈顿区东50街135号高层建筑火灾 1988年,美国组约市曼哈顿区东50街135号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死亡4人 4.2.1建筑概况 该大楼是一座10层综合楼,建于1921年,长35m,宽35.5m,是混凝土与砖砌体结 构,部分隔墙为木骨架石膏板面,设有5座楼梯和3个消防安全出口,底层和2层是餐厅、 办公用房,3~10层为100套公寓
4.2.2火灾发展情况 这次火灾是底层精神病治疗室木板墙内的一个三相电气插座短路引起的。火先沿着电 线燃烧,引燃了紧靠墙边的长沙发,再蔓延到书架、家具和其它可燃装修等,扩大成灾。随 后又通过窗户和天窗向上扩展。 火灾中死亡4人,其中有2人是在10层通向屋顶的二号楼梯间死亡的。据分析是去屋 面避难时被烟呛死的;第三人死在公寓9层的11号内,也是被烟呛死的;第4人死在1~ 2层的2号楼梯间内。此外,有9名居住者和13名消防队员在火灾中受伤 房屋损失严重的是底层的二间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厅,其它9间办公室也受到火焰 的损害,两个餐厅受到一定的影响。2~10层都受到烟熏,烟熏严重的是9层及10层。 这次火灾报警较迟,幸亏纽约消防部门在人力、物力方面有充分准备,指挥调度得当 及时控制了火势 4.2.3主要经验教训 (1)建筑物经过局部扩建改建,底层的楼梯仅保留2座,疏散通道及门也有较多变化 使安全疏散受到一定影响。 2)经过改建,增加了木骨架和胶合板的隔墙,增加了可燃的装修,使建筑物的火灾 荷载增加了,其危害性与扑救难度都增大了 (3)灭火设备不足,建筑物内仅有一个65mm的消火栓立管;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和其它灭火系统。 (4)没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致报警迟缓,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之 5高层医院、文化设施火灾 51加拿大诺托达姆医院火灾 1980年5月30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诺托达婚医院发生一起火灾,烧毁大楼内的部分 病床和其它用具、医疗设备,迫使500病人撤离、转院,经济损失达300万元 5.1.1建筑概况 诺托达姆医院主楼为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为中心消毒室,1、2层为医 疗设备室和办公用房,3至9层均是病房,共有500张病床,占了医院病床总数的一半。该 楼设有电梯和楼梯,但在这次火灾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51.2火灾发展情况 据分析,这次火灾是纵火引起的。早晨6时刚过,一位值勤的安全员发现第2层副地 下室的电梯附近的中心消毒室有火情,他立即报告上级,并和上级用轻便灭火器扑救火灾 但未成功,火反而越烧越旺,而且燃烧猛烈的烟火通过小型升降梯井向上窜,6时零6分, 消防队接到报警后,为了尽快撤离500病人和扑灭火灾,先后调动了25辆公共汽车、30辆 救护车和175名警察,采取多种方式抢救病人,有200病人微离到医院其他病房区,另外 300病人则转送到其它医院,无-伤亡。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抢救,完全扑灭了火灾。 5.1.3主要经验教训 (1)消防、急救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很快将500名病人撤离、转院,无一伤亡,值 得庆幸 (2)高层病房的楼梯应做成防烟楼梯,并设消防电梯。这样,对于抢救病人、防止火
灾向上迅速蔓延和消防扑救都有利,在设计中应十分注意。 (3)高层医院,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以便早期报警,把火 灾扑灭在初期,减少损失,减少伤亡事故。 (4)烟火之所以从第2层副地下室一直蔓延到顶层,主要原因:一是小型升降机的门 没有安装防护装置;二是安全员发现火灾后,没有关闭中心消毒室的门;三是火灾后没有 及时向消防队报警,以及敞开门的电梯停留在火灾层 52北京某文化宫火灾 973年3月,工人在北京某文化宫8楼检修暖气管道,气割废旧管道时,高温铁渣从 管道与楼板间的空隙掉入7楼家具仓库,引起火灾,烧毁200余件家具等 5.2.1建筑概况 该文化宫地上10层,地下1层,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室内设有疏散楼梯和电梯,还 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 5.22主要经验教训 (1)从这次火灾事故说明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维修动火作业中,都必须十分注意 管道缝隙、孔洞,要用不燃烧材料将上述缝殡、孔洞严密填塞,以防止火势蔓延扩大。 (2)在扑救这次火灾中,室内外消火栓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可见,高层建筑普遍要求 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是必要的 6高层工业交通大厦火灾 6.1香港大生工业楼火灾 1984年9月11日7时21分许,香港大生工业楼8层的一家塑胶厂发生重大火灾。大 火从8层烧到16层(顶层),直至14日凌晨3时46分才被扑灭。前后共连续焚烧了68个 小时,损失1000万港币以上,被称为“破记录的长命大火”。 据专家们分析,这场火灾延烧时间那么长,损失那样严重,其原因主要有 (])原料、成品量大,而且大多是可燃物; (2)每层面积大,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3)竖向管井(如管道井、电缆井等)没有采取分隔措施,成了火势蔓延的通道; 4)灭火设施太差,自救能力不强。这些教训,在设计中值得吸取。 62哥伦比亚波哥大航空大楼火灾 1973年7月23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36层的 AVIanCA大楼第13层发生火灾,第 13层至36层室内装修、用具等物品全部烧毁,主体结构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坏,经济损失折 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4人死亡,100余人受伤。 6.2.1建筑概况 航空大楼建于196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长为36.58m,宽为18.90m,南北两端显凸 状,第2层至19层,每层使用面积为584.27m2,第20层使用面积为29.89m2,第21层 至34层,每层使用面积为60675m2,第35层至36层,每层面积为278.71m2。该大楼从 底层到顶层只设置了一座楼梯和两组电梯(每组4部),一组从底层通到第17层,另一组 从!8层通到顶层。大楼的内墙表面使用胶合板等大量可燃材料装修。大楼内只有通风设 备,每小时换气8次。楼内没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只装了消火栓
给水系统。在第20层和第36层分别设有蓄水箱离心式抽水泵分别装在第4层和第20层。 6.2.2火灾发展与扑敦情况 该市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先后出动10辆普通消防车和两辆云梯车。这时火巳通过楼 板与外墙之间的空隙(用胶合板封隔的空间)迅速向上蔓延到第14层、第15层。消防队 员进人楼内,救出了困在电梯内的30人(因切断电源而停止运转)。第13层及以上各层的 人员均撤离到屋顶平台。当局派出5架直升飞机,从屋顶救出250人。与此同时,消防队 员带领撤离到屋顶平台的人通过其它楼梯进行疏散,转移到安全地点。部分消防队员和灭 火器材等也由直升飞机运往屋顶平台。 6,2.3主要经验教训 (1)严重缺水,是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设在第20层的水箱在发生火灾之前, 水已经用完了,眼看火勢被控制住了,由于缺水又蔓延扩大了,以致上面24个楼层被烧毁 (2)大楼内的装修、家具、陈设、办公用具等均是可燃的,又未设防火分隔,对可燃 装修未进行防火处理等,是导致这次火灾巨大损失的又一重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3)大楼内设有3部备用发电机,但电梯、消防水泵均未接上应急电源(备用发电 机),火灾时未能发挥作用 (4)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内人员消防常识教育。在起火当天的上午8时半开门,一员 工打开库房门发现起火,另一员工试图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操作,结果使小火酿成大火 这样的火灾实例很多,应引以高度重视。 第4节旅馆火灾的统计分析 旅馆(宾馆、饭店)火灾是旅客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火灾造成巨大伤亡损失之后 更加引起广泛的关注。美国米高梅旅馆、我国哈尔滨天鹅宾馆火灾事件就是沉痛的教训。弄 清火灾的起因、多发时间、多发位置等情况,有助于防止火灾引起的巨大灾难,也有助于 建筑师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防火对策。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美国韦黎妈·维伯斯托以国际性旅馆集团的100家旅馆约20个月 期间的标准火灾报表为依据,进行了火灾统计分析。报表所包括的旅馆类型非常广,从商 业性设施到低层娱乐场所,其中,拥有375个房间左右的中档商业性旅馆最能说明问题。 全部统计结果,是将一系列火灾报表中的信息[如,发生火灾的年、月、日及时刻、旅 馆位置、旅馆类型、间数、层高和层次、起火位置(类别和特点)、火灾起因(类别和特 点)、火灾报警器类型、控制火灾所使用的设备、旅馆安全等级(旅馆的等级制度)、消防 部门接警出动和响应时间、旅馆最初发觉时间、损失(说明价值)和人员伤亡情况]输入 徽型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到的。并将得出的统计计算结果以图示方式打印出来。 1火灾起因分析 在旅馆业中,习惯认为,其火灾多发生在客房。统计分析表明,在客房发生的火灾仅 占1/5多些(图1-15) 人为过错是旅馆火灾的重要原因,如床上吸烟、使用焊接设备、厨房和旅客的偶然事 故、雇员操作不当等引起的火灾占72%。据早期的新闻报道,似乎认为电气是引起火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