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 制卧价贸号大孝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课程名称:CUR201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本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分课时:3学分,54课时 主讲教师:吴军教授,郭红玉副教授,陈涛讲师,粟勤教授孙东升副教授,何 丽芬副教授,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学系 电话:64495049,E-mai1:guo-h-y@163.net 教学对象:金融学院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每月一次,上交要求的课程论文或调查报 告 期中考试:开卷考试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8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 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课程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本科金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专门研究货币 经济理论的学科,涉及到货币制度、信用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利率原理、 国际金融关系、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等理论及政策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理解金融理论研究的 线索和前沿,认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问题,明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理论与实 践。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货币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掌 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当代货币制度的形 成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和人民币制度的基本 特点。 【主要内容】 第1页共11页
货币银行学 第 1 页 共 11 页 货币银行学大纲 课程名称:CUR201 货币银行学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本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分课时:3 学分,54 课时 主讲教师:吴军教授,郭红玉副教授,陈涛讲师,粟勤教授 孙东升副教授,何 丽芬副教授,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学系 电话:64495049,E-mail:guo-h-y@163.net 教学对象:金融学院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每月一次,上交要求的课程论文或调查报 告 期中考试:开卷考试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 10%,期中成绩占 10%,期末考试占 8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 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 课程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本科金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专门研究货币 经济理论的学科,涉及到货币制度、信用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利率原理、 国际金融关系、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等理论及政策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理解金融理论研究的 线索和前沿,认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问题,明确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理论与实 践。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货币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掌 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当代货币制度的形 成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和人民币制度的基本 特点。 【主要内容】
”制卧价贸易土孝 货币银行学 1.货币定义:货币的种类,包括实物货币,纸币,信用货币。重点理解货 币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与联系:货币的法律 定义、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及对货币定 义的解释。 2.货币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 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货币职能表述的比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作为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作用。 3.货币制度的功能:铸币的定义,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 制度的构成要素。 4.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复本位制:形成及基本内容,“格雷欣法 则”及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内容、特点及其对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基本内容及其不稳定性。 5.当代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及其最终崩 溃的原因: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教学总时数】4学时 【作业与练习】 1.基本概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铸币信用货 币纸币银行券本位币无限法偿有限法偿准货币 2.试述货币的定义。 3.比较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4.试论货币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5.试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6.试用“格雷欣法则”说明复本制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7.试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8.试论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及融合的原因。 9.试述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10.试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认识各种金融工具及其 交易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证券发行市场和 流通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 第2页共11页
货币银行学 第 2 页 共 11 页 1. 货币定义:货币的种类,包括实物货币,纸币,信用货币。重点理解货 币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与联系;货币的法律 定义、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及对货币定 义的解释。 2.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 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货币职能表述的比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作为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作用。 3. 货币制度的功能:铸币的定义,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 制度的构成要素。 4.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复本位制:形成及基本内容,“格雷欣法 则”及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内容、特点及其对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基本内容及其不稳定性。 5. 当代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及其最终崩 溃的原因;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教学总时数】 4 学时 【作业与练习】 1. 基本概念: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铸币 信用货 币 纸币 银行券 本位币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准货币 2. 试述货币的定义。 3. 比较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4. 试论货币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5. 试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6. 试用“格雷欣法则”说明复本制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7. 试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8. 试论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及融合的原因。 9. 试述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10. 试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认识各种金融工具及其 交易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证券发行市场和 流通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
溢 制纤爱价蜀易土考 货币银行学 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提供知识准备。 【主要内容】 1.信用的本质与形式:信用定义,信用关系和信用的本质,信用存在的客 观经济基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家信用、消费信用。 2.信用工具: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概念;信用工具的特征: 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定义,对场所这一概念的理解,交易对象和供求 关系;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 象和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票据行为和票据的流通 程序;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 【教学总时数】5学时 【作业与练习】 1.基本概念: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国库券贴现贴现率 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场内交易场外交易 股票价格指数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 2.如何理解信用的本质问题?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采取哪些主要的形式? 4.如何理解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其特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6.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 7.如何计算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债券的理论价格? 8.试计算金融工具的名义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及实际收益率。 9.试计算票据贴现额。 10.试分析金融市场的结构,并说明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各类金融市场的定 义及功能。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现代金 融中介机构的性质、职能与作用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要求理解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的基本结构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内容】 第3页共11页
货币银行学 第 3 页 共 11 页 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提供知识准备。 【主要内容】 1. 信用的本质与形式:信用定义,信用关系和信用的本质,信用存在的客 观经济基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家信用、消费信用。 2.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的概念;信用工具的特征: 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定义,对场所这一概念的理解,交易对象和供求 关系;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 象和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票据行为和票据的流通 程序;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 【教学总时数】 5 学时 【作业与练习】 1. 基本概念:汇票 本票 支票 股票 债券 国库券 贴现 贴现率 衍生金融工具 收益率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场内交易 场外交易 股票价格指数 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 信用交易 期权交易 2. 如何理解信用的本质问题? 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采取哪些主要的形式? 4. 如何理解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其特点是什么? 5. 如何理解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6. 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 7. 如何计算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债券的理论价格? 8. 试计算金融工具的名义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及实际收益率。 9. 试计算票据贴现额。 10. 试分析金融市场的结构,并说明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各类金融市场的定 义及功能。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现代金 融中介机构的性质、职能与作用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要求理解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的基本结构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内容】
”制卧价贸易土孝 货币银行学 1.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经营业是现代银行业的先驱,货币经营业转化 为银行业的标志,现代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当代银 行的新作用。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在本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机构,是当代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专业性银行的 种类及演化趋势:非银行金融机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 融机构。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高度 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的基本特征、适应性及弊病:多元混合型金融 体系的基本结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体系,199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性质。 【教学总时数】4学时 【作业与练习】 1.试论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银行是怎样从简单的中介人发展成为万能的垄断 者的? 3.试述当代各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4.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演化和改革的过程与思路。 5.我国目前有哪些主要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章利率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利息、利率的性质及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的计息方 法和不同的利率种类,明确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问题,从而了解利率在现 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 1.利息的本质和作用:利息的本质,不同学派的利息来源理论:利息的分 配职能:利息的作用。 2.利率体系:利率的定义,利率的表示方法,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利 率的种类:利率体系: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3.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水平决定理论:古典学派关于利率水平的 储蓄一投资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理论 关于利率决定的特点: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第4页共11页
货币银行学 第 4 页 共 11 页 1.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经营业是现代银行业的先驱,货币经营业转化 为银行业的标志,现代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当代银 行的新作用。 2.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在本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机构,是当代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专业性银行的 种类及演化趋势;非银行金融机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 融机构。 3.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高度 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的基本特征、适应性及弊病;多元混合型金融 体系的基本结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体系,1994 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性质。 【教学总时数】 4 学时 【作业与练习】 1. 试论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银行是怎样从简单的中介人发展成为万能的垄断 者的? 3. 试述当代各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4. 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演化和改革的过程与思路。 5. 我国目前有哪些主要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章 利率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利息、利率的性质及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的计息方 法和不同的利率种类,明确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问题,从而了解利率在现 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 1. 利息的本质和作用:利息的本质,不同学派的利息来源理论;利息的分 配职能;利息的作用。 2. 利率体系:利率的定义,利率的表示方法,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利 率的种类;利率体系: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3. 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水平决定理论;古典学派关于利率水平的 储蓄-投资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理论 关于利率决定的特点;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制卧爱分贸多本考 货币银行学 4.利率机制: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利率对投资效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利率对信用的影响:债务人对利率的弹性,债权人对利率的弹性:利率 管理体制。 【教学总时数】4学时 【作业与练习】 1.简述利息的本质和职能。 2.试述单利和复利的计息方法。 3.试论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4.比较古典利率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利率理论的差异。 5.试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利率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哪些经济杠杆作用? 7.什么是利率管理体制?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应进行怎样的改革? 第五章商业银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活动,并明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原则及方法等内容。 【主要内容】 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与其它企业、其它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异同,商业银行的性质定义:商业银行机构设置模式及其优劣比较:商 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两大类型及其优劣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2.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分析方法:负债业务 和所有者权益包括的基本内容:现金资产的具体业务项目和放款业务的具 体内容与要求,投资业务;结算、信托、租赁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 内容。 3.商业银行管理:资产管理原则和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负债管理的主要 思想和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资产一负债管理的主要方法:资本金管理的 涵义和《巴塞尔协议》对资本金管理的主要指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总时数】6学时 【作业与练习】 1.基本概念:全能银行模式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集团银行制活期 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拆借资产业务贴现抵押回购 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流动性 2.试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3.如何认识商业银行信用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第5页共11页
货币银行学 第 5 页 共 11 页 4. 利率机制: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利率对投资效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利率对信用的影响:债务人对利率的弹性,债权人对利率的弹性;利率 管理体制。 【教学总时数】 4 学时 【作业与练习】 1. 简述利息的本质和职能。 2. 试述单利和复利的计息方法。 3. 试论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4. 比较古典利率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利率理论的差异。 5. 试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 利率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哪些经济杠杆作用? 7. 什么是利率管理体制?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应进行怎样的改革? 第五章 商业银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活动,并明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原则及方法等内容。 【主要内容】 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与其它企业、其它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异同,商业银行的性质定义;商业银行机构设置模式及其优劣比较;商 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两大类型及其优劣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分析方法;负债业务 和所有者权益包括的基本内容;现金资产的具体业务项目和放款业务的具 体内容与要求,投资业务;结算、信托、租赁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 内容。 3.商业银行管理:资产管理原则和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负债管理的主要 思想和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方法;资本金管理的 涵义和《巴塞尔协议》对资本金管理的主要指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总时数】 6 学时 【作业与练习】 1. 基本概念:全能银行模式 单一银行制 总分行制 集团银行制 活期 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拆借 资产业务 贴现 抵押 回购 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 流动性 2.试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3.如何认识商业银行信用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