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空调用制冷技术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for Air-conditioning) 课程编号:4702004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讲授学时44实验学时4 开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谢堃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在热力学、传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单级制冷循环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正确了解空气调节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冷(热)源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 掌握其系统组成和工作特性,为设计和选用空调用制冷系统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空气调节用制冷装置中普遍采用的冷(热)源设备一一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装 置为主要学习对象,系统阐述①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热力计算,②构成蒸气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主要机器和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③阀门与管道,④制冷系统的工作 特性、运行调节等问题,并适当介绍可以利用热能、具有节约电能的蒸气吸收式制冷装置。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8学时) 主要内容:理想制冷循环一一逆卡诺循环和劳伦兹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及其 改善措施: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掌握逆卡诺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 环及其改善措施、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实 际循环。 第二章制冷剂和载冷剂(4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剂的种类与常用制冷剂的性能:制冷用润滑油:几种常用载冷剂的性能。 -36-
- 36 - 《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空调用制冷技术(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for Air-conditioning) 课程编号:4702004 学 分:3 学 时: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 44 实验学时 4 开设学期:第 6 学期 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谢堃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在热力学、传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单级制冷循环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正确了解空气调节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冷(热)源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 掌握其系统组成和工作特性,为设计和选用空调用制冷系统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空气调节用制冷装置中普遍采用的冷(热)源设备——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装 置为主要学习对象,系统阐述○1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热力计算,○2 构成蒸气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主要机器和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阀门与管道,○4 制冷系统的工作 特性、运行调节等问题,并适当介绍可以利用热能、具有节约电能的蒸气吸收式制冷装置。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8 学时) 主要内容: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和劳伦兹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及其 改善措施;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掌握逆卡诺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 环及其改善措施、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实 际循环。 第二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4 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剂的种类与常用制冷剂的性能;制冷用润滑油;几种常用载冷剂的性能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剂的种类,掌握常用制冷剂的性能,了解制冷用润滑油,了解常用载冷 剂的性能。 讨论:制冷剂的安全性标准,制冷剂与环境。 第三章制冷压缩机(8学时) 主要内容:活塞、滚动转子、涡旋和螺杆等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工 作特性,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特性。 学习要求:了解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特 点与选型方法 讨论: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8学时) 主要内容:冷凝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风冷冷凝器的设计计 算: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蒸发器的选择计算,直接蒸发式空气 冷却器的设计计算】 学习要求:了解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选择 计算,了解风冷冷凝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设计计算 讨论:各类冷凝器的适用场合: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异同。 第五章节流装置和辅助设备(4学时) 主要内容:节流机构的种类,热力膨胀阀的调节特性、毛细管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中润滑 油的分离、气液分离和安全保护等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习要求:了解节流机构的种类,了解手动膨胀阀、浮球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 毛细管的基本结构,掌握热力膨胀阀的调节特性及毛细管的工作原理。了解制冷 系统中常见的辅助设备,如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安全阀等的工作 原理。 讨 论:氨系统和氟利昂系统常用辅助设备的区别。 第六章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及运行调节(4学时) 主要内容: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制冷剂管路设计、冷却水系统、空气源与水源 热泵机组。 学习要求: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掌握制冷剂管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了解冷却水系统的构成与工作特性,了解空气源与水源热泵机组的工作特性及适 用场合。 第七章吸收式制冷(6学时) 主要内容:二元溶液的特性: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直燃式溴化 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学习要求:了解二元溶液的特性: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了解单效及双效溴化 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流程,了解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基本结构与 .37
- 37 -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剂的种类,掌握常用制冷剂的性能,了解制冷用润滑油,了解常用载冷 剂的性能。 讨 论:制冷剂的安全性标准,制冷剂与环境。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 8 学时) 主要内容:活塞、滚动转子、涡旋和螺杆等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工 作特性,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特性。 学习要求:了解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特 点与选型方法。 讨 论: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8 学时) 主要内容:冷凝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冷凝器的选择计算,风冷冷凝器的设计计 算;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蒸发器的选择计算,直接蒸发式空气 冷却器的设计计算。 学习要求:了解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选择 计算,了解风冷冷凝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设计计算。 讨 论:各类冷凝器的适用场合;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异同。 第五章 节流装置和辅助设备( 4 学时) 主要内容:节流机构的种类,热力膨胀阀的调节特性、毛细管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中润滑 油的分离、气液分离和安全保护等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习要求:了解节流机构的种类,了解手动膨胀阀、浮球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 毛细管的基本结构,掌握热力膨胀阀的调节特性及毛细管的工作原理。了解制冷 系统中常见的辅助设备,如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安全阀等的工作 原理。 讨 论:氨系统和氟利昂系统常用辅助设备的区别。 第六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及运行调节 ( 4 学时) 主要内容: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制冷剂管路设计、冷却水系统、空气源与水源 热泵机组。 学习要求: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掌握制冷剂管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了解冷却水系统的构成与工作特性,了解空气源与水源热泵机组的工作特性及适 用场合。 第七章 吸收式制冷 ( 6 学时) 主要内容:二元溶液的特性;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直燃式溴化 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学习要求:了解二元溶液的特性;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了解单效及双效溴化 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流程,了解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基本结构与
工作特性。 第八章水系统与制冷机房 主要内容:空调水系统:制冷机房设计 学习要求:了解空调水系统的特性:掌捉制冷机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 四、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蒸气压缩式冷循环验证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 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巩固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的理解。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实验:学生进行制冷机运行工况的设定和调整步骤,了解制 冷机运行过程压力、温度、流量等改变后制冷机性能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希尔顿制冷机 实验指导书名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验证实验指导书: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实验指 导书。 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蒸气压缩式制冷 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过 2 综合必选8 循环验证实验 程和方法,巩固对蒸气压缩式制冷 原理的理解。 单级蒸气压缩式 进行制冷机运行工况的设定和调整 2 综合必选5 制冷机性能实照 步骤,了解制冷机运行过程压力、 温度、流量等改变后制冷机性能的 变化。 五、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制冷系统的构成、主要机器设备的工作 原理、结构特性、选型的一般方法以及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 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课内适当安排讨论,详见教学内容。讨论中,教师主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及进度,进行必 要的提示,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的一些阅读内容 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 -38
- 38 - 工作特性。 第八章 水系统与制冷机房 主要内容:空调水系统;制冷机房设计 学习要求:了解空调水系统的特性;掌握制冷机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 四、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概况: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验证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 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巩固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的理解。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实验:学生进行制冷机运行工况的设定和调整步骤,了解制 冷机运行过程压力、温度、流量等改变后制冷机性能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希尔顿制冷机 实验指导书名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验证实验指导书;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实验指 导书。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 时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蒸气压缩式制冷 循环验证实验 了解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过 程和方法,巩固对蒸气压缩式制冷 原理的理解。 2 综合 必选 8 2 单级蒸气压缩式 制冷机性能实验 进行制冷机运行工况的设定和调整 步骤,了解制冷机运行过程压力、 温度、流量等改变后制冷机性能的 变化。 2 综合 必选 5 五、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制冷系统的构成、主要机器设备的工作 原理、结构特性、选型的一般方法以及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 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课内适当安排讨论,详见教学内容。讨论中,教师主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及进度,进行必 要的提示,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的一些阅读内容 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章节采用PPT教学。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PPT课件。 本课程的考核以考察为主,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察 目的主要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 运用能力。 七、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彦启森等.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阅读书目:[1]易新.现代空调用制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2】贺俊杰.制冷技术与应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适用)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3]李树林.建筑环境与设各工程专业用制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学生在系统学习过《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及《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撰人:谢型 审核人:余克志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2日 -39
- 39 -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章节采用 PPT 教学。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PPT 课件。 本课程的考核以考察为主,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察 目的主要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 运用能力。 七、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彦启森 等.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阅读书目:[1] 易新. 现代空调用制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2] 贺俊杰. 制冷技术与应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适用).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3] 李树林.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用制冷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学生在系统学习过《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及《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撰人:谢堃 审核人:余克志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12 日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702005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8实验学时:4 开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刘立平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有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培湿图、空调负荷计算、空气的 热湿处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的知识及国内外空气调节先进技术与实践经 验:简单了解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防振、空调建筑的防火排烟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 解决空气调节技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是为了学生拓宽专业方向,增加知识面,适应人才市场就业的需要。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课,阐述建筑物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以及工程实践 中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为: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空气的热湿处 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水力计算、设备造型、消声减震以及防火排烟等 知识及国内外空气调节先进技术与实践经验:简单了解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防振、空调建筑的 防火排烟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空气调节》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及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了解空调技 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空调的定义、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组成、空气调节的应用。 重点:空调类型及组成 第2章 湿空气的湿学基础(2学时) .40
- 40 -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702005 学 分:2 学 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8 实验学时:4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刘立平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空气的 热湿处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的知识及国内外空气调节先进技术与实践经 验;简单了解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防振、空调建筑的防火排烟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 解决空气调节技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是为了学生拓宽专业方向,增加知识面,适应人才市场就业的需要。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课,阐述建筑物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以及工程实践 中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为: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空气的热湿处 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水力计算、设备造型、消声减震以及防火排烟等 知识及国内外空气调节先进技术与实践经验;简单了解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防振、空调建筑的 防火排烟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 第 1 章 绪论(2 学时) 主要内容:《空气调节》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及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了解空调技 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空调的定义、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组成、空气调节的应用。 重点:空调类型及组成 第 2 章 湿空气的焓湿学基础(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