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测试点5:10.7MHz中频输入端。 测试点6:调频接收射频放大输出端(频率范围在88MHz~1O8Mz) 测试点7:调频接收射频放大输入瑞(频率范用在88MHz一108MHz)。 测试点8:调频发射射频放大输出端(频率为94MHz)。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 3.对实验思考题加以分析,按照要求做出回答,并尝试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4.写出完成本次实验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的改进意见。 八、实验思考题 1.调频立体声通信只能用于视距传输,多径传输和建筑物阻挡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较 大,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试分析之 2.作为一般的调频发射电路,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其发射频率存在一定的漂移,试分析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其发射频率稳定,如接近晶体振荡器的稳定 度等? 3.在接收模块当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和强度。试分析电路中哪些 措施可以提高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和强度?您能提出哪些改进措施? 4.在调频发射部分当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对MPX处的立体声复用信号进行还原?附图 为一般原理。 函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6 测试点 5:10.7MHz 中频输入端。 测试点 6:调频接收射频放大输出端(频率范围在 88MHz~108MHz)。 测试点 7:调频接收射频放大输入端(频率范围在 88MHz~108MHz)。 测试点 8:调频发射射频放大输出端(频率为 94MHz)。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2. 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 3. 对实验思考题加以分析,按照要求做出回答,并尝试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4. 写出完成本次实验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的改进意见。 八、实验思考题 1. 调频立体声通信只能用于视距传输,多径传输和建筑物阻挡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较 大,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试分析之。 2. 作为一般的调频发射电路,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其发射频率存在一定的漂移,试分析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其发射频率稳定,如接近晶体振荡器的稳定 度等? 3. 在接收模块当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和强度。试分析电路中哪些 措施可以提高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和强度?您能提出哪些改进措施? 4. 在调频发射部分当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对 MPX 处的立体声复用信号进行还原?附图二 为一般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檠夏吧版始 DED: 2○○ 0 00 D 普O○ =c0 ¥0o ● 0 向 4 ○口 善O○08到 M ⊙恩 008 0 D 附图一 PCB板元件分布图 (L+R) 鉴须器 立体声指示 附图二 立体声解调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7 附图一 PCB 板元件分布图 LPF 0—15KHz BPF 23—53KHz 导频滤波 19KHz (L+R) 2 LPF 0—15KHz 立体声指示 (L-R) 2 ×2 鉴频器 L R 附图二 立体声解调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七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和特点。 2.了解脉冲幅度调制波形的频谱特性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基带信号、脉冲幅度调制信号、抽样时钟的波形,并注意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特点。 2.改变基带信号或抽样时钟的频率,多次观察波形。 3.观察脉冲幅度调制波形的频谱。 三、实验仪器 1. 信号源模块 DAM/AM模块 终端模块(可选》 烦谱分析模快 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 67 频率计(可洗) 音频信号发生器(可选) 8. 立体声单放机(可选) 一 9. 立体声耳机 一副 10.连接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表明: 一个频带限制在(0,4)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如果以T≤7秒的 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假定将信号)和周期为T的冲激函数T)相乘,如图7-1所示。乘积便是均匀间隔为 T秒的冲激序列,这些冲激序列的强度等于相应瞬时上)的值,它表示对函数)的抽样。 若用m)表示此抽样函数,则有: m,()=m(t)6() m(t) 乘法器 m() 低通滤波器 m(t)' 6.t0 图71抽样与恢复 国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8 实验七 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和特点。 2. 了解脉冲幅度调制波形的频谱特性。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基带信号、脉冲幅度调制信号、抽样时钟的波形,并注意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特点。 2. 改变基带信号或抽样时钟的频率,多次观察波形。 3. 观察脉冲幅度调制波形的频谱。 三、实验仪器 1. 信号源模块 2. PAM/AM 模块 3. 终端模块(可选) 4. 频谱分析模块 5. 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6. 频率计(可选) 一台 7. 音频信号发生器(可选) 一台 8. 立体声单放机(可选) 一台 9. 立体声耳机 一副 10. 连接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表明:一个频带限制在(0, )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 T≤ 秒的 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假定将信号m t( )和周期为 T 的冲激函数δT ( )t 相乘,如图 7-1 所示。乘积便是均匀间隔为 T 秒的冲激序列,这些冲激序列的强度等于相应瞬时上m t( )的值,它表示对函数m t( )的抽样。 若用m t( ) s 表示此抽样函数,则有: () () () m t mt t s T = δ 图 7-1 抽样与恢复 1 2 H fH f ( ) m t( )′ m t s ( ) Tδ t m t( ) 乘法器 低通滤波器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假设m()、6()和m,()的频谱分别为M(o)、6,(o)和M,(o)。按照频率卷积定理, m(t)6,()的傅立叶变换是M(o)和6,(o)的卷积: Mo-2[aao创 因为 4-号2a- 所以 由卷积关系,上式可写成 该式表明,已抽样信号m,0的频谱M,(@)是无穷多个间隔为o,的M(@)相迭加而成。这 就意味着M,(@)中包含M(@)的全部信息。 需要注意,若抽样间隔T变得大于以,则M)和ro)的卷积在相邻的周期内存在 重叠(亦称混叠),因此不能由M,@)恢复M()。可见,T-2是抽样的最大间隔,它被称 为奈奎斯特间隔。图7-2画出当抽样频率∫,≥2B时(不混叠)及当抽样频率∫<2B时(混 叠)两种情况下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 f( (a)连线信号的频谱 ®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9 假设 m t( ) 、 ( ) T δ t 和 ( ) m t s 的频谱分别为 M ( ) ω 、 ( ) T δ ω 和 ( ) Ms ω 。按照频率卷积定理, m t( ) ( ) T δ t 的傅立叶变换是 M ( ) ω 和 ( ) T δ ω 的卷积: [ ] 1 () () () 2 M M s T ω ω δω π = ∗ 因为 2 ( ) T Ts n n T π δ δω ω ∞ =−∞ = − ∑ T s π ω 2 = 所以 1 () () ( ) s Ts n MM n T ω ω δω ω ∞ =−∞ ⎡ ⎤ =∗ − ⎢ ⎥ ⎣ ⎦ ∑ 由卷积关系,上式可写成 1 () ( ) s s n M Mn T ω ω ω ∞ =−∞ = − ∑ 该式表明,已抽样信号m t( ) s 的频谱 M ( ) s ω 是无穷多个间隔为ωs 的 M ( ) ω 相迭加而成。这 就意味着 M ( ) s ω 中包含 M ( ) ω 的全部信息。 需要注意,若抽样间隔 T 变得大于 ,则 M ( ) ω 和 ( ) Tδ ω 的卷积在相邻的周期内存在 重叠(亦称混叠),因此不能由 M ( ) s ω 恢复 M ( ) ω 。可见, 是抽样的最大间隔,它被称 为奈奎斯特间隔。图 7-2 画出当抽样频率 sf ≥2B 时(不混叠)及当抽样频率 sf <2B 时(混 叠)两种情况下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 (a) 连续信号的频谱 0 0 −ω m ω m ω F( ) ω t f ( )t 1 2 Hf 1 2 H T f =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F(@ 一0m (b)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 E.() 0T -0,-0m (c)低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祝叠) 图7-2采用不同抽样频率时抽样信号的频谱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基带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 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上述所介绍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但是,实际上理想的冲激脉冲串物理实现困难,通常采用窄脉冲串来代替。本实验模块 采用32K或64K或1Mz的窄矩形脉冲来代替理想的窄脉冲串,当然,也可以采用外接抽样 脉冲对输入信号进行脉冲幅度调制,本实验采用图73所示的原理方框图。具体的电路原理 图如图7-4所示。 音频输入 隔离电路→调制电路 →低通滤波器→音频输出→ 抽样酥冲 图73脉冲幅度调制原理框图 回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40 (b) 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 (c) 低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混叠) 图 7-2 采用不同抽样频率时抽样信号的频谱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基带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 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上述所介绍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但是,实际上理想的冲激脉冲串物理实现困难,通常采用窄脉冲串来代替。本实验模块 采用 32K 或 64K 或 1MHz 的窄矩形脉冲来代替理想的窄脉冲串,当然,也可以采用外接抽样 脉冲对输入信号进行脉冲幅度调制,本实验采用图 7-3 所示的原理方框图。具体的电路原理 图如图 7-4 所示。 图 7-3 脉冲幅度调制原理框图 1 t 0 TS 1 −ω m ω m ω s −ω s ω ( ) Fs ω 0 Ts ( ) s f t 0 Ts t ( ) s f t −ω m ω m ω s −ω s ω ( ) Fs ω 1 TS 1 0 音频输入 隔离电路 调制电路 抽样脉冲 低通滤波器 音频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