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20《环境水文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环境水文学/Environmental Hydrology课程编号:1706020 分:2 时:总学时32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课程负责人:于飞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科教有模块选修课程,是一门研究水文与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着重研究水环境演化规律及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对水域水质与水量变 化的影响。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它不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 约的关系,而且广泛深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积极参与地球上各种物理、 化学及生物过程,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水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 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水资源开发利 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环境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学莫定良好的 专业知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subiect education module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It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It focuses on the evol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and human ctivitie uality a and water vol Water a ure.It not hin strai nts with the nts of natural th's phy: s into t nere an sph of the chem ogical pro impact o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 and ecosystem.Wate is the mat al basis of life activitie and one r the most precious natural es for huma 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 general know Mledge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Through this course,you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students engaged in environmenta studies and research,and help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thinking.learn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2.课程目标: 2.1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非常短缺,学习环境水文学课程,应该具备保护水资 源的意识和思想,水文循环从陆海空循环,要有广阔的胸怀, 人为改变环境会产生水文效应 因此要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谋经济进步和生态水资源的双赢,同时能在本课程学习中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国家标准: 2.2理解并掌握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判断某处自然水体的状态,并结 合自己身边的水文现象来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 2.3能够掌握环境水文学中降雨、土壤水、地下水、湖水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各类水体 的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和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6
6 1706020《环境水文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环境水文学/ Environmental Hydrology 课程编号:1706020 学 分:2 学 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课程负责人:于飞 一 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科教育模块选修课程,是一门研究水文与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着重研究水环境演化规律及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对水域水质与水量变 化的影响。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它不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 约的关系,而且广泛深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积极参与地球上各种物理、 化学及生物过程,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水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 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水资源开发利 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环境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学奠定良好的 专业知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subject education module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 It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volume changes.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ctors in nature. It not only has interrelationships and mutual constraints with the elements of natural geography, but also extensively penetrates into the lithosphere, atmosphere and biosphere of the Earth's surfac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physics and chemistry on the earth.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Water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life activities and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you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students engaged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research, and help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think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2.课程目标: 2.1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非常短缺,学习环境水文学课程,应该具备保护水资 源的意识和思想,水文循环从陆海空循环,要有广阔的胸怀,人为改变环境会产生水文效应, 因此要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谋经济进步和生态水资源的双赢,同时能在本课程学习中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国家标准; 2.2 理解并掌握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判断某处自然水体的状态,并结 合自己身边的水文现象来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 2.3 能够掌握环境水文学中降雨、土壤水、地下水、湖水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各类水体 的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和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4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了解人为改变环境导致的水文效应, 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5理解并掌握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熟悉包气带与产流,产流方式等知识点 2.6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洪水波的形成与特征,了解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 27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水质及和河流生态环境,掌握水污染类型,数学模型。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对学习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2.42.52.62.7 第一章绪论: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发展,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及 2 究方法 第二章流域及水系分水线,集水线,流 课堂 域及流域面积,水系,水系的拓扑性质及2 交流 其几何特征 第三章水文循环地球上水的物理、化学性 质,水文循环现象,水循环基本过程,水 2 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作用和 交流 意义,水量平衡方程 第四章降水降水特征及其时空变化,降 3 课堂 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平均降雨深, 交流 第五章土壤水土壤是质地、结构及三相 关系:士水的存在形态,能量状态,控2 制方程 第六章下浅下法率和下法能力,下洁曲 课堂 线及其影响因素,下渗后的士壤水分再分 2 交流 布,经验下渗曲线 第七章蒸发与散发蒸发与凝结,水面蒸 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流域蒸散发 第八章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第1-3节包 气带及其结构,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 用,径流产生的条件 第八章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第4-6节流 域径流的基本模 课堂 产流面积的变化,产 2 流方式,影响径流的因素 交流 >
7 2.4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了解人为改变环境导致的水文效应, 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5 理解并掌握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熟悉包气带与产流,产流方式等知识点。 2.6 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洪水波的形成与特征,了解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 2.7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水质及和河流生态环境,掌握水污染类型,数学模型。 二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 时 备 注 对学习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一章 绪论: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发展,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及研 究方法 2 √ √ 第二章 流域及水系 分水线,集水线,流 域及流域面积,水系,水系的拓扑性质及 其几何特征 2 课堂 交流 √ 第三章水文循环 地球上水的物理、化学性 质,水文循环现象,水循环基本过程,水 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作用和 意义,水量平衡方程 2 课堂 交流 √ √ 第四章 降水 降水特征及其时空变化,降 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平均降雨深, 2 课堂 交流 √ 第五章 土壤水 土壤是质地、结构及三相 关系;土壤水的存在形态,能量状态,控 制方程 2 √ 第六章 下渗 下渗率和下渗能力,下渗曲 线及其影响因素,下渗后的土壤水分再分 布,经验下渗曲线 2 课堂 交流 √ 第七章 蒸发与散发 蒸发与凝结,水面蒸 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流域蒸散发 2 √ 第八章 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第 1-3 节 包 气带及其结构,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 用,径流产生的条件 2 √ 第八章 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第 4-6 节 流 域径流的基本模式,产流面积的变化,产 流方式,影响径流的因素 2 课堂 交流 √
第九章地下水流含水层类型,含水层的 水文特征,潜水与承压水 第十章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洪水波的 形成与特征 第十章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洪水演算2 第十一意湖水运动湖水、水库,湖水运 动,湖泊增减水,湖泊的换水周期,我国 课堂 主要湖泊的水量平衡,湖泊水库的调蓄作 交流 第十二章水质及和河流生态环境水污染 课 类型,数学模型 交流 第十三章人为改变环境的水文效应筑 课堂 坝、城市化、砍伐森林、采矿等的水文效2 应 交流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 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图片和动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指定参考书目和中英文学术论文作为铺助阅读材料:考试采用平时文献洗读、闭卷考试 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课件。课件课后提供给学生。对学生的辅导, 主要采用实验指导、当面答疑、E-MAIL等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讲行】 1.平时成绩占比30%,主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与讨论(10%)、课堂表现(10%)及 作业与汇报(10%)等。 2.期末考核占比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核心内容和课上补 充的前沿知识。,包括水文循环、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下渗、燕散发、产流方式、包气 带与产流、洪水波形成与特征等。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2.22.32.42.52.627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第一章
8 三 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 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图片和动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指定参考书目和中英文学术论文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考试采用平时文献选读、闭卷考试 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课件。课件课后提供给学生。对学生的辅导, 主要采用实验指导、当面答疑、E-MAIL 等形式。 四 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平时成绩占比 30%,主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与讨论(10%)、课堂表现(10%)及 作业与汇报(10%)等。 2. 期末考核占比 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核心内容和课上补 充的前沿知识。,包括水文循环、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下渗、蒸散发、产流方式、包气 带与产流、洪水波形成与特征等。 五 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2.7 1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 第一章 课 堂 讲 √ √ 第九章 地下水流 含水层类型,含水层的 水文特征,潜水与承压水 2 √ 第十章 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 洪水波的 形成与特征 2 √ 第十章 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 洪水演算 2 √ 第十一章 湖水运动 湖水、水库,湖水运 动,湖泊增减水,湖泊的换水周期,我国 主要湖泊的水量平衡,湖泊水库的调蓄作 用 2 课堂 交流 √ 第十二章 水质及和河流生态环境 水污染 类型,数学模型 2 课堂 交流 √ √ √ 第十三章 人为改变环境的水文效应 筑 坝、城市化、砍伐森林、采矿等的水文效 应 2 课堂 交流 √ √
非常短缺,学习环境水文学课 授、pt 程,引导学生具备保护水资源 多媒体、 的意识和思想,增强生态环保 小组讨论 音 第三意 水文循环从陆海空循环,要有 课堂讲 广阔的胸怀,人为改变环境会 授、pt 产生水文效应,因此要培养人 多媒体 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学生陆 立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类在发展,水资源日益匮 第十三章 课堂讲 乏,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伯 授、pt 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 多媒体、 守法、诚信友善的职业道德素 小组讨论 养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水文学原理》,芮孝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 1.《环境水文学》,房明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水文学》,黄锡铨,高等教有出版社,1992年 3.《环境水文学》,梁瑞驹,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 4.现代水文学,左其亭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 5.水资源学,陈浩,科学出版社,2002年 重要期刊: 《水利学报》、《水文》、《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水利学讲展、《水文水济陌》、《水 利水运科学研究》、《人民珠江》、《人民长江》、《人民黄河》、《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 理研究》、《热带地理》、《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环境水文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与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 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环境水文学是环境工程专业 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进一步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挂水、环境监测等后继课程的阶梯 主撰人:于飞 审核人:邢云青张敏
9 非常短缺,学习环境水文学课 程,引导学生具备保护水资源 的意识和思想,增强生态环保 意识。 授 、 ppt 多媒体、 小组讨论 2 水文循环从陆海空循环,要有 广阔的胸怀,人为改变环境会 产生水文效应,因此要培养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学生建 立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三章 课 堂 讲 授 、 ppt 多媒体 √ √ √ 3 人类在发展,水资源日益匮 乏,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 守法、诚信友善的职业道德素 养 第十三章 课 堂 讲 授 、 ppt 多媒体、 小组讨论 √ √ 六 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水文学原理》,芮孝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参考书: 1.《环境水文学》,房明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水文学》,黄锡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3.《环境水文学》,梁瑞驹,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年 4.现代水文学,左其亭等,科学出版社,2002 年 5. 水资源学,陈浩,科学出版社,2002 年 重要期刊: 《水利学报》、《水文》、《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水科学进展》、《水文水资源》、《水 利水运科学研究》、《人民珠江》、《人民长江》、《人民黄河》、《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 理研究》、《热带地理》、《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七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环境水文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与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 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环境水文学是环境工程专业 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进一步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给排水、环境监测等后继课程的阶梯。 主撰人:于飞 审核人:邢云青 张敏
教学院长:李娟英 日期:2018.9 1706029《海洋科学导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科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arine Science) 课程编号:1706029 学分:2.0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26讨论8 课程负责人:章守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海洋科学导论》是一门本科生开设的海洋学课程。海洋科学导论以自然科学的角度 解说海洋科学中的现象,最终使学生达成理解海洋现象的诱因和结果这一目标。通过本课程 使学生认识到开发、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今 后的学习和研究等活动打下基础。 "An Marine Science"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course will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marien sci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utimately nabl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an phenomena and results.Through this course,the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the oceans,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ming.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2.课程目标 2.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与 认识海洋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责任感: 2.2培养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从事海洋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3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 海洋现象,初步具有认知及解决一般学科问题的能力: 2.4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 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强烈的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深刻领会海洋强国 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我国海洋 环境保护的行动上,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亲身实践。 10
10 教学院长:李娟英 日期: 2018. 9 1706029《海洋科学导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科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arine Science) 课程编号:1706029 学分:2.0 学分 学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26 讨论 8 课程负责人:章守宇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海洋科学导论》是一门本科生开设的海洋学课程。海洋科学导论以自然科学的角度 解说海洋科学中的现象,最终使学生达成理解海洋现象的诱因和结果这一目标。通过本课程, 使学生认识到开发、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今 后的学习和研究等活动打下基础。 "An Introduction to Marine Science "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course will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marien sci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ultimately enabl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ocean phenomena and results. Thr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the oceans,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2. 课程目标 2.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与 认识海洋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从事海洋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3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 海洋现象,初步具有认知及解决一般学科问题的能力; 2.4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 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强烈的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深刻领会海洋强国 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我国海洋 环境保护的行动上,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亲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