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抗体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3. 使学生熟悉五类抗体的特性: 4. 使学生熟悉抗体的基因结构及多样性产生原因; 5. 使学生了解人工制备抗体。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5') 抗体的基本概念(3') 抗体的结构(12') 第二节抗体的异质性(15’) 基本概念(3')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抗体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3. 使学生熟悉五类抗体的特性; 4. 使学生熟悉抗体的基因结构及多样性产生原因; 5. 使学生了解人工制备抗体。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 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5’) • 抗体的基本概念(3’) • 抗体的结构(12’) 第二节抗体的异质性(15’) • 基本概念(3’)
同种型(5’) 同种异型(3”) 独特型(4') 第三节抗体的生物学功能(35') 抗体的主要功能(15) 五类抗体的主要特性(20’) 第四节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及抗体的多样性(20') 免疫球蛋白基因库(4')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8') 抗体的类别转换(8')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15') 多克隆抗体(5’) 单克隆抗体(5’) 基因工程抗体(5’)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同种型(5’) • 同种异型(3’) • 独特型(4’)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35’) • 抗体的主要功能(15) • 五类抗体的主要特性(2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及抗体的多样性(20’) • 免疫球蛋白基因库(4’) •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8’) • 抗体的类别转换(8’)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15’) • 多克隆抗体(5’) • 单克隆抗体(5’) • 基因工程抗体(5’)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2.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2. 教学难点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在关系 4.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时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讲到基因工程抗体的时候,和学生探讨目前已上市的抗体药物。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5.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 教学重点 1. 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2.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2. 教学难点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在关系 4. 教学方法选择 1. 理论课堂教学 A.多媒体教学:(简要列出本章节多媒体教学设计特点及优势) 讲解过程中结合示意图,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B.互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案例/实例讨论、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教学内容标题) 讲到基因工程抗体的时候,和学生探讨目前已上市的抗体药物。 2. 实验教学:(简要列出实验内容标题) 5.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6. 复习思考题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试述抗体的功能。 比较各类抗体的功能特点。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各有什么特点? 7.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媛 授课日期:2021-3-4、2021-3-10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所属学科 医学 教材名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9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6. 复习思考题 •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 试述抗体的功能。 • 比较各类抗体的功能特点。 •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各有什么特点? 7.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图文并茂的科学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媛 授课日期:2021-3-4、2021-3-10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所属学科 医学 教材名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9 级药学、中药、生物制药班
授课章节 第三章补体系统 授课时间 100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补体系统的构成、活化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调控模式,以及补体系统对于临床疾 病及用药的提示作用。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概述(15”) ·补体的发现(6’) ·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6’) ·补体的理化性质(3’) 第二节.补体的激活途径(35’) ·补体激活三条途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
授课章节 第三章 补体系统 授课时间 100 分钟 1.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补体系统的构成、活化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调控模式,以及补体系统对于临床疾 病及用药的提示作用。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 概述 (15’) •补体的发现(6’) •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6’) •补体的理化性质(3’)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途径(35’) •补体激活三条途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