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师:张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课程2009年4月9日
2009-4-9 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1 宏观经济学 教师:张 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课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课程2009年4月9日
(4)如果R→的关系确定,直接控制R 如果R→Ⅰ的关系不确定,直接控制Ⅰ; 我国以前的信贷额度控制、信贷配给。 2009-4-9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4-9 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 • (4) 如果R → I 的关系确定,直接控制 的关系确定,直接控制R ; • 如果R → I 的关系不确定,直接控制 的关系不确定,直接控制I ; • 我国以前的信贷额度控制、信贷配给。 我国以前的信贷额度控制、信贷配给
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分析的扩展之 信贷可得性效应 所谓信贷的可得性 Credit Availability),是 指企业或个人能够通过信贷市场获得的信贷量。 由于大量的私人投资都要通过贷款来进行,而信 贷的可得性显然对投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2009-4-9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3
2009-4-9 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3 • 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分析的扩展之一 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分析的扩展之一 • —— 信贷可得性效应 信贷可得性效应 • 所谓信贷的可得性 所谓信贷的可得性(Credit Availability) (Credit Availability),是 指企业或个人能够通过信贷市场获得的信贷量。 指企业或个人能够通过信贷市场获得的信贷量。 由于大量的私人投资都要通过贷款来进行,而信 由于大量的私人投资都要通过贷款来进行,而信 贷的可得性显然对投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贷的可得性显然对投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早在50年代末期,罗萨(RⅤ.Rosa)、卡普肯 ( G.H. Kareken)和林德伯克( A Lindbeck等经济学 家就对货币的信贷可得性效应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以来,斯蒂格里茨( JE.Stiglitz)和维斯 (A.weis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进一步对它 进行了论证。 2009-4-9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4-9 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4 • 早在50年代末期,罗萨 年代末期,罗萨(R.V.Rosa R.V.Rosa)、卡普肯 (G.H.Kaveken G.H.Kaveken)和林德伯克(A.Lindbeck A.Lindbeck)等经济学 家就对货币的信贷可得性效应进行了研究。 家就对货币的信贷可得性效应进行了研究。 • 80年代以来,斯蒂格里茨 年代以来,斯蒂格里茨(J.E.Stiglitz J.E.Stiglitz)和维斯 (A.Weiss A.Weiss)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进一步对它 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进一步对它 进行了论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ze)(1943-) 斯蒂格利茨1976年和罗斯柴尔 德合作的“竞争保险市场的均衡 论非完美信息经济学”文,成为 在“逆向选择方面的经典之作。这 位58岁的学者出生于印第安那州格 雷,196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 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 等大学执教。 1984年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 创立了被称之为效率工资的劳动市 场模型。成为现代劳动力及宏观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成 果—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激 励,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抽象,而 且有很高的实用性。他与两位经济 学家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9-4-9 中宏(16)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5 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Joseph (Joseph E.Stiglize E.Stiglize) (1943 ) (1943 - ) 斯蒂格利茨1976年和罗斯柴尔 德合作的 “竞争保险市场的均衡, 竞争保险市场的均衡, 论非完美信息经济学 论非完美信息经济学 ”一文,成为 在 “逆向选择 ”方面的经典之作。这 方面的经典之作。这 位58岁的学者出生于印第安那州格 岁的学者出生于印第安那州格 雷,196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 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 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 等大学执教。 1984年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 年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 创立了被称之为效率工资的劳动市 创立了被称之为效率工资的劳动市 场模型。成为现代劳动力及宏观经 场模型。成为现代劳动力及宏观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成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成 果———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激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激 励,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抽象,而 励,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抽象,而 且有很高的实用性。他与两位经济 且有很高的实用性。他与两位经济 学家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