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岩石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etrophysicalLaboratory课程总学时:32实验学时:16上机学时:0课程编码:01217课程总学分:2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大纲执笔人:范宜仁授课单位系:测井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岩石物理实验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专业课,是测井方法及测井资料解释的重要实验基础,在测井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油气藏评价过程中有关岩石物理性质及其实验室测量方法,以及储层参数对储集层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测井方向的限选课,岩石物理实验是本专业其他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重要补充,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之前,应掌握地质学、物理学及矿场地球物理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岩石物理实验是一门专业技术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与实际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课学习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实验。三、主要仪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台套数11岩心钻取机21岩心切割机310氨气法孔隙度仪104氨气法渗透率仪51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仪106岩电实验仪710声波发射器8岩心核磁共振仪191高速冷冻离心机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组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名称主要内容人数学时属性要求类型专业12必做综合性岩心预处理实验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制作实验岩样。-基础专业学习氨气法孔隙度测量原理、步骤和数据2必做综合性孔隙度测量实验31处理。基础
《岩石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岩石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Petrophysical Laboratory 课程编码:01217 课程总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大纲执笔人:范宜仁 授课单位系:测井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标 岩石物理实验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专业课,是测井方法及测井资料解释的重要实验基础,在测井学中占有极为重 要的位置。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油气藏评价过程中有关岩石物理性质及其实验室测量方法,以及储层参数对 储集层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测井方向的限选课,岩石物理实验是本专业其他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重要补充,要求学生在 本课程之前,应掌握地质学、物理学及矿场地球物理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岩石物理实验是一门专业技术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与实际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课学习重点在于锻炼学 生的动手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应 用和知识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实验。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台套数 1 岩心钻取机 1 2 岩心切割机 1 3 氦气法孔隙度仪 10 4 氦气法渗透率仪 10 5 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仪 1 6 岩电实验仪 10 7 声波发射器 10 8 岩心核磁共振仪 1 9 高速冷冻离心机 1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主要内容 每组 人数 实验 学时 实验 属性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1 岩心预处理实验 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制作实验岩样。 1 2 专业 基础 必做 综合性 2 孔隙度测量实验 学习氦气法孔隙度测量原理、步骤和数据 处理。 1 3 专业 基础 必做 综合性
专业学习稳态法渗透率测量原理,操作并进行3渗透率测量实验4必做综合性数据处理。基础专业学习岩电参数测量,数据处理分析,巩固43-5必做综合性电学参数测量实验4课堂内容。基础学习纵、横波测量方法,分析声学参数与专业基53~5必做综合性声学参数测量实验3础岩石特性的关系,巩固课堂内容。专业学习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测量,数63-52*观摩综合性毛管压力测量实验据处理及应用。基础学习T2谱测量,掌握基于核磁共振的孔隙专业基7核磁T2谱实验3-52*观摩综合性础度、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计算。学习T2-D、TI-T2和T,-D测量方法,设计专业基93-5观摩二维核磁实验2*设计性础不同流体组合的二维核磁共振实验。五、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及现象的分析讨论、实验相关知识拓展及实验改进等。其中实验相关知识拓展及实验改进为选做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兴趣进行自主学习。2.考核方式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占20%~30%)+实验报告成绩(占40%~50%)+期末成绩(占30%)。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1.《油层物理实验技术》,沈平平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特殊岩心分析技术》,段勇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Petrophysics,Third Edition: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asuring Reservoir Rock and Fluid TransportProperties》,Elsevier出版社,2012。《测井仪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测井仪器原理课程编码:01225135课程总学时:56实验学时:8大纲执笔人:李会银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一、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本门实验课程是配合《测仪器原理》理论课教学而开设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声波测井仪器、放射性测井仪器、电法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分析方法。二、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建议每组人实验学实验项目序号主要内容实验类型备注数时
3 渗透率测量实验 学习稳态法渗透率测量原理,操作并进行 数据处理。 1 4 专业 基础 必做 综合性 4 电学参数测量实验 学习岩电参数测量,数据处理分析,巩固 课堂内容。 3-5 4 专业 基础 必做 综合性 5 声学参数测量实验 学习纵、横波测量方法,分析声学参数与 岩石特性的关系,巩固课堂内容。 3-5 3 专业 基 础 必做 综合性 6 毛管压力测量实验 学习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测量,数 据 处理及应用。 3-5 2* 专业 基础 观摩 综合性 7 核磁T2谱实验 学习T2谱测量,掌握基于核磁共振的孔隙 度、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计算。 3-5 2* 专业 基 础 观摩 综合性 8 二维核磁实验 学习T2 -D、T1 -T2和T1 -D测量方法,设计 不同流体组合的二维核磁共振实验。 3-5 2* 专业 基 础 观摩 设计性 五、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实验后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结 果、结果及现象的分析讨论、实验相关知识拓展及实验改进等。其中实验相关知识拓展及实验改进为选做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 水平及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2.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占 20%~30%)+实验报告成绩(占40%~50%)+期末成绩(占30%)。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油层物理实验技术》,沈平平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2.《特殊岩心分析技术》,段勇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Petrophysics, Third Ed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asuring Reservoir Rock and Fluid Transport Properties》,Elsevier出版社,2012。 《测井仪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井仪器原理 课程编码:01225135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学时:8 大纲执笔人:李会银 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本门实验课程是配合《测井仪器原理》理论课教学而开设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声波测井仪器、放射性测井仪器、电法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分析方法。 二、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内容 每组人 数 实验学 时 实验类型 备注
综合型实了解声波测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测试发射频率、延迟、鉴别器对测量的影2 6-10声波测井实验验响,测量声波时差形成的时序图综合型实放射性测井实测试解放射性脉冲处理电路、整形、计数电路的主要波形,理解掌握放射性脉冲6-1022验验处理电路的特点自然伽马能谱综合型实36-102测试能谱脉冲处理电路主要工作参数,测试探头高压对稳谱的影响实验验双侧向测并实了解双侧向测井仪测量原理,设计、调试、测量带通波器、相敏检波器的技术指综合型实26-10验标验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一)教材:1、测井仪器原理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校内胶印教材(二)参考书1、电法测井上册,张庚骥主编,石油大出版社,19952、放射性测井原理,黄隆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3、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放射性测井》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放射性测井》实验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4课程总学时:36刚本大纲编写人:李授课单位:测并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放射性测井基础实验,了解放射性仪器的性能指标,掌握放射性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单晶闪烁谱仪的方法,测137CS的能谱,掌握一定的能谱知识。二、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每组(批)人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备注用射线强度测量仪测量C。137放射源强122认识1放射性探测器坪特性测量用射线能谱测量仪测量c,137放射源能量122认识2放射性伽马射线能谱测量四、实验教材、参考书(一)教材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二)参考书待定。《声波测井》实验教学大纲
1 声波测井实验 了解声波测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测试发射频率、延迟、鉴别器对测量的影 响,测量声波时差形成的时序图 6-10 2 综合型实 验 2 放射性测井实 验 测试解放射性脉冲处理电路、整形、计数电路的主要波形,理解掌握放射性脉冲 处理电路的特点 6-10 2 综合型实 验 3 自然伽马能谱 实验 测试能谱脉冲处理电路主要工作参数,测试探头高压对稳谱的影响 6-10 2 综合型实 验 4 双侧向测井实 验 了解双侧向测井仪测量原理,设计、调试、测量带通波器、相敏检波器的技术指 标 6-10 2 综合型实 验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一)教材: 1、测井仪器原理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校内胶印教材 (二)参考书 1、电法测井上册,张庚骥主编,石油大出版社,1995 2、放射性测井原理,黄隆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3、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放射性测井》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放射性测井》实验 实验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4 本大纲编写人:李 刚 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放射性测井基础实验,了解放射性仪器的性能指标,掌握放射性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单晶闪烁谱仪的方法,测137CS 的能谱,掌握一定的能谱知识。 二、适用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每组(批)人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备注 1 放射性探测器坪特性测量 用γ射线强度测量仪测量Cs 137放射源强 12 2 认识 2 放射性伽马射线能谱测量 用γ射线能谱测量仪测量Cs 137放射源能量 12 2 认识 四、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 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 (二)参考书 待定。 《声波测井》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声波测井》实验实验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6实验学时:2本大纲编写人:乔文孝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若干个声波测井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波速测量方法和技巧:掌握声全波测井原理和方法:熟悉全波列中的各种波及其特性及波形离散、处理技术。二、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备注122认识声波波速测量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观察和波速测量1四、实验教材、参考书(一)教材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部分待定。(二)参考书待定。《测并方法与原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测井方法与原理实验课程编号:010235课程总学时:80实验学时:12刚本大纲编写人:李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电法测井实验是地球物理测井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通过实验学习几种常规电法测井曲线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测井曲线的形状特点,掌握其刻度方法,能定性和定量分析测井曲线,了解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通过若干个声波测井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波速测量方法和技巧:掌握声全波测井原理和方法:熟悉全波列中的各种波及其特性及波形离散、处理技术。通过放射性测井基础实验,了解放射性仪器的性能指标,掌握放射性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单晶闪烁谱仪的方法,测137CS的能谱,掌握一定的能谱知识。二、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组(批)实验学实验类序号内容提要备注实验项目名称人数时型12必做1普通视电阻率曲线测量2设计理解深度比例概念,了解各种电极系所测曲线特征了解高阻邻层对目的层屏蔽影响,掌握视电阻率曲线的刻2122屏蔽影响的测定设计必做度方法
实验课程名称:《声波测井》实验 实验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2 本大纲编写人:乔文孝 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若干个声波测井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波速测量方法和技巧;掌握声全波测井原理和方 法;熟悉全波列中的各种波及其特性及波形离散、处理技术。 二、适用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每组人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备注 1 声波波速测量 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观察和波速测量 12 2 认识 四、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 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部分待定。 (二)参考书 待定。 《测井方法与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测井方法与原理 实验课程编号:010235 课程总学时:80 实验学时:12 本大纲编写人:李 刚 授课单位:测井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电法测井实验是地球物理测井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通过实验学习几种常规电法测井曲线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 测井曲线的形状特点,掌握其刻度方法,能定性和定量分析测井曲线,了解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通过若干个声波测井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波速测量方法和技巧;掌握声全波测井原理和方 法;熟悉全波列中的各种波及其特性及波形离散、处理技术。 通过放射性测井基础实验,了解放射性仪器的性能指标,掌握放射性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单晶闪烁谱仪的方法,测137CS 的能谱,掌握一定的能谱知识。 二、适用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每组(批) 人数 实验学 时 实验类 型 备注 1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测量 理解深度比例概念,了解各种电极系所测曲线特征 12 2 设计 必做 2 屏蔽影响的测定 了解高阻邻层对目的层屏蔽影响,掌握视电阻率曲线的刻 度方法 12 2 设计 必做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的62设计必做3了解感应测井仪的刻度方法,理解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测定122认识必做4声波波速测量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观察和波速测量用射线强度测量仪测量c.137放射源强125放射性探测器坪特性测量2综合必做用射线能谱测量仪测量c,137放射源能量26放射性伽马射线能谱测量12综合必做四、实验教材、参考书(一)教材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石油大学测井分实验室,校内胶印。(二)参考书《电法测井》,张庚骥,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声波测井原理》,楚泽函,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放射性测井》,黄隆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重力与固体潮课程编号:01237130实验学时:4课程总学时:48本大纲编写人:刘展授课单位:物探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是与该课程配套的基本训练实验。通过对重力仪的认识与地球内部重力场的模拟计算设计,使学生基本掌握重力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二、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组人实验类序号备注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数型仪器认12必做重力仪认识认识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6识262设计必做地球内部重力场的模拟计算使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地球的内部重力场。二、实验教材、参考书(一)教材《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指导书,刘展编,校内胶印,2006。(二)参考书[1]】王谦身等,重力学,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2]】方俊,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3]】管泽霖等,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教学大纲
3 感应测井线圈系探测特性的 测定 了解感应测井仪的刻度方法,理解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6 2 设计 必做 4 声波波速测量 固体的纵、横波和伪瑞利波及板波观察和波速测量 12 2 认识 必做 5 放射性探测器坪特性测量 用γ射线强度测量仪测量Cs 137放射源强 12 2 综合 必做 6 放射性伽马射线能谱测量 用γ射线能谱测量仪测量Cs 137放射源能量 12 2 综合 必做 四、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 测井原理与解释实验讲义,石油大学测井分实验室,校内胶印。 (二)参考书 《电法测井》,张庚骥,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 《声波测井原理》,楚泽函,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放射性测井》,黄隆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重力与固体潮 课程编号:01237130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4 本大纲编写人:刘 展 授课单位:物探分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是与该课程配套的基本训练实验。通过对重力仪的认识与地球内部重力场的模拟计算设计,使学生基本 掌握重力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 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每组人 数 实验学时 实验类 型 备注 1 重力仪认识 认识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6 2 仪器认 识 必做 2 地球内部重力场的模拟计算 使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地球的内部重力场。 6 2 设计 必做 二、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 《重力与固体潮》实验指导书,刘展编,校内胶印,2006。 (二)参考书 [1] 王谦身等,重力学,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2] 方俊,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3] 管泽霖等,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