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学科试题卷 温馨提示:1考试时间10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分3分。 2答题前请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3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书写(3分) 你的试卷书写规范、清楚、涂改很少,得3分;书写清楚,涂改较少得2 分;书写潦草,涂改较多得1分;乱涂乱画,或使用涂改带、涂改液等,不得分。 积累运用(21分)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ming( ▲)记历史,mian )怀先烈、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 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 zhang(▲)显:这是中国人 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子在川上曰(▲)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迷津欲有问(▲ 3、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 (1)常恐秋节至,_▲ 。(汉乐府《长歌行》) (2)▲,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4)刘禹锡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用《陋室铭》中的句子 填空) (5)周敦颐赞美莲:“▲,▲”可见,在物 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不随俗沉浮,不哗众取宠。(用《爱莲说》中的 句子填空) (6)温籍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他一面继承历代词 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2016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学科试题卷 温馨提示:1.考试时间 100 分钟,全卷满分 100 分,含卷面书写分 3 分。 2.答题前请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3.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书写(3分) 你的试卷书写规范、清楚、涂改很少,得 3 分;书写清楚,涂改较少得 2 分;书写潦草,涂改较多得 1 分;乱涂乱画,或使用涂改带、涂改液 .......等,不得分。 二、积累运用(21 分)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2015 年 9 月 3 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 míng(___ ▲__)记历史,miăn(__▲___)怀先烈、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 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 zhāng(__▲___)显;这是中国人 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子在川上曰(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4)迷津欲有问 ( ▲ ) 3、古诗文名句填空。(9 分) (1)常恐秋节至, ▲ 。 (汉乐府《长歌行》) (2) ▲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4)刘禹锡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 , ▲ 。(用《陋室铭》中的句子 填空) (5)周敦颐赞美莲:“ ▲ , ▲ 。”可见,在物 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不随俗沉浮,不哗众取宠。(用《爱莲说》中的 句子填空) (6)温籍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他一面继承历代词 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人。这正如清代学者赵翼在《论诗》中所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小时候都曾历经磨难。某班同学,在阅读过高尔基的 自传体小说《童年》和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之后,准备比较一下“阿 廖沙”与鲁迅的童年生活,你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点?(2分) (2)高尔基在《童年》中写道:“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 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 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 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 生活终将苏生。”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请选择其中一篇文章,概 括出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的内容。(3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狼图腾》片段节选(14分) 作者姜戎 ①老人说:这会儿,苇地里的狼准是听着外面人和狗的动静了,可狼不怕。 苇子这么密,狗跑不快,人也使不开套马杄,里面又黑又暗,马踩苇子啪啪响 人到哪儿狼都知道。苇地里有好多狼的小道,人马狗一进去,狼就顺着小道跑到 你后面去了。冬天春天的苇地,是狼的天下,进苇地抓狼难啊。额仑草原的狼都 让野火烧过,可是狼哪会想到人会放火烧苇地,草原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还 是外来户主意多,主意狠。这群狼算是完啦。 ②有人大叫:点火!点火!陈阵急忙拽着老人的马笼头跑出了苇地。东南方 向已冒起滚滚黑烟,刹那间,东西北几十个火点同时烧起。包顺贵还叫人用苇子 扎成苇圈,点着火以后,顺大风抛进苇地深处。密密匝匝的油皮枯苇,一遇到明 火大风,顿时像油库爆炸一样燃烧起来,几丈髙的火焰喷岀几十丈的浓烟,在空 中汹涌翻滚。几千亩苇地立即变成了火海,火海上空飞舞着被热风卷起的黑叶黑 管,像遮天蔽日的黑蝙蝠群向东南方向急飞。包顺贵在高坡上大声叫好,俨然 位指挥火烧连营七百里的东吴大将。在苇地西边回旋弥漫的烟尘中,毕利格老人 突然面朝东方的天空跪下了,老泪纵横,长跪不起,口中念念有词。陈阵听不清
人。这正如清代学者赵翼在《论诗》 中所说“ ▲ , ▲ ”。 4.名著阅读: (5 分) (1)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小时候都曾历经磨难。某班同学,在阅读过高尔基的 自传体小说《童年》和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之后,准备比较一下“阿 廖沙”与鲁迅的童年生活,你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点? (2 分) ▲ (2)高尔基在《童年》中写道:“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 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 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 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 生活终将苏生。”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请选择其中一篇文章,概 括出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的内容。(3 分) ▲ 三、现代文阅读(26 分) 《狼图腾》片段节选(14 分) 作者 姜戎 ①老人说:这会儿,苇地里的狼准是听着外面人和狗的动静了,可狼不怕。 苇子这么密,狗跑不快,人也使不开套马杆,里面又黑又暗,马踩苇子啪啪响, 人到哪儿狼都知道。苇地里有好多狼的小道,人马狗一进去,狼就顺着小道跑到 你后面去了。冬天春天的苇地,是狼的天下,进苇地抓狼难啊。额仑草原的狼都 让野火烧过,可是狼哪会想到人会放火烧苇地,草原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还 是外来户主意多,主意狠。这群狼算是完啦。 ②有人大叫:点火!点火!陈阵急忙拽着老人的马笼头跑出了苇地。东南方 向已冒起滚滚黑烟,刹那间,东西北几十个火点同时烧起。包顺贵还叫人用苇子 扎成苇圈,点着火以后,顺大风抛进苇地深处。密密匝匝的油皮枯苇,一遇到明 火大风,顿时像油库爆炸一样燃烧起来,几丈高的火焰喷出几十丈的浓烟,在空 中汹涌翻滚。几千亩苇地立即变成了火海,火海上空飞舞着被热风卷起的黑叶黑 管,像遮天蔽日的黑蝙蝠群向东南方向急飞。包顺贵在高坡上大声叫好,俨然一 位指挥火烧连营七百里的东吴大将。在苇地西边回旋弥漫的烟尘中,毕利格老人 突然面朝东方的天空跪下了,老泪纵横,长跪不起,口中念念有词。陈阵听不清
楚,但他能知道老人在说什么。 ③风向忽然回转,狂风裹着呛烟黑火朝老人卷来。陈阵慌忙架扶起老人冲出 浓烟,跑到雪坡上。老人满脸黑尘,满眼黑泪。陈阵望着老人,心里似乎跟老人 产生了无语的心灵共振,眼前也仿佛升起一个可怕又可敬的狼图腾,它在烈火浓 烟中升空,随着浓烟飞上髙髙的腾格里,并带走蒙古人顽强执着的灵魂。而它们 侥幸活下来的兄弟姐妺子孙后代,将继续在蒙古大草原上造祸造福,给草原民族 以骄傲和光荣。 ④大风猛推火浪,把陈苇旧根吹开烧尽,再将厚厚的灰烬刮向天空,撒向东 南方向残雪覆盖的草场。大火烧了大半个下午,风火过处寸苇不留。 ⑤火星终于熄灭,几千亩金苇变成了一片焦土,又繁生出下风处的万亩黑雪 地。但是,东南西北都没有传来狗叫和枪声。 ⑥大风刮净残烟,火场渐渐变冷。包顺贵下令全队人马狗一字排开,像篦子 样地打扫战场,寻找狼尸统计战果。有人估计起码烧死20多条狼,有人估计 要超过上午的战绩。包顺贵说:不管多少,烧糊烧焦的,都得给我找出来,一五 一十给我码好,我要拍照,不能谎报军情。我要让全旗全盟的人知道,这才叫真 正的灭狼除害,而不是为了打猎得狼皮 ⑦在马队的最边缘,陈阵紧跟着毕利格老人,悄悄问:阿爸,您估摸会烧死 多少条狼?老人说:烧荒是你们汉人的本事,蒙古人最怕火,哪能知道用这种打 法能打死多少狼?我怕包顺贵烧完苇子又想开荒了…… 注:腾格里:在蒙古民间宗教里,腾格里神(天神)是最高的神。 初读感知】 5.阅读第②段,“陈阵听不清楚,但他能知道老人在说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 把老人说的话描写出来吗?(3分) 【细读品析】 6.小说里还写到:火烧苇地,不但没烧死一条狼,还把牧民们最好的两头牛给 烧死了。请品读第②段中的句子:“包顺贵在高坡上大声叫好,俨然一位指挥火 烧连营七百里的东吴大将。”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包顺贵写得这么兴 高采烈?(4分 7.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句子:“火星终于熄灭,几千亩金苇变成了一片焦土,又繁 生出下风处的万亩黑雪地。”类似的描写,语段中还有很多,请联系上下文,说
楚,但他能知道老人在说什么。 ③风向忽然回转,狂风裹着呛烟黑火朝老人卷来。陈阵慌忙架扶起老人冲出 浓烟,跑到雪坡上。老人满脸黑尘,满眼黑泪。陈阵望着老人,心里似乎跟老人 产生了无语的心灵共振,眼前也仿佛升起一个可怕又可敬的狼图腾,它在烈火浓 烟中升空,随着浓烟飞上高高的腾格里,并带走蒙古人顽强执着的灵魂。而它们 侥幸活下来的兄弟姐妹子孙后代,将继续在蒙古大草原上造祸造福,给草原民族 以骄傲和光荣。 ④大风猛推火浪,把陈苇旧根吹开烧尽,再将厚厚的灰烬刮向天空,撒向东 南方向残雪覆盖的草场。大火烧了大半个下午,风火过处寸苇不留。 ⑤火星终于熄灭,几千亩金苇变成了一片焦土,又繁生出下风处的万亩黑雪 地。但是,东南西北都没有传来狗叫和枪声。 ⑥大风刮净残烟,火场渐渐变冷。包顺贵下令全队人马狗一字排开,像篦子 一样地打扫战场,寻找狼尸统计战果。有人估计起码烧死 20 多条狼,有人估计 要超过上午的战绩。包顺贵说:不管多少,烧糊烧焦的,都得给我找出来,一五 一十给我码好,我要拍照,不能谎报军情。我要让全旗全盟的人知道,这才叫真 正的灭狼除害,而不是为了打猎得狼皮。 ⑦在马队的最边缘,陈阵紧跟着毕利格老人,悄悄问:阿爸,您估摸会烧死 多少条狼?老人说:烧荒是你们汉人的本事,蒙古人最怕火,哪能知道用这种打 法能打死多少狼?我怕包顺贵烧完苇子又想开荒了…… 注:腾格里:在蒙古民间宗教里,腾格里神(天神)是最高的神。 初读感知】 5. 阅读第②段,“陈阵听不清楚,但他能知道老人在说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 把老人说的话描写..出来吗?(3 分) ▲ 【细读品析】 6. 小说里还写到:火烧苇地,不但没烧死一条狼,还把牧民们最好的两头牛给 烧死了。请品读第②段中的句子:“包顺贵在高坡上大声叫好,俨然一位指挥火 烧连营七百里的东吴大将。”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包顺贵写得这么兴 高采烈?(4 分) ▲ 7. 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句子:“火星终于熄灭,几千亩金苇变成了一片焦土,又繁 生出下风处的万亩黑雪地。” 类似的描写,语段中还有很多,请联系上下文,说.
说此类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探究发现】 8.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 祖先或保护神。为什么古老的牧民会以狼为图腾呢?提出你认为合理的解释。(3 分)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12分) 本报记者王君平 ①10月6日9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 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是中 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 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志着 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②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_甲_(倾泻、倾注、专注)了她40多年 心血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85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岀青蒿植 物分类的英名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 的专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 佩服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 青蒿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 ③“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 ④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硏究不断被国际认可。2011年9月,屠呦 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 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 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 ⑤B整个釆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奖 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辩 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坚 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 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是 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
说.此类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 分) ▲ 【探究发现】 8.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 祖先或保护神。为什么古老的牧民会以狼为图腾呢?提出你认为合理的解释。(3 分) ▲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12 分) 本报记者 王君平 ①10 月 6 日 9 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 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是中 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 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 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志着 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②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 甲 (倾泻、倾注、专注)了她 40 多年 心血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 85 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出青蒿植 物分类的英名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 的专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 佩服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 青蒿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 ③“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 ④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研究不断被国际认可。2011 年 9 月,屠呦 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 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 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 ⑤B 整个采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 ....。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奖 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辩 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坚 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 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是 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
⑥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 约定在北京时间6日15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 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 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 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07日04版) 9.请在文中第②段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画线的甲处(2分) 10.文中有划线句A、B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3分)▲ 11.“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 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字数不超过八个字。(3分) 12.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际,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 评论。 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λ困境,最后遍査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 重要突破。 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化学 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才确 定了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原理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发表你的观点。(4分)▲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新晴(宋·刘攽)(5分)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选择其中一个字,简析这个 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2分) 14、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二)(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⑥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 约定在北京时间 6 日 15 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 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 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 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07 日 04 版) 9. 请在文中第②段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画线的 甲 处(2 分) 10.文中有划线句 A、B 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3 分) ▲ 11.“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 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字数不超过八个字。(3 分) ▲ 12. 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际,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 评论。 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 1700 年前东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 重要突破。 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化学 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才确 定了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原理。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发表你的观点。(4 分) ▲ 四、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新 晴(宋·刘攽)(5 分)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选择其中一个字,简析这个 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2 分) ▲ 14、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 分) ▲ (二) (15 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