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课时,一位同学一边做作业一边摇头晃脑地哼着歌。我劝他不要这样,谁料他理 直气壮地来了一句:“我喜欢!”近年来特别在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尤为盛行这三个铮铮响的 “我喜欢!”意思是我爱这么做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不可能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做任 何一件事情都必须以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为准则。也许某些人认为“我喜欢”三个字时髦, 是所谓的“个性解放”,于是竞相模仿。殊不知,绝对的“我喜欢”“个性解放”并不存在, 个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与周围的人群必然是互相制约的。因此,“我喜欢”和所谓 的“个性解放”都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是压抑别人而解放自己的那种解放,也决不是使别人 不喜欢而自己喜欢的那种“喜欢”。 句“我喜欢”,便把迎面而来的批评、指责全都挡了回去,根本不辨是非,不明事 理,仅凭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这样一来往往会因小错而酿成大祸。既有损个人形象,又不 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因此,奉劝诸位,切勿把“我喜欢”奉为挡箭牌,于人于己均无 益。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古人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岂能只顾 个人之乐而不顾他人之忧呢? 先人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诚过后人,一位哲人也说过:“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残废人。”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这是正 常的。关键是我们要能做到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这样才会使我们健康成长,进而 有所建树。一个人若不接受老师、家长或者同学的友善批评,而以“我喜欢”来抵制人们对 其错误行为批评的人,最终将自食其果,后悔不已。 看来,光“我喜欢”不行,还得“大家喜欢”才好 (选自《作文大王》2002年第11期作者:罗炎军) [例文评点 本文按照“叙述现象一一分析原因—一分析危害一一归结论点”的顺序展开全文,条 理清晰、结构完整。作者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喜欢”后面所隐藏的崇尚“个性解放”的心 态,又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喜欢”的严重危害性,议论深入透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和感召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的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添 了文采,“看来,光‘我喜欢’不行,还得大家喜欢才好”一句用对比的形式归结论点,妙 不可言。 [例文参读] “时髦就是美”之我见
自习课时,一位同学一边做作业一边摇头晃脑地哼着歌。我劝他不要这样,谁料他理 直气壮地来了一句:“我喜欢!”近年来特别在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尤为盛行这三个铮铮响的 字:“我喜欢!”意思是我爱这么做。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不可能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做任 何一件事情都必须以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为准则。也许某些人认为“我喜欢”三个字时髦, 是所谓的“个性解放”,于是竞相模仿。殊不知,绝对的“我喜欢”“个性解放”并不存在, 个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与周围的人群必然是互相制约的。因此,“我喜欢”和所谓 的“个性解放”都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是压抑别人而解放自己的那种解放,也决不是使别人 不喜欢而自己喜欢的那种“喜欢”。 一句“我喜欢”,便把迎面而来的批评、指责全都挡了回去,根本不辨是非,不明事 理,仅凭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这样一来往往会因小错而酿成大祸。既有损个人形象,又不 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因此,奉劝诸位,切勿把“我喜欢”奉为挡箭牌,于人于己均无 益。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古人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岂能只顾 个人之乐而不顾他人之忧呢? 先人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过后人,一位哲人也说过:“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残废人。”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这是正 常的。关键是我们要能做到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这样才会使我们健康成长,进而 有所建树。一个人若不接受老师、家长或者同学的友善批评,而以“我喜欢”来抵制人们对 其错误行为批评的人,最终将自食其果,后悔不已。 看来,光“我喜欢”不行,还得“大家喜欢”才好。 (选自《作文大王》2002 年第 11 期 作者:罗炎军) [例文评点] 本文按照“叙述现象——分析原因——分析危害——归结论点”的顺序展开全文,条 理清晰、结构完整。作者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喜欢”后面所隐藏的崇尚“个性解放”的心 态,又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喜欢”的严重危害性,议论深入透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和感召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的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添 了文采,“看来,光‘我喜欢’不行,还得大家喜欢才好”一句用对比的形式归结论点,妙 不可言。 [例文参读] “时髦就是美”之我见
有些同学们认为“时髦就是美”,常常把“时髦就是美”这句话挂在嘴边。 时髦就是美吗?我以为不一定。美有它的客观标准,而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反映了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一种看法并不是绝对的,所以不能说“时髦就 是美”。“环肥燕瘦”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在过去曾经时髦过的事物中,有些真正美的,保 存了下来,而其中一些则由于没有美的价值而被岁月无情地淘汰了。“文革”期间许多青年 人头戴军帽,身着绿军衣,手捧红宝书,腰扎武装带,这也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时髦,但这就 美吗?你也许会笑着摇头。同样,如今那些从“南风窗”吹来的时髦也未必见得就美。当前 有许多同学们盲目追求时髦,一味效仿港台、国外的着装,分不清糟粕与精华,常把腐朽当 作时髦,把颓废视为新奇,结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丢掉了自身原有的美。 法国作家、政治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就 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爱好时髦而改变。”他 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在形形色色的时髦中,究竟哪些是美呢?我认为,美应该是朴素自然,落落大方 的,那种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的装束是称不上美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 样一句话:朴素是美的必然条件。在他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个情节表现了托尔 斯泰对美的看法:小说中吉蒂和安娜一同参加宴会,吉蒂为了使自己的光芒盖过安娜,连裙 子上的每一个褶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她自以为美,可无人理睬她:相反,身穿一袭黑衣裙的 安娜却使满座为之倾倒。这就是朴素的美感。李白有这样两句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这赞美的也是朴素的美。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应该追求这种朴素美。 “时髦就是美”的看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 拜,我们应该在外来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民族的传统,创造出一种朴素、健 康,具有时代感的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而正确的审美观是和人 的文化修养、思想水平分不开的。要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 要的是日积月累,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当你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提高了,你就会认清形形 色色的时髦中哪些是真正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选自《作文大王》2002年第11期作者:李平) [例文评点] 作者针对“时髦就是美”的片面认识,用名人名言和具体事例加以驳斥后,顺理成章 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朴素就是美”。接着,作者又深入探究了“时髦就是美”的根源实质 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对西方文化的正确分析。最后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提高思想认 识,才能辨淸真正的美。全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结构严谨,内容丰满 此外,文中举例精当,分析深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题之二]
有些同学们认为“时髦就是美”,常常把“时髦就是美”这句话挂在嘴边。 时髦就是美吗?我以为不一定。美有它的客观标准,而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反映了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一种看法并不是绝对的,所以不能说“时髦就 是美”。“环肥燕瘦”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在过去曾经时髦过的事物中,有些真正美的,保 存了下来,而其中一些则由于没有美的价值而被岁月无情地淘汰了。“文革”期间许多青年 人头戴军帽,身着绿军衣,手捧红宝书,腰扎武装带,这也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时髦,但这就 美吗?你也许会笑着摇头。同样,如今那些从“南风窗”吹来的时髦也未必见得就美。当前 有许多同学们盲目追求时髦,一味效仿港台、国外的着装,分不清糟粕与精华,常把腐朽当 作时髦,把颓废视为新奇,结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丢掉了自身原有的美。 法国作家、政治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就 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爱好时髦而改变。”他 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在形形色色的时髦中,究竟哪些是美呢?我认为,美应该是朴素自然,落落大方 的,那种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的装束是称不上美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 样一句话:朴素是美的必然条件。在他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个情节表现了托尔 斯泰对美的看法:小说中吉蒂和安娜一同参加宴会,吉蒂为了使自己的光芒盖过安娜,连裙 子上的每一个褶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她自以为美,可无人理睬她;相反,身穿一袭黑衣裙的 安娜却使满座为之倾倒。这就是朴素的美感。李白有这样两句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这赞美的也是朴素的美。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应该追求这种朴素美。 “时髦就是美”的看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 拜,我们应该在外来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民族的传统,创造出一种朴素、健 康,具有时代感的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而正确的审美观是和人 的文化修养、思想水平分不开的。要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 要的是日积月累,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当你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提高了,你就会认清形形 色色的时髦中哪些是真正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选自《作文大王》2002 年第 11 期 作者:李平) [例文评点] 作者针对“时髦就是美”的片面认识,用名人名言和具体事例加以驳斥后,顺理成章 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朴素就是美”。接着,作者又深入探究了“时髦就是美”的根源实质: 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对西方文化的正确分析。最后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提高思想认 识,才能辨清真正的美。全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结构严谨,内容丰满。 此外,文中举例精当,分析深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题之二]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挫折”二字。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题,完全可以写成议论文。内容上可以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战胜挫折的方法 害怕挫折的后果,还可以写挫折教育的刻不容缓,写挫折与成功的辩证关系……从论证方法 上看,可选用与挫折相关的历史故事,可联系青少年害怕挫折的心理特点,可引用与挫折相 关的名人名言,多角度地论证论点。 [魔师点化] 写作此题,可在结尾处来点创意。或用精彩的名言收東全文,或用精警的比喻照亮全 篇,或用精美的排比增添气势,或用精当的对比归结论点,写出一个强劲有力的豹尾。 例文参读] 呼唤“挫折” 期中考试的热浪刚刚过去,而受其“打击”者的心情仍处低谷。轻者整日不苟言笑, 重者则对今后的学习丧失信心。这不能不使我想到前不久从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名叫张 迎丽的同学因高考落榜而自杀。两种现象,轻重不同,却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加强对中小 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 害怕挫折、难于承受挫折是我国青少年的一大弱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分析 现在的孩子对挫折的忍受力、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而勇于尝试的 信心不足。 张迎丽高考落榜就自杀身亡,殊为可惜,然而诸如此类的悲剧仍在生活的大舞台上频 频上演。北京一女初中生袁鑫因“怕处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一时想不开”自杀,这同 样令人扼腕。尽管两人自杀原因不同,但归结到一点,都在于心理脆弱,经受不了一时的挫 折。升不了学或受到一点打击就轻生自杀,这是何等的令人惊骇!这对于我们的学校和家庭 教育发出了什么警示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挫折”二字。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题,完全可以写成议论文。内容上可以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战胜挫折的方法、 害怕挫折的后果,还可以写挫折教育的刻不容缓,写挫折与成功的辩证关系……从论证方法 上看,可选用与挫折相关的历史故事,可联系青少年害怕挫折的心理特点,可引用与挫折相 关的名人名言,多角度地论证论点。 [魔师点化] 写作此题,可在结尾处来点创意。或用精彩的名言收束全文,或用精警的比喻照亮全 篇,或用精美的排比增添气势,或用精当的对比归结论点,写出一个强劲有力的豹尾。 [例文参读] 呼唤“挫折” 期中考试的热浪刚刚过去,而受其“打击”者的心情仍处低谷。轻者整日不苟言笑, 重者则对今后的学习丧失信心。这不能不使我想到前不久从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名叫张 迎丽的同学因高考落榜而自杀。两种现象,轻重不同,却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加强对中小 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 害怕挫折、难于承受挫折是我国青少年的一大弱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分析, 现在的孩子对挫折的忍受力、处理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而勇于尝试的 信心不足。 张迎丽高考落榜就自杀身亡,殊为可惜,然而诸如此类的悲剧仍在生活的大舞台上频 频上演。北京一女初中生袁鑫因“怕处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一时想不开”自杀,这同 样令人扼腕。尽管两人自杀原因不同,但归结到一点,都在于心理脆弱,经受不了一时的挫 折。升不了学或受到一点打击就轻生自杀,这是何等的令人惊骇!这对于我们的学校和家庭 教育发出了什么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