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事记 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同意2007级及以前入学的博士生在2014年下学期末仍未答辩的,视为自动放 弃,在学籍库中全部清零:会议通报了教育部和湖北省学位办论文抽检文件及论文抽检情况:会议 通报了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两个文件,并讨论评估工作有关事项:经与会委员讨论并投 票表决,同意撤销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意撤销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学 位授权点:会议讨论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和《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文件,要求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委员 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征求全体委员意见后,提交校务会审定,通过后行学校公文发 布实施。 31日,截止当日共有400余名考生参加2015年博士生网上报名,实际缴费、确认考生320名。 31日,按照新的要求报送2014年度基本数字表。 31日,发布《201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申报及考核答辩结果公示》,根据《关于申报 2015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及对己获资助者进行考核工作的通知》,经个人申请,导师及学 院推荐、专家评审,《石墨烯/T02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等4个项目符合 申报条件,从2015年1月开始实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资助计划。 20
第二部分 2014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事记 20 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同意 2007 级及以前入学的博士生在 2014 年下学期末仍未答辩的,视为自动放 弃,在学籍库中全部清零;会议通报了教育部和湖北省学位办论文抽检文件及论文抽检情况;会议 通报了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两个文件,并讨论评估工作有关事项;经与会委员讨论并投 票表决,同意撤销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意撤销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学 位授权点;会议讨论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和《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文件,要求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委员 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征求全体委员意见后,提交校务会审定,通过后行学校公文发 布实施。 31 日,截止当日共有 400 余名考生参加 2015 年博士生网上报名,实际缴费、确认考生 320 名。 31 日,按照新的要求报送 2014 年度基本数字表。 31 日,发布《2014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申报及考核答辩结果公示》,根据《关于申报 2015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及对已获资助者进行考核工作的通知》,经个人申请,导师及学 院推荐、专家评审,《石墨烯/TiO2 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等 4 个项目符合 申报条件,从 2015 年 1 月开始实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资助计划
第三部分学院篇
第三部分 学院篇
第三部分学院篇 地球科学学院 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2014年地球科学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工 作全方位试点改革。规范招生指标分配、招录和培养过程、答辩办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 学术创新,引领学生向科学能力过渡,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在全院师 生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地球科学学院取得显著成效。 一、制度建设 2014年是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年,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 等方面的5个新文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地球科学学院学历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达不到学 院规定条件不允许招生:对招生指标进行限定:博士生导师1名/人.年,杰出人才、重要项目负责 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可以申请增加1名。硕士生导师3名/人.年。另外,还规定了惩罚措施。2014 年招生和2015年招生计划均按该办法执行。 2、《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录与培养改革方案》,加大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比例达到年招 生总数的80%左右: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学位申请作出严格规定:所有研究生必须在第三或第四学 期由系或由学科组统一组织开题、研究生培养推行团队指导制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必须有至少一 学期的助教经历、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交流的经历。2014年己经开始执行。 3、《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提高博士研究生发表研究论文的要求,直博生 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表2篇国际SCI检索 论文,或1篇影响因子为4.0以上的国际SCI检索论文: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生攻读学位期间必须 “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表1篇国际SCI检索论文。 4、《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对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减少了 博士研究生上课学时数,增加了参加报告会和做学术报告的要求。 5、《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办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以系为单位集体答辩, 各系(所)答辩成绩后5%的硕士生(如果按比例测算不足1人,则取末位),参加地学院组织的集 中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推迟学位申请。2014年已经执行。 二、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引导研究生到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师从一流导师进行联合培养。注重加强国际 合作,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成绩斐然。 1、2011级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沈俊,曾三次赴美国进行访问学习和合作研究, 2014年获得“长江学子”称号。 2、2013级直博生邓杰被美国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院全奖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3、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3名博士生获批,(陈桂凡-李德威、徐生 21
第三部分 学院篇 21 地球科学学院 2014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2014 年地球科学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工 作全方位试点改革。规范招生指标分配、招录和培养过程、答辩办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 学术创新,引领学生向科学能力过渡,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在全院师 生的共同努力下,2014 年地球科学学院取得显著成效。 一、制度建设 2014 年是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年,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 等方面的 5 个新文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地球科学学院学历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达不到学 院规定条件不允许招生;对招生指标进行限定:博士生导师 1 名/人.年,杰出人才、重要项目负责 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可以申请增加 1 名。硕士生导师 3 名/人.年。另外,还规定了惩罚措施。2014 年招生和 2015 年招生计划均按该办法执行。 2、《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招录与培养改革方案》,加大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比例达到年招 生总数的 80%左右;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学位申请作出严格规定:所有研究生必须在第三或第四学 期由系或由学科组统一组织开题、研究生培养推行团队指导制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必须有至少一 学期的助教经历、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交流的经历。2014 年已经开始执行。 3、《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提高博士研究生发表研究论文的要求,直博生 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表 2 篇国际 SCI 检索 论文,或 1 篇影响因子为 4.0 以上的国际 SCI 检索论文;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生攻读学位期间必须 “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表 1 篇国际 SCI 检索论文。 4、《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对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减少了 博士研究生上课学时数,增加了参加报告会和做学术报告的要求。 5、《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办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以系为单位集体答辩, 各系(所)答辩成绩后 5%的硕士生(如果按比例测算不足 1 人,则取末位),参加地学院组织的集 中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推迟学位申请。2014 年已经执行。 二、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引导研究生到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师从一流导师进行联合培养。注重加强国际 合作,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成绩斐然。 1、2011 级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沈俊,曾三次赴美国进行访问学习和合作研究, 2014 年获得“长江学子”称号。 2、2013 级直博生邓杰被美国耶鲁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院全奖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3、2014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3 名博士生获批,(陈桂凡-李德威、徐生
第三部分学院篇 瑞-胡圣虹、乔乐-肖龙、贺跃-鲍征宇、王丽娜-赖旭龙、秦拯纬-吴元保、申添毅-王国灿、邓浩 Timothy Kussky、王军鹏-Timothy Kussky、冯兰平-高山、王志宏-龚一鸣、胡丽沙-杜远生、史骁 -童金南),留学生身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另有2名博士生(林彦蒿-陈能松、何剑寒-赵珊茸)和 1名硕士生(冯旻譞-李德威)获批,留学生身份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4、2014年学校“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资助计划”第一批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3名博士生(聂 小妹-冯庆来、吴涛-肖龙、李玺瑶-郑建平)和1名硕士生(刘超-杜远生)获批,学校资助短期出 国研修,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招生工作 2015年接收推免生的工作发生新的变化,为迎接新变化和挑战,学院为吸纳优质研究生生源, 采取以下四种措施:(1)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国际交流力度。对保送至我院的大四学生,全额资助进 行3-6月科研训练和学习(到海外知名高校或实验室学习,完成毕业论文等):(2)增加直博生、硕 博连读、提前攻博学生比例:(3)加大导师自主选拔推免生权利。具有免试推荐资格学生,在录取 过程中若导师同意即可预录取。(4)继续执行优秀学生报考我院预录取制度,预录计划从去年的5% 增加至50%。 2014年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56人。接收2015年推免研究生43人,其中 直博生10人。2015年申请报考学院硕士研究生预录取计划32人。 学院21名2014级研究生获批硕博连读,2名2012级研究生获批提前攻博。 四、教学工作 按照新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安排研究生课程。 全年开设研究生课程23门,圆满完成研究生教学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研究生任课教师宣传学 校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政策、规定,保持教学秩序良好。 肖龙教授负责的2009-2010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精品教材一《行星地质学》 通过结题验收。 五、学位工作 严格执行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硕士研究生实行 了集中答辩,有10名硕士生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并全部通过二次答辩。 根据学院《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文件要求,严格审核研究生发表学术 论文情况,凡没有达到要求的一律不予上会讨论。 2014年共授予学位320人,其中博士学位45人(含1名为留学生):硕士学位147人、工程硕 士学位39人。 2014年学院1人(黄俊-肖龙)博士生学术创新人才特等奖、5人(郭京梁-高山、宋虎跃-童金 南、何倩-胡圣虹朱振利、王浩-吴元保、熊庆-郑建平)获一等奖、4人(廖梵汐-陈能松、张文-胡 兆初、李智勇-郑建平、黄虎-杜远生)获二等奖。 2014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8项(全校11):马强(导师:郑建平)、孙亚东(导师:赖旭 龙)、黄康俊(导师:鲍征宇)、刘邓(导师:谢树成)、雷勇(导师:冯庆来)、郭华(导师:杜远 生)、宋虎跃(导师:童金南)黄俊(导师:肖龙)。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1项:王丹(导师: 22
第三部分 学院篇 22 瑞-胡圣虹、乔乐-肖龙、贺跃-鲍征宇、王丽娜-赖旭龙、秦拯纬-吴元保、申添毅-王国灿、邓浩- Timothy Kussky、王军鹏- Timothy Kussky、冯兰平-高山、王志宏-龚一鸣、胡丽沙-杜远生、史骁 -童金南),留学生身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另有 2 名博士生(林彦蒿-陈能松、何剑寒-赵珊茸)和 1 名硕士生(冯旻譞-李德威)获批,留学生身份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4、2014 年学校“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资助计划”第一批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3 名博士生(聂 小妹-冯庆来、吴涛-肖龙、李玺瑶-郑建平)和 1 名硕士生(刘超-杜远生)获批,学校资助短期出 国研修,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招生工作 2015 年接收推免生的工作发生新的变化,为迎接新变化和挑战,学院为吸纳优质研究生生源, 采取以下四种措施:(1)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国际交流力度。对保送至我院的大四学生,全额资助进 行 3-6 月科研训练和学习(到海外知名高校或实验室学习,完成毕业论文等);(2)增加直博生、硕 博连读、提前攻博学生比例;(3)加大导师自主选拔推免生权利。具有免试推荐资格学生,在录取 过程中若导师同意即可预录取。(4)继续执行优秀学生报考我院预录取制度,预录计划从去年的 5% 增加至 50%。 2014 年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54 人,硕士研究生 156 人。接收 2015 年推免研究生 43 人,其中 直博生 10 人。2015 年申请报考学院硕士研究生预录取计划 32 人。 学院 21 名 2014 级研究生获批硕博连读,2 名 2012 级研究生获批提前攻博。 四、教学工作 按照新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安排研究生课程。 全年开设研究生课程 23 门,圆满完成研究生教学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研究生任课教师宣传学 校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政策、规定,保持教学秩序良好。 肖龙教授负责的 2009-2010 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精品教材—《行星地质学》 通过结题验收。 五、学位工作 严格执行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硕士研究生实行 了集中答辩,有 10 名硕士生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并全部通过二次答辩。 根据学院《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文件要求,严格审核研究生发表学术 论文情况,凡没有达到要求的一律不予上会讨论。 2014 年共授予学位 320 人,其中博士学位 45 人(含 1 名为留学生);硕士学位 147 人、工程硕 士学位 39 人。 2014 年学院 1 人(黄俊-肖龙)博士生学术创新人才特等奖、5 人(郭京梁-高山、宋虎跃-童金 南、何倩-胡圣虹朱振利、王浩-吴元保、熊庆-郑建平)获一等奖、4 人(廖梵汐-陈能松、张文-胡 兆初、李智勇-郑建平、黄虎-杜远生)获二等奖。 2014 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8 项(全校 11):马强(导师:郑建平)、孙亚东(导师:赖旭 龙)、黄康俊(导师:鲍征宇)、刘邓(导师:谢树成)、雷勇(导师:冯庆来)、郭华(导师:杜远 生)、宋虎跃(导师:童金南)黄俊(导师:肖龙)。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1 项:王丹(导师:
第三部分学院篇 郑建平)。 2014年获得校优秀博士论文奖6项,校优秀硕士论文奖7项。 2014年2名博士生(纵瑞文、余文超)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资助。2名博士生 (王朝文、潘雨迪)通过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年度考核,继续获得资助,3名博士生 (沈俊、何倩、熊庆)顺利结题。 六、非学历学位教育 1、招生工作 组织完成了2014年学院工程硕士GCT考试的报名和复试工作。报考学员160人。参加复试101 人,录取87人。 2、教学组织 完成地质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组织完成工程硕士班和单证博士班教学工作。教学点有:福建煤田地质局博士班、浙江省第一 地质大队、海南地质局、贵州地勘局113地质队、黑龙江地矿局、贵州地矿局、湖南省遥感中心、 武汉校区。 组织完成黑龙江地矿局等单位的工程硕士110人开题报告工作。 3、学位工作 组织完成海南地质局等单位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工作。2014年41名工程硕士生完成工程硕士论 文答辩,39名工程硕士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23
第三部分 学院篇 23 郑建平)。 2014 年获得校优秀博士论文奖 6 项,校优秀硕士论文奖 7 项。 2014 年 2 名博士生(纵瑞文、余文超) 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资助。2 名博士生 (王朝文、潘雨迪)通过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年度考核,继续获得资助,3 名博士生 (沈俊、何倩、熊庆)顺利结题。 六、非学历学位教育 1、招生工作 组织完成了 2014 年学院工程硕士 GCT 考试的报名和复试工作。报考学员 160 人。参加复试 101 人,录取 87 人。 2、教学组织 完成地质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组织完成工程硕士班和单证博士班教学工作。教学点有:福建煤田地质局博士班、浙江省第一 地质大队、海南地质局、贵州地勘局 113 地质队、黑龙江地矿局、贵州地矿局、湖南省遥感中心、 武汉校区。 组织完成黑龙江地矿局等单位的工程硕士 110 人开题报告工作。 3、学位工作 组织完成海南地质局等单位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工作。2014 年 41 名工程硕士生完成工程硕士论 文答辩,39 名工程硕士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