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造 的诗人,有以《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的 七言乐府; 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其七言诗 音节错综变化,大体隔句用韵,擅用险艳之 字,风格“俊逸”,具有浓厚的浪谩主义色 彩。七言诗隔句押韵自他始,在文学史上地 位很高 还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地写作边塞题材的诗 ,追求高度紧张、富于刺激、雄壮有力的 诗情,对陈梁以后诗人的影响很大
21 ☆ 鲍照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造 的诗人,有以《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的 七言乐府; 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其七言诗 音节错综变化,大体隔句用韵,擅用险艳之 字,风格“俊逸”,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彩。七言诗隔句押韵自他始,在文学史上地 位很高。 还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地写作边塞题材的诗 人,追求高度紧张、富于刺激、雄壮有力的 诗情,对陈梁以后诗人的影响很大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 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竽劲,虏阵 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萧鼓流 汉思,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 自飞扬。马毛缩如蜩,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 明主,身死为国殇
22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 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 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箫鼓流 汉思,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 自飞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 明主,身死为国殇
《代出自蓟北门行》鉴赏 冂是一首出色的边塞诗,拟乐府旧題。描写 了北方边塞的风光和将士们誓死为国的决心。 叙事成分较多,侧重点在篇末抒情。 冂第一层写边境报警,朝廷调兵,两国交兵 的紧急形势。敌军装备精良,阵容强大;我 方天子按剑,坚决抵御。具体写出战争的危 急形势,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文字清楚而有 文
23 《代出自蓟北门行》鉴赏 ♫ 是一首出色的边塞诗,拟乐府旧题。描写 了北方边塞的风光和将士们誓死为国的决心。 叙事成分较多,侧重点在篇末抒情。 ♫ 第一层写边境报警,朝廷调兵,两国交兵 的紧急形势。敌军装备精良,阵容强大;我 方天子按剑,坚决抵御。具体写出战争的危 急形势,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文字清楚而有 文采
冂第二层写我军跋山涉水向边关梃进。“雁 行、鱼贯”形容队伍行列整齐有阵势,也反 映了征途艰难。“缘”刻画出士兵们翻越险 峻山路肘的屏声敛气、步步留神的紧张心态 度”体现了行军的力度和速度,写出了将 士们的勇敢顽强、训练有素。再写胡地恶劣 的自然条件,衬托从军生话的艰苦,也表现 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六句呈流动式画面连贯进行,转换场面 得心应手,轻快敏捷,点燃情景浓重深刻
24 ♫ 第二层写我军跋山涉水向边关挺进。“雁 行、鱼贯”形容队伍行列整齐有阵势,也反 映了征途艰难。“缘”刻画出士兵们翻越险 峻山路时的屏声敛气、步步留神的紧张心态; “度”体现了行军的力度和速度,写出了将 士们的勇敢顽强、训练有素。再写胡地恶劣 的自然条件,衬托从军生活的艰苦,也表现 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六句呈流动式画面连贯进行,转换场面 得心应手,轻快敏捷,点燃情景浓重深刻
最后两句似特写镜头,突出了边地的严寒 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夸张,极似“轮台九月风 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又与“将军角弓不 能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的意境相同,有声有色。 这一层通过动静声色结合写胡地恶劣的自 然条件,运笔灵活,景物烘托热烈,从多方 面表现边塞的壮丽景色,也通过转换场面结 合动静声色衬托了队伍行军的艰辛和英勇, 描绘了队伍之多、行进之速、军旅之壮
25 最后两句似特写镜头,突出了边地的严寒。 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夸张,极似“轮台九月风 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又与“将军角弓不 能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的意境相同,有声有色。 这一层通过动静声色结合写胡地恶劣的自 然条件,运笔灵活,景物烘托热烈,从多方 面表现边塞的壮丽景色,也通过转换场面结 合动静声色衬托了队伍行军的艰辛和英勇, 描绘了队伍之多、行进之速、军旅之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