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的: (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 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难点、重点分析 (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 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分析: 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 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 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 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 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 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 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 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 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分析: 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 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 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 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 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 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 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 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 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 有罪…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 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 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推动所本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 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 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分析: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 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五)难词释义 (1)一词多义类
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 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 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 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 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 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推动所本。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 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 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分析: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 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五)难词释义。 (1)一词多义类: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个特殊种类一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略) (二)司骊迁和《史记》简介。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骊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早迁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 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 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 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死, 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俗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史文”。元 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 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三年(前9),在《记》草创本就之际,可力迁因替投降匈灰的要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骊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骊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早迁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 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 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 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 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俗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史文”。元 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 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
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手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 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 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 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 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 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帮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 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 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 《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高的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 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 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 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 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
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手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 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 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 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 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 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帮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 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 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 《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高的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 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 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 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 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