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空泡份额4.1概述国单相流模型:把两相流体看成某种单相混合物流体。适用于泡状流和滴状流均相模型S=1Bankoff变密度模型S=1,但是流通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和空泡份额分布在半径方向是变化的Zuber-Findlay漂移流模型考虑相间滑移以及流通截面上空泡份额和流速的不均匀分布
第四章 空泡份额 4.1 概述 7 单相流模型:把两相流体看成某种单相混合物 流体。适用于泡状流和滴状流。 均相模型 Bankoff 变密度模型 S = 1 S = 1,但是流通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和空泡份 额分布在半径方向是变化的 Zuber-Findlay 漂移流模型 考虑相间滑移以及流通截面上空泡份额和流速的不均匀分布
8第四章空泡份额4.1概述国滑移模型:气相和液相分别具有不同速度。如Martinelli等人的方法、动量交换模型、最小滴增模型等。混合相-单相并流模型:考虑了流通截面上气体-液体混合物和液体一起并行同向流动的模型,是单相流模型和滑移模型的结合,适用于夹带液滴的环状流动
第四章 空泡份额 4.1 概述 8 混合相-单相并流模型:考虑了流通截面上气 体-液体混合物和液体一起并行同向流动的模 型,是单相流模型和滑移模型的结合,适用于 夹带液滴的环状流动。 滑移模型:气相和液相分别具有不同速度。如 Martinelli等人的方法、动量交换模型、最小 熵增模型等
9第四章空泡份额4.2滑速比模型E本质:用试验方法获得滑速比S值。前苏学者1970年提出:0.16+1.5β2S=1-Fr025临界压力前苏学者1971年提出:13.534.8D'VpS=1++Fr512 Re/l6G2.54Dl/压力P=1~22MPa时,上式变化为:S=1G
第四章 空泡份额 4.2 滑速比模型 9 本质:用试验方法获得滑速比S值。 前苏学者1970年提出: 2 0.25 0.16 1.5 1 1 l cr p S Fr p 临界压力 前苏学者1971年提出: 1/4 1/6 5/12 1/6 13.5 34.8 1 1 1 1 Re e l l l l cr cr p p D v S Fr p G p 压力P = 1~22 MPa时,上式变化为: 1/4 2.54 1 1 e l cr D p S G p
10第四章空泡份额4.2滑速比模型前苏学者1971年提出:13.534.8DeviPiS=1+一Fr5/12 Re1/GP适用于垂直圆管,管径需满足:71/2OOPi-P<D <20g(pi-p,)g(p -p)对于管径大于上式上限的,D用上限值带入对于管径小于上式下限的,可用下式:S=(p/ pa)-038
第四章 空泡份额 4.2 滑速比模型 10 前苏学者1971年提出: 适用于垂直圆管,管径需满足: 1/2 1/2 7 20 ( ) ( ) l v e l v l v l D g g 对于管径大于上式上限的,De用上限值带入 对于管径小于上式下限的, 可用下式: 0.38 ( / ) cr S p p 1/4 1/6 5/12 1/6 13.5 34.8 1 1 1 1 Re e l l l l cr cr p p D v S Fr p G p
11第四章空泡份额4.2滑速比模型E前苏学者提出02.27 PlS=1+Q07D适用于3~19根棒束通道(D. = 6.7~17.7 mm)倾斜管应将垂直管的S值乘以考虑倾斜影响的修正系数K:K=1+(1-5×10-°Re)[1-(0/90))0:流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当Re,>5×10°时,K。=1
第四章 空泡份额 4.2 滑速比模型 11 前苏学者提出 适用于3~19根棒束通道(De = 6.7~17.7 mm) 2 0.7 0.7 2.27 1 1 l cr p S G p 倾斜管 6 1 (1 5 10 Re )[1 ( / 90 )] K l 应将垂直管的S值乘以考虑倾斜影响的修正系数Kθ: θ:流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当 时, 6 Re 5 10 l 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