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 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岀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岀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 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 (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1解决问题教案二 、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 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背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妤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Htp://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16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 9 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 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 11 页第 3 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 20 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 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 5 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 (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1 解决问题 教案二 一、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 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背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难点: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3.关键: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课时划分 共4课时 1加减、连减应用题 .2课时 2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设计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两步应用题。课本第四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本弟2~4页游乐园情景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教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玩?(游乐园) 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探求新知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Htp://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17 1.重点: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难点: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3.关键: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课时划分 共 4 课时 1.加减、连减应用题……………………………………………………………………2 课时 2.乘加、乘减应用题……………………………………………………………………2 课时 教学设计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两步应用题。课本第四页的例题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本弟 2~4 页游乐园情景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玩?(游乐园)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教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解答两步应用题,我们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1)我们要在读题后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题目只告诉我们什么?根据操场上原来有22人在 看木偶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就可以算出什么?那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不再算什么? (3)经过分析,弄清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除了分步列式,我们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的有没有错。 最后教师再强调: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2练习一的第4题。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Ht://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18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教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解答两步应用题,我们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1)我们要在读题后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题目只告诉我们什么?根据操场上原来有 22 人在 看木偶戏,不一会儿有 6 个同学先走了,就可以算出什么?那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不再算什么? (3)经过分析,弄清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除了分步列式,我们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的有没有错。 最后教师再强调: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 1 题。 2.练习一的第 4 题。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景的目的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生熟悉的情景相联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看木偶戏导入新课,朴实简洁,贴近生活,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新知识铺路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连减应用题。课本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本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5=25-8 30+7=3+37= 28-9=14+6=28-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新授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课本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 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 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下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Rtp://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19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景的目的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生熟悉的情景相联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看木偶戏导入新课,朴实简洁,贴近生活,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新知识铺路。 第二课时 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连减应用题。课本第 5 页的例题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本第 5 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5= 25-8= 30+7= 3+37= 28-9= 14+6= 28-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 42 人,中途下车 8 人,又上来 16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 2。 出示课本第 5 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 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2 个, 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 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下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 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 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写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 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2.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 用小括号,同时让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 课本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Rttp://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20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 个,第二 队小朋友买了 22 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 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 8+22,列式就要加上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 24 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写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 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2 题。 2.完成课本第 7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 (第 2 题和第 3 题是配合例 2 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 用小括号,同时让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 8 页例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 课本第 8 页例 3 的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