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林莘点评/王崧舟 《语文教学通讯》200906 打破预期,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好! 生:(齐答)老师好! 师:同学们辛苦了! 生:(齐答)老师辛苦了! 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 与你们答的不一样。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 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 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 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宗旨、最高准则。六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林 莘 点评/王崧舟 《语文教学通讯》2009-06 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好! 生:(齐答)老师好! 师:同学们辛苦了! 生:(齐答)老师辛苦了! 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 与你们答的不一样。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 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 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 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六
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 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 点。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 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历史语境、 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诗句)。 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 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 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可今天我们学 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 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 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 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 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 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 点。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 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历史语境、 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 12 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 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生 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 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可今天我们学 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 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 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 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 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 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 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我 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 寻找每段的要点 点评:言归正传,课始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 应该说,这是需要见地、更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说有见地,是因为“文体意识 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 法”(薛雪诗话)。只可惜,这“-定之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是被弃若敝屣的 说有胆魄,是因为面对《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篇立论高远、光芒四射的经典政论 文,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而将其恢弘的“人文精神”暂时悬 置起来,是冒了“矫枉过正”的课程风险的。但我坚信,林老师的“勇气是智慧 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语)。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生:第一句。 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 键词? 生1:意义。 师:不明确,什么的意义? 生2:死的意义。 师:好,加上两个字,意思就明白了。找关键词,还要让人一听就明白。(板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 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 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我 现在抽其中的 3 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 寻找每段的要点。 [点评:言归正传,课始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 应该说,这是需要见地、更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说有见地,是因为“文体意识” 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 法”(薛雪诗话)。只可惜,这“一定之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是被弃若敝屣的。 说有胆魄,是因为面对《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篇立论高远、光芒四射的经典政论 文,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而将其恢弘的“人文精神”暂时悬 置起来,是冒了“矫枉过正”的课程风险的。但我坚信,林老师的“勇气是智慧 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语)。]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生:第一句。 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 键词? 生 1:意义。 师:不明确,什么的意义? 生 2:死的意义。 师:好,加上两个字,意思就明白了。找关键词,还要让人一听就明白。(板
书:死的意义) 下面读第三自然段,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 (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r鼎”字中间是 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 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 么是“鼎”? 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 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师:看到这个“鼎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1:三足鼎立。,你会想到跟 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 生2:鼎鼎大名。 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 生3:人声鼎沸。 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师指示意图
书:死的意义) 下面读第三自然段,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 (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 r 鼎”字中间是 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 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 么是“鼎”? 生 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 (众生答)香炉。 生 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 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 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师:看到这个“鼎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 1:三足鼎立。,你会想到跟 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 生 2:鼎鼎大名。 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 生 3:人声鼎沸。 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师指示意图。)
生4:一言九鼎。 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 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 个带“鼎”字的成语吧。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生书写。) 点评:“鼎”字教学,小试牛刀,烹出的却是一道精致而隽永的语文佳肴。 师:刚才学“鼎”字是一段小插曲。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继续找第段话的 重点句。 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生2:我认为是第一句 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 生:不怕批评。 师:对,“不怕批评”。(板书:不怕批评) 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 取四个字的关键词。明白了吗?开始吧!(生自学,师巡视。)师:谁来汇报一下自 学成果?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好,提炼关键词 生1:团结互助。生2:互相关爱。生3:互帮互助。(师随机板书:团结互助。) 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现在 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 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 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 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生 4:一言九鼎。 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 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一 个带“鼎”字的成语吧。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生书写。) [点评:“鼎”字教学,小试牛刀,烹出的却是一道精致而隽永的语文佳肴。] 师:刚才学“鼎”字是一段小插曲。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继续找第段话的 重点句。 生 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生 2:我认为是第一句。 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 生:不怕批评。 师:对,“不怕批评”。(板书:不怕批评) 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 取四个字的关键词。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学,师巡视。)师:谁来汇报一下自 学成果?生 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好,提炼关键词 生 1:团结互助。生 2:互相关爱。生 3:互帮互助。 (师随机板书:团结互助。) 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现在 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 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 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 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