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都是瞎折腾,什么招数都没有用了,结局已经注定了。 在班级工作中,如果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我总是第一个反思自己的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 吃一堑,长一智。我觉得围棋当中有一个概念非常好,那就是全局观。一步棋,当时的作用不一定马上能看 出来,随着棋局的进行便会逐渐显现出来。从局部来说,甚至有可能是亏了,但对全局却有很大的帮助。围 棋选手下完棋之后通常会复盘,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一局棋下完了,再来重新评价当时每一步棋的得失 就会看得非常清楚。哪一步是好棋、哪一步是败招,都能分析岀来。虽然好像是“事后诸葛亮”,对于这一盘 棋来说,没什么帮助,但对于以后的棋来说,帮助是巨大的。正因为我有“复盘”的习惯,所以“下棋”的 水平才可能越来越高。 八 有一部分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却对“兵法”这个词有些感冒。对此,我深表理解。 事实上,我最忧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的学生看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想法,他们会怎么看我?他们还会像 以前那样尊重我吗?在《班主任兵法》上篇第二十五篇《无形篇》中,我讲到,中国人一向喜欢谋略,因此, 像诸葛亮这样的大智大慧的人能够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但是,假如一个人知道别人对自己用谋略的话,那 感觉就不一样了。在这里,我只能对看到这本书的学生们说,看一本书不能光看书名,要看内容,老师还是 爱你们的,使用谋略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使你们更好地成长 当然了,如果从这本书中,你们增加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了解,理解了教师的甘苦,坚定了认真读书的信心, 或者,激发了你们长大之后也成为一名教师的兴趣与愿望,我的不安也就减轻了许多 衷心地祝福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谢谢你们。 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薛农基 《班主任兵法》一书,出自一位教龄仅七年的年轻教师之手。作者在大学毕业后的头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 间,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工作经历。然而,正是这段经历,成了作者极富价值、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作者 通过对这一段难忘经历的历时一年多的咀嚼、总结、感悟、反思,加之不断地阅读钻研,终于进入了“豁然 开朗”的境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跃上了一个较高的新层次,不仅在工作上得心应手,还写出了这本在实践和 理论上都具有创新价值的《班主任 6
- 6 - 6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6 都是瞎折腾,什么招数都没有用了,结局已经注定了。 在班级工作中,如果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我总是第一个反思自己的责 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 吃一堑,长一智。我觉得围棋当中有一个概 念非常好,那就是全局观。一步棋,当时的作用不一定马上能看 出来,随着棋 局的进行便会逐渐显现出来。从局部来说,甚至有可能是亏了,但对全局却有 很大的帮助。围 棋选手下完棋之后通常会复盘,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一局棋 下完了,再来重新评价当时每一步棋的得失, 就会看得非常清楚。哪一步是好 棋、哪一步是败招,都能分析出来。虽然好像是“事后诸葛亮”,对于这一盘 棋 来说,没什么帮助,但对于以后的棋来说,帮助是巨大的。正因为我有“复盘” 的习惯,所以“下棋”的 水平才可能越来越高。 八 有一部分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却对“兵法”这个词有些感冒。对此,我深表理解。 事实上,我最忧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的学生看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想 法,他们会怎么看我?他们还会像 以前那样尊重我吗?在《班主任兵法》上篇 第二十五篇《无形篇》中,我讲到,中国人一向喜欢谋略,因此, 像诸葛亮这 样的大智大慧的人能够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但是,假如一个人知道别人对自 己用谋略的话,那 感觉就不一样了。在这里,我只能对看到这本书的学生们说, 看一本书不能光看书名,要看内容,老师还是 爱你们的,使用谋略其实是为了 更好地帮助你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使你们更好地成长。 当然了,如果从这本书中,你们增加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了解,理解了教 师的甘苦,坚定了认真读书的信心, 或者,激发了你们长大之后也成为一名教 师的兴趣与愿望,我的不安也就减轻了许多。 衷心地祝福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谢谢你们。 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 薛农基 《班主任兵法》一书,出自一位教龄仅七年的年轻教师之手。作者在大学毕 业后的头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 间,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工作经历。然而,正 是这段经历,成了作者极富价值、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作者 通过对这一段难 忘经历的历时一年多的咀嚼、总结、感悟、反思,加之不断地阅读钻研,终于 进入了“豁然 开朗”的境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跃上了一个较高的新层次,不仅 在工作上得心应手,还写出了这本在实践和 理论上都具有创新价值的《班主任
兵法》。 之所以说该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具有创新价值,是因为该书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 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 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 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善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这也是作者的教育风格与以往和当今的 许多教师的不同之处。看了该书“实践篇”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 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 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 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 心”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读《班主任兵法》一书,我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作者是一位对教育很“用心”的人,他用自己的实践、思 考、感悟,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索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撼式的。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比较 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者在重视“感化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该书“实践篇”部分的“黔 驴发威”“当头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记述的就是作者这类的教育事例)。这种教育方法,因 其在形式上与“感化式”相对立,往往被视为教育的“禁区”。然而,“震撼式”方式是否就不好,就不能采 用呢?其实不然!很多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在他们的心理当中,已经形成了 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许多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对他们收效甚微或几近无效。这时,“震撼式”的教育方式如 果运用得当,往往反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可能崩溃, 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与治病的“沉疴用猛药”是一个道理。 但是,震撼式的教育方式的运用必须避免一个副作用,即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疤痕”,因为这会在学生 今后人格的健康成长上造成隐患。在和我的交谈中,作者对此问题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做到“教育无痕”;在对学生教育方式的选择、运用上,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7
- 7 - 7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7 兵法》。 之所以说该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具有创新价值,是因为该书在班主任工作 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 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 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 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 的教育方式 (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 现了作者在掌握 学生心理基础上善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这也是作者的教育风格与 以往和当今的 许多教师的不同之处。看了该书“实践篇”中生动曲折的故事、 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 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不禁会 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 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 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 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 心”等等)在班 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读《班主任兵法》一书,我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作者是一位对教育很“用 心”的人,他用自己的实践、思 考、感悟,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 启发意义的探索。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撼式的。 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比较 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 育方式。然而,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者在重视“感化 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该书“实践篇” 部分的“黔 驴发威”“当头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记述的就是作 者这类的教育事例)。这种教育方法,因 其在形式上与“感化式”相对立,往往 被视为教育的“禁区”。然而,“震撼式”方式是否就不好,就不能采 用呢?其 实不然!很多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在他们的心理当 中,已经形成了一 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许多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对他们收效 甚微或几近无效。这时,“震撼式”的教育方式如 果运用得当,往往反而能取得 较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可能崩溃, 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与治病的“沉疴用猛药”是一个道理。 但是,震撼式的教育方式的运用必须避免一个副作用,即不能在学生的心灵 上留下“疤痕”,因为这会在学生 今后人格的健康成长上造成隐患。在和我的交 谈中,作者对此问题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做到“教 育无痕”;在对学生教育方式的选择、运用上,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该书作者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人生的经历是 笔重要财富。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思考感悟的人,人生 的经历方能称得上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像用便宜的原材料能制造出价格不菲的产品一样,关键是 后者加入了思想和技术的因素。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往往认为,教龄是成为教育工作行家的 必要条件,只有在学校工作年限很长的人才能称作教育工作的行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错误认识吗?有这样 的人,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为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为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 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矛盾, 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终这样地在学校工作着,直到退休为止。他还为自己谋取到 了奖章和荣誉称号。然而,这样的‘行家’却早已对学校、对儿童、对日益复杂化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了。” 而另一种人,“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 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工作细心 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 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一一创造性地进行教育 活动的经验。”因此,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重复同一内容的十年经验与创造性探索的十年经验,这是两种 不同质的教龄!”(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 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 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 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 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鹿书社2002年版)该书作者 的成长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上述道理 教育反思,实际上是反思者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在这里,反思者自身的 经历(经验)固然重要,然而,反思者相关的眼光、悟性、学识和知识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必然 会参与到反思当中去,并最终决定反思者反思的结果。如果说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发酵过程的话,那么,反 思者自身的经历就相当于原料,上述其他因素就相当于促进反思并决定反思质量和结果的酵母。这就像苹果 落地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只有牛顿
- 8 - 8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8 该书作者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人们常说,人生的经历是一 笔重要财富。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思考感悟的人,人生 的经历方能称得 上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像用便宜的原材料能制造出价格不菲的产品一 样,关键是 后者加入了思想和技术的因素。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往往认为,教龄是成为教育工作行家的 必要条件,只有在学校工作年限很长 的人才能称作教育工作的行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错误认识吗?有这样 的人, 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为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为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 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 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矛盾, 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 怕改革,他自始至终这样地在学校工作着,直到退休为止。他还为自己谋取到 了奖章和荣誉称号。然而,这样的‘行家’却早已对学校、对儿童、对日益复 杂化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了。” 而另一种人,“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 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 一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 工作细心 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 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 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创造性地进行教育 活动的经 验。”因此,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重复同一内容的十年经验与创造性探索的十 年经验,这是两种 不同质的教龄!”(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 三.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肖川 先生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 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 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 诚、明敏的心,只需 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 咀嚼、 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 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 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 点。”(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鹿书社 2002 年版)该书作者 的成长经历, 就很好地说明了上述道理。 教育反思,实际上是反思者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 炼的过程。在这里,反思者自身的 经历(经验)固然重要,然而,反思者相关 的眼光、悟性、学识和知识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必然 会参与到反思 当中去,并最终决定反思者反思的结果。如果说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发酵过程的 话,那么,反 思者自身的经历就相当于原料,上述其他因素就相当于促进反思 并决定反思质量和结果的酵母。这就像苹果 落地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只有牛顿
从中得出了最有价值的成果一一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反思成果一样。 实践一学习一反思,这既是年轻作者的成长印记,又何尝不是教师成长的共同规律呢? 作者为《教师博览》杂志执行主编) 目录上篇:理论篇 总论 自保第 三、攻心为上………… 四、战略战术 五、 预篇· 六 形篇 七 势篇 八 谋攻篇…… 虚实篇 十 阵地战 十一、运动战…………… 游击战 十三、素养篇 十四、赏罚篇…… 十五、捭阖术…… 十六、手段与目的 十七、时机篇 十八、刚柔篇…………… 十九、应变篇· 二十、个体篇… 二十一、集体篇… 二十二、天时篇 十 利篇 二十四、人和篇……… 二十五、无形篇……………
- 9 - 9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9 从中得出了最有价值的成果——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反思成果一样。 实践—学习—反思,这既是年轻作者的成长印记,又何尝不是教师成长的共 同规律呢? (作者为《教师博览》杂志执行主编) 目 录 上篇:理论篇 一、 总论………………………………………………… 二、 自保第一…………………………………………… 三、 攻心为上…………………………………………… 四、 战略战术…………………………………………… 五、 预篇………………………………………………… 六、 形篇………………………………………………… 七、 势篇………………………………………………… 八、 谋攻篇……………………………………………… 九、 虚实篇……………………………………………… 十、 阵地战……………………………………………… 十一、 运动战……………………………………………… 十二、 游击战……………………………………………… 十三、 素养篇……………………………………………… 十四、 赏罚篇……………………………………………… 十五、 捭阖术……………………………………………… 十六、 手段与目的………………………………………… 十七、 时机篇……………………………………………… 十八、 刚柔篇……………………………………………… 十九、 应变篇……………………………………………… 二十、 个体篇……………………………………………… 二十一、 集体篇……………………………………………… 二十二、 天时篇……………………………………………… 二十三、 地利篇……………………………………………… 二十四、 人和篇……………………………………………… 二十五、 无形篇………………………………………………
0 下篇:实践篇 倒转乾坤 黔驴发威· 以德立威…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十 一声叹息… 当头棒喝… 敲山震虎 以巧敌力………………… 围而不扌 以毒攻毒 顺水推舟 激怒制怒 二、历苦知甜 十三、刮骨疗毒 十四、一石二鸟……………… 十五、破镜圆镜 十六、直言破狡… 十七、打草惊蛇…… 十八、鸟尽弓藏…… 十九、扶弱成强 二十、瓮中捉鳖 二十一、一立千钧… 二十二 障目 二十三、指鹿为马 二十四、投石问路……… 二十五、始劳终逸…… 二十六、一路奔跑… 二十七、转怒为抚 二十八、遇强更强 二十九、点石成 三十、乍暖还寒 上篇
- 10 - 10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10 下篇:实践篇 一、 倒转乾坤…………………………………………………………………………………………… 二、 黔驴发威…………………………………………………………………………………………… 三、 以德立威…………………………………………………………………………………………… 四、 一声叹息…………………………………………………………………………………………… 五、 当头棒喝…………………………………………………………………………………………… 六、 敲山震虎…………………………………………………………………………………………… 七、 以巧敌力…………………………………………………………………………………………… 八、 围而不打…………………………………………………………………………………………… 九、 以毒攻毒…………………………………………………………………………………………… 十、 顺水推舟…………………………………………………………………………………………… 十一、 激怒制怒…………………………………………………………………………………………… 十二、 历苦知甜…………………………………………………………………………………………… 十三、 刮骨疗毒…………………………………………………………………………………………… 十四、 一石二鸟…………………………………………………………………………………………… 十五、 破镜圆镜…………………………………………………………………………………………… 十六、 直言破狡…………………………………………………………………………………………… 十七、 打草惊蛇…………………………………………………………………………………………… 十八、 鸟尽弓藏…………………………………………………………………………………………… 十九、 扶弱成强…………………………………………………………………………………………… 二十、 瓮中捉鳖…………………………………………………………………………………………… 二十一、一立千钧…………………………………………………………………………………………… 二十二、一叶障目…………………………………………………………………………………………… 二十三、指鹿为马…………………………………………………………………………………………… 二十四、投石问路…………………………………………………………………………………………… 二十五、始劳终逸…………………………………………………………………………………………… 二十六、一路奔跑…………………………………………………………………………………………… 二十七、转怒为抚…………………………………………………………………………………………… 二十八、遇强更强…………………………………………………………………………………………… 二十九、点石成金…………………………………………………………………………………………… 三十、乍暖还寒…………………………………………………………………………………………… 上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