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内容: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 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 吴而远。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 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 子相食,臣谨以便宣,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 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还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絮,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 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絮不为礼。然黯见虫 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 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郊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 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 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谒者:郎中令属官,职责为接待宾客等事。②制:皇帝的命令。③中二千石:品级在中 千石以上的官。④吾欲云云:我要这样、那样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1.①以庄见惮 ②上贤而释之 A.①因为行事严肃,被上下所敬畏 ②皇上尊重贤良的人而释放了他 B.①因为行事严肃,被上下所敬畏。 ②皇上称赞他贤能而原谅了他 C.①因为他庄重而害怕他 ②皇上尊重贤良的人而释放了他 D.①因为他庄重而害怕他 ②皇上称赞他贤能而原谅了他 2.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A.难道是叫我听从阿谀奉承,使主上陷于不义的地步吗? B.难道是叫我听从阿谀奉承,用不道义的行为陷害主上吗? C.难道是叫人一味地奉承,用不道义的行为陷害主上吗? D.难道是叫人一味地奉承,使主上陷于不义吗? 3.下列句子能表现汲黯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试卷内容: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 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 吴而远。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 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 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②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 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还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 ,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 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 为丞相,中二千石③来拜谒, 不为礼。然黯见虫 分 ,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④。”黯对曰:“陛 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郊唐、虞之 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 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 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 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谒者:郎中令属官,职责为接待宾客等事。②制:皇帝的命令。③中二千石:品级在 中 二千石以上的官。④吾欲云云:我要这样、那样。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1.①以庄见惮 ②上贤而释之 A.①因为行事严肃,被上下所敬畏。 ②皇上尊重贤良的人而释放了他。 B.①因为行事严肃,被上下所敬畏。 ②皇上称赞他贤能而原谅了他。 C.①因为他庄重而害怕他。 ②皇上尊重贤良的人而释放了他。 D.①因为他庄重而害怕他。 ②皇上称赞他贤能而原谅了他。 ( ) 2.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A.难道是叫我听从阿谀奉承,使主上陷于不义的地步吗? B.难道是叫我听从阿谀奉承,用不道义的行为陷害主上吗? C.难道是叫人一味地奉承,用不道义的行为陷害主上吗? D.难道是叫人一味地奉承,使主上陷于不义吗? ( ) 3.下列句子能表现汲黯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②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③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④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 ⑤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⑥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试卷答案: 1.B2.D3.A 阶段测试试卷名称:《祭十二郎文》综合能力测试题 背景说明: 高二语文上学期祭十二郎文 试卷内容: 1.找出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 孥 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嗣:si C.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sang D.窆不临其穴 窆:fa 2.找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丞相薨 薨:古代除皇帝以外的人死 都称薨。 B.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戚:忧伤 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泽:恩惠、恩泽 D.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兆:墓地 3.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②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③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④黯见虫分 ,未尝拜,常揖之。 ⑤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⑥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 ) 试卷答案: 1.B 2.D 3.A 阶段测试试卷名称:《祭十二郎文》综合能力测试题 背景说明: 高二 语文 上学期 祭十二郎文 试卷内容: 1.找出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请归取其孥 孥:nǔ 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嗣:sì C.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丧:sàng D.窆不临其穴 窆:fá 2.找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年,丞相薨 薨:古代除皇帝以外的人死 都称薨。 B.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戚:忧伤 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泽:恩惠、恩泽 D.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兆:墓地 3.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敛不凭其棺 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 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省徭役,减征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5.指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D.其无知,悲不几时 6.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 泽乎 C.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D.盖东野之使者不 知问家人以月日 7.找出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 B.既又与汝就 食江南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D.是年,吾佐戎徐州 8.下列各句括号里,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项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③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C.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敛不凭其棺 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 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省徭役,减征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5.指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其无知,悲不几时 6.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是 (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 泽乎 C.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D.盖东野之使者不 知问家人以月日 7.找出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乃能衔哀致诚 B.既又与汝就 食江南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D.是年,吾佐戎徐州 8.下列各句括号里,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项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 ( )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 ) ③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 )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 )
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A.矣也矣也邪B.也矣也矣乎 C.乎也也矣乎D.也乎也矣邪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J①快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1②妆殁以六月二日 ①妆之子始十岁 ②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如土石河 ①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 ②今王鼓乐于此 10.与原文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B.少者强而天殁,长者衰而全存乎?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天。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 以死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 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 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 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 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1.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 ) A.矣 也 矣 也 邪 B.也 矣 也 矣 乎 C.乎 也 也 矣 乎 D.也 乎 也 矣 邪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10.与原文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B.少者强而夭殁,长者衰而全存乎? C.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 以死。 D.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 阅读下文,回答 11~15 题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 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 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 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 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1.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故卒死于穷裔裔:后代 B.使子厚在台省时使:假使 以彼易此易:换 D.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孰:哪个 12.指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不自贵重顾藉 材不为世用 C.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 D.士卒多为用者 13.找出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卒死于穷裔 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C.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D.虽有出于人 14.指出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道不行于时也 B.有人力能举之 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15.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A.已经被贬,又没有有力量的人推举,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 B.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相信有力量的当官的挽留,所以死在边远 的地方 C.已经被贬,又不知道有力量的当官的能援引他,所以死在边远的 地方
A.故卒死于穷裔 裔:后代 B.使子厚在台省时 使:假使 C.以彼易此 易:换 D.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孰:哪个 12.指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不自贵重顾藉 B.材不为世用 C.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 D.士卒多为用者 13.找出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故卒死于穷裔 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C.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D.虽有出于人 14.指出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道不行于时也 B.有人力能举之 C.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D.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15.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A.已经被贬,又没有有力量的人推举,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 B.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相信有力量的当官的挽留,所以死在边远 的地方。 C.已经被贬,又不知道有力量的当官的能援引他,所以死在边远的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