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担任本次科考主考官。这时的科场,依然盛行“四六时文”。 欧阳修决心以他的一己威望和选拔人才的权力,痛革科场积弊,刷新文 风。他提倡应试文字要用实用散文,明确规定了本次衡文标准,力斥险 怪奇涩、空洞浮华之文。 作文题《刑賣忠厚之至论》,是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方面都是 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
欧阳修担任本次科考主考官。这时的科场,依然盛行“四六时文”。 欧阳修决心以他的一己威望和选拔人才的权力,痛革科场积弊,刷新文 风。他提倡应试文字要用实用散文,明确规定了本次衡文标准,力斥险 怪奇涩、空洞浮华之文。 作文题《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方面都是 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
应该是第一的第二名 当时欧阳修看到份试卷,写得通达畅快,雄浑朴茂,颇有《孟子》 之风,大家对内容和风格之美十分激赏,小试官梅尧臣建议列为第 。欧阳修怀疑是自己同乡门生曾巩的文章,为避人闲话,列为第 后来他才知道,文章是四川人苏轼的。欧阳修完成了道德上的一 自觉,只是苏轼以第一名的水平得了第二,有点冤。苏辙和曾巩以 及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此科皆进士及第
应该是第一的第二名 ◼ 当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写得通达畅快,雄浑朴茂,颇有《孟子》 之风,大家对内容和风格之美十分激赏,小试官梅尧臣建议列为第 一。欧阳修怀疑是自己同乡门生曾巩的文章,为避人闲话,列为第 二。 ◼ 后来他才知道,文章是四川人苏轼的。欧阳修完成了道德上的一个 自觉,只是苏轼以第一名的水平得了第二,有点冤。苏辙和曾巩以 及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此科皆进士及第
知音佳话 之后,欧阳修看了苏轼的《上梅直讲书》后,激动地写信给梅尧臣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岀一头地也。可 喜!”所谓“避路”,就是尽力避免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妨碍别人的发展, 要为别人让路。 欧阳修还说过这样的话,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欧阳修, 但苏轼的名字在文坛上将大放光明。” 50多岁的一代文坛宗师竟然对一个21岁的年轻后生不吝赞词!
知音·佳话 之后,欧阳修看了苏轼的《上梅直讲书》后,激动地写信给梅尧臣: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 喜!”所谓“避路”,就是尽力避免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妨碍别人的发展, 要为别人让路。 欧阳修还说过这样的话,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欧阳修, 但苏轼的名字在文坛上将大放光明。” 50多岁的一代文坛宗师竟然对一个21岁的年轻后生不吝赞词!
苏轼的思想特点-儒释道的贯通 ■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释)、道思想。 他早年有儒家那种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 有志于革除北宋萎靡的社会弊病、积习。 佛道思想一方面使他处世超然达观,并且在旷达之后 仍不忘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当遭 遇挫折时,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思想又会把他引向 逃避现实的道路。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这些矛盾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苏轼的思想特点-----儒释道的贯通 ◼ 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释)、道思想。 ◼ 他早年有儒家那种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 有志于革除北宋萎靡的社会弊病、积习。 ◼ 佛道思想一方面使他处世超然达观,并且在旷达之后 仍不忘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当遭 遇挫折时,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思想又会把他引向 逃避现实的道路。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 这些矛盾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屡遭诋毁与贬谪-坎坷的仕途 进士及第不久,遭母忧,与父亲和弟弟回乡服丧三 年。后回京任职,开始正式步入仕途。 由于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在营垒分 明政治斗争中也力保独立不倚的姿态。这就使他在新旧 两派的政治斗争中都不得势。 苏轼主张改革,但并不赞成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内 容,因而难免会与新派产生矛盾。另外,他又与维持现 状的保守派政见不合,故而也受到旧派的打压和排斥。 另外,他无人能及的文学才华也遭到了一些庸俗之 辈的忌妒。这就注定他屡遭诋毁和污蔑,在官场上也被 贬再贬,而被域越远
屡遭诋毁与贬谪-------坎坷的仕途 进士及第不久,遭母忧,与父亲和弟弟回乡服丧三 年。后回京任职,开始正式步入仕途。 由于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在营垒分 明政治斗争中也力保独立不倚的姿态。这就使他在新旧 两派的政治斗争中都不得势。 苏轼主张改革,但并不赞成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内 容,因而难免会与新派产生矛盾。另外,他又与维持现 状的保守派政见不合,故而也受到旧派的打压和排斥。 另外,他无人能及的文学才华也遭到了一些庸俗之 辈的忌妒。这就注定他屡遭诋毁和污蔑,在官场上也被 一贬再贬,而且被越贬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