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排水采气 目的:排除井筒中的积液。 积液的产生;在气井中常有烃类凝析液或地层水流 入井底。当气井产量高、井底气液速度大而井中流 体的数量相对较少时,水将完全被气流携带至地面 否则,井筒中将出现积液 积液的危害:积液的存在将增大对气层的回压,并 限制其生产能力,有时甚至会将气层完全压死以致 关井
第六节 排水采气 目的:排除井筒中的积液。 积液的产生:在气井中常有烃类凝析液或地层水流 入井底。当气井产量高、井底气液速度大而井中流 体的数量相对较少时,水将完全被气流携带至地面, 否则,井筒中将出现积液。 积液的危害:积液的存在将增大对气层的回压,并 限制其生产能力,有时甚至会将气层完全压死以致 关井
采取的措施:除采取防止地层水进入气井的 系列措施以减少流入井底的水外,还必须采取 措施排出井筒中的积液。 排除井筒积液的方法: 气体动力学方法: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机械方法: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 物理化学方法:泡沫排水采气
采取的措施:除采取防止地层水进入气井的一 系列措施以减少流入井底的水外,还必须采取 措施排出井筒中的积液。 气体动力学方法: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机械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 泡沫排水采气 排除井筒积液的方法: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1)油管直径过小:虽可以提高气流速度,有利于将 井底的液体排出,但在油管中的摩阻损失大,一定井 口压力下所要求的井底流压高,从而限制了气井产量; 2)油管直径过大,虽可以降低气流速度及摩阻损失, 从而降低流压,提高气井产量,但过低的气流速度 无法将井底液体携至地面,最终造成井底积液、流 压升高而限制产气量
一、 1)油管直径过小 :虽可以提高气流速度,有利于将 井底的液体排出,但在油管中的摩阻损失大,一定井 口压力下所要求的井底流压高,从而限制了气井产量; 2)油管直径过大,虽可以降低气流速度及摩阻损失, 从而降低流压,提高气井产量,但过低的气流速度 无法将井底液体携至地面,最终造成井底积液、流 压升高而限制产气量
因此必须根据气井的产能状况优选合理的管 径,充分利用气藏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使井底的 液体能及时被气流携带到地面,以获得最大产气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的核心:确定连续排液所需的 最小气量。1969年特纳( Turner)等人给出了能将气 流中最大液滴携带到地面的最低气流流速: g=7.15 (P1-p2)025
因此必须根据气井的产能状况优选合理的管 径,充分利用气藏的能量,尽可能多地使井底的 液体能及时被气流携带到地面,以获得最大产气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的核心:确定连续排液所需的 最小气量。1969年特纳(Turner)等人给出了能将气 流中最大液滴携带到地面的最低气流流速: 0.2.5 2 1 2 ] ( ) 7.15[ g gcr − =
影响因素:气井连续排液所需的最低流速(也称临界流 速)主要受气、液密度、及界面张力o影响。如Ugk 井底条件算,则最小产气量应为 =1.96×10 gcr ti CI (11-38) ZT 式中q气流携带液滴所需的最小流量(标准状态 油管内径,m: 井底流压,MPa; T—井底气流温度,K; 井底压力、温度下的气体压缩因子
影响因素:气井连续排液所需的最低流速(也称临界流 速)主要受气、液密度、及界面张力σ影响。如 按 井底条件算,则最小产气量应为: 式中 ——气流携带液滴所需的最小流量(标准状态), ——油管内径,m ——井底流压,MPa T ——井底气流温度,K Z ——井底压力、温度下的气体压缩因子。 gcr ZT p d q wf gcr t i gcr 2 4 1.96 10 = gcr q ti d pwf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