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栽培区划 我国小麦栽培区划按 “地域——播性——冬春性 ” 三 级命名,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金善宝)
我国小麦栽培区划 我国小麦栽培区划按 “地域——播性——冬春性 ” 三 级命名,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金善宝)
表 1.3 中国小麦分区自然资源及种植概况(根据李希达和金善宝资料改写) 麦 区 范 围 气候带 小麦面积 (万亩) 占全国 % ≥10℃积 温(℃) 无霜期 (天) 最冷月 平均气温 年极端 最低气温 全年日照 (小时) 年降雨 量(mm )生育期 降雨量 (mm) 品种类型 播 期(旬/月) 熟 期 种植制度 东北春播 春 性麦区 黑龙江、吉林全部,辽宁 大部,内蒙古东部四盟共 四省(区)204 县 寒、中 温带 3322.0 7.8% 1641-3547 90-161 -30.7- -8.8 -52.3- -24.7 2341-3133 311.8- 1201.7 300 春性 上/4-下/4 下/7-上/8 一年一熟 北部春播 春 性麦区 内蒙古锡盟以西、河北坝 上、晋燕北、陕榆林四 省 (区)95 县市 中温 带 1316.5 3.1% 1878-3605 96-148 -22.2- -9.5 -42.2- -23.3 2713-3213 142.2- 575.8 132.8 春性 中/3-中/4 中/7 一年一熟 春 播 区 西北春播 春 性麦区 以甘肃、宁夏为主,内 蒙 古、青海、新疆小部分, 五省(区)71 县 中温 带 1786.6 4.2% 2056-3615118-23 6 -11.2 -9.9 -31.2- -21.7 2437-337 6 29.0- 598.0 106.7 春性 上/3-下/3 中/7-下/7 一年一熟 北部秋播 冬 性麦区 冀长城以南、晋中东 南 部、陕豫北部、辽宁南部、 陇东及京津共九省(市) 189 县 暖温 带 3836.7 9.0% 2736-4338144-19 4 -10.7- -4.1 -30.0- -21.9 2199-292 4 438.4- 711.8 244.2 强冬、 冬性 上/9-下/9 中/6-下/6 二年三熟 旱地一年 一熟 黄淮秋播 弱 冬性麦区 鲁全部、豫大部、冀中 南 部、苏北、皖北、陕关中、 晋西南、陇天水共八 省 415 县 暖温 带 18930.9 44.4% 3365-488 0178-243 -4.6- -0.7 -27.0- -13.2 1829-277 0 517.8- 982.1 280 冬性、 弱冬、 春性 上/10-中/10 下/5-上/6 一年二熟 二年三熟 长江中下 游 秋冬播春 性 麦区 浙赣全部,豫信阳、苏皖 鄂湘部分地区共七省 42 0 县 北亚 热带 4998.5 11.7% 4800-6869218-29 6 -0.1- 7.3 -18.8- 4.4 1521-237 4 827.6- 1863.8 655 弱冬、 春性 下/10-中/11 中/5-下/5 一年二熟、 三熟 西南秋冬 播 春性麦区 贵全部、川滇大部,陕南、 陇东南部及湘鄂西部 共 七省 401 县 北、中 亚热 带 5389.3 12.6% 3147-650 4201-34 6 -0.3- 11.0 -17.6- 0.6 1032-2598 478.3- 1805.4 395.5 春性 山区:下/8-上/1 0 平川、丘陵:下 /10-中/11 下/6-上/7 上/5-下/5 一年二熟、 三熟 秋 冬 播 区 华南秋冬 播 春性麦区 闽、粤、广西、台湾全部 及云南部分县共五 省 (区)311 县 南亚 热带 907.1 2.1% 5105-9288287-365 6.3- 20.7 -8.7- 3.0 1395-2727 796.7- 2784.4 429 春性 上/11-下/11 上/4-中/4 一年三熟、 二熟 新疆秋春 播 冬春性麦区 南北疆共 78 县 中、 暖 温带 1965.8 4.6% 2340-5365115-201 -18.3- -5.9 -43.5- -23.5 2466-3381 15.6- 488.9 87.3 强冬、 春性 冬麦:中/9-下/9 春麦:上/3-上/4 冬 上/7 左右 一年一熟 春 兼 播 区 青藏秋春 播 冬春性麦区 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川 西、甘、阿凉全部或大部, 陇西南、迪庆共五省(区) 144 县 寒温 带 213.6 0.5% 84-4613 0-197 -18.0 4.0 -42.7- -4.5 1681-3551 15.4- 957.3 春性、 冬性 春麦:下/3-中/4 冬麦:上/9-中/9春麦:下/8- 上 /9 冬麦:上/9 - 中/9 一年一熟
表 1.3 中国小麦分区自然资源及种植概况(根据李希达和金善宝资料改写) 麦 区 范 围 气候带 小麦面积 (万亩) 占全国 % ≥10℃积 温(℃) 无霜期 (天) 最冷月 平均气温 年极端 最低气温 全年日照 (小时) 年降雨 量(mm )生育期 降雨量 (mm) 品种类型 播 期(旬/月) 熟 期 种植制度 东北春播 春 性麦区 黑龙江、吉林全部,辽宁 大部,内蒙古东部四盟共 四省(区)204 县 寒、中 温带 3322.0 7.8% 1641-3547 90-161 -30.7- -8.8 -52.3- -24.7 2341-3133 311.8- 1201.7 300 春性 上/4-下/4 下/7-上/8 一年一熟 北部春播 春 性麦区 内蒙古锡盟以西、河北坝 上、晋燕北、陕榆林四 省 (区)95 县市 中温 带 1316.5 3.1% 1878-3605 96-148 -22.2- -9.5 -42.2- -23.3 2713-3213 142.2- 575.8 132.8 春性 中/3-中/4 中/7 一年一熟 春 播 区 西北春播 春 性麦区 以甘肃、宁夏为主,内 蒙 古、青海、新疆小部分, 五省(区)71 县 中温 带 1786.6 4.2% 2056-3615118-23 6 -11.2 -9.9 -31.2- -21.7 2437-337 6 29.0- 598.0 106.7 春性 上/3-下/3 中/7-下/7 一年一熟 北部秋播 冬 性麦区 冀长城以南、晋中东 南 部、陕豫北部、辽宁南部、 陇东及京津共九省(市) 189 县 暖温 带 3836.7 9.0% 2736-4338144-19 4 -10.7- -4.1 -30.0- -21.9 2199-292 4 438.4- 711.8 244.2 强冬、 冬性 上/9-下/9 中/6-下/6 二年三熟 旱地一年 一熟 黄淮秋播 弱 冬性麦区 鲁全部、豫大部、冀中 南 部、苏北、皖北、陕关中、 晋西南、陇天水共八 省 415 县 暖温 带 18930.9 44.4% 3365-488 0178-243 -4.6- -0.7 -27.0- -13.2 1829-277 0 517.8- 982.1 280 冬性、 弱冬、 春性 上/10-中/10 下/5-上/6 一年二熟 二年三熟 长江中下 游 秋冬播春 性 麦区 浙赣全部,豫信阳、苏皖 鄂湘部分地区共七省 42 0 县 北亚 热带 4998.5 11.7% 4800-6869218-29 6 -0.1- 7.3 -18.8- 4.4 1521-237 4 827.6- 1863.8 655 弱冬、 春性 下/10-中/11 中/5-下/5 一年二熟、 三熟 西南秋冬 播 春性麦区 贵全部、川滇大部,陕南、 陇东南部及湘鄂西部 共 七省 401 县 北、中 亚热 带 5389.3 12.6% 3147-650 4201-34 6 -0.3- 11.0 -17.6- 0.6 1032-2598 478.3- 1805.4 395.5 春性 山区:下/8-上/1 0 平川、丘陵:下 /10-中/11 下/6-上/7 上/5-下/5 一年二熟、 三熟 秋 冬 播 区 华南秋冬 播 春性麦区 闽、粤、广西、台湾全部 及云南部分县共五 省 (区)311 县 南亚 热带 907.1 2.1% 5105-9288287-365 6.3- 20.7 -8.7- 3.0 1395-2727 796.7- 2784.4 429 春性 上/11-下/11 上/4-中/4 一年三熟、 二熟 新疆秋春 播 冬春性麦区 南北疆共 78 县 中、 暖 温带 1965.8 4.6% 2340-5365115-201 -18.3- -5.9 -43.5- -23.5 2466-3381 15.6- 488.9 87.3 强冬、 春性 冬麦:中/9-下/9 春麦:上/3-上/4 冬 上/7 左右 一年一熟 春 兼 播 区 青藏秋春 播 冬春性麦区 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川 西、甘、阿凉全部或大部, 陇西南、迪庆共五省(区) 144 县 寒温 带 213.6 0.5% 84-4613 0-197 -18.0 4.0 -42.7- -4.5 1681-3551 15.4- 957.3 春性、 冬性 春麦:下/3-中/4 冬麦:上/9-中/9春麦:下/8- 上 /9 冬麦:上/9 - 中/9 一年一熟
(一)春(播)麦区, 图1-1 中国小麦区划图 1、东北春播春性麦区(Ⅰ) 2、北部春播春性麦区(Ⅱ) 3、西北春播春性麦区(Ⅲ) (三)冬、春兼播麦区 9、新疆秋、春播 冬春性麦区(Ⅸ) 10、青藏秋、春播 冬春性麦区(Ⅹ) (二)冬(秋播)麦区 4、北部秋播冬性麦区(Ⅳ) 5、黄淮秋播弱冬性麦区(Ⅴ) 6、长江中下游秋播春性麦区(Ⅵ) 7、西南秋冬播春性麦区(Ⅶ) 8、华南秋冬播春性麦区(Ⅷ) 中国小麦区划图 春 麦 区 冬麦 区
(一)春(播)麦区, 图1-1 中国小麦区划图 1、东北春播春性麦区(Ⅰ) 2、北部春播春性麦区(Ⅱ) 3、西北春播春性麦区(Ⅲ) (三)冬、春兼播麦区 9、新疆秋、春播 冬春性麦区(Ⅸ) 10、青藏秋、春播 冬春性麦区(Ⅹ) (二)冬(秋播)麦区 4、北部秋播冬性麦区(Ⅳ) 5、黄淮秋播弱冬性麦区(Ⅴ) 6、长江中下游秋播春性麦区(Ⅵ) 7、西南秋冬播春性麦区(Ⅶ) 8、华南秋冬播春性麦区(Ⅷ) 中国小麦区划图 春 麦 区 冬麦 区
内蒙古自治区小麦生产发展 总产增加30 倍 339.00 1 0 29.5 1747.50 307.9 176.2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1947 1997 面积(万亩) 总产(万t) 单产(kg/亩) 面积增加 5倍多 亩产提高近 6 倍 (三) 内蒙古春小麦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小麦生产发展 总产增加30 倍 339.00 1 0 29.5 1747.50 307.9 176.2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1947 1997 面积(万亩) 总产(万t) 单产(kg/亩) 面积增加 5倍多 亩产提高近 6 倍 (三) 内蒙古春小麦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划
表 1.4 内蒙古自治区小麦生产发展情况 粮食作物 小麦 年代 播种面积 (万 hm 2) 总产量 (亿 kg) 播种面积 (万 hm 2 ) 总产量 (亿 kg) 单 产 ( kg/hm 2 ) 占粮食播种 面积( %) 占粮食总产 ( %) 1947 年 318.9 18.5 22.6 1.0 442.5 7.1 5.4 50 年代 4 4 3 .6 3 6 .6 5 5 .9 4 .4 6 7 7 2 .5 1 2 .6 1 2 .1 60 年代 464.9 38.4 7 4 .0 5 .3 2 7 2 6 .0 1 5 .9 1 4 .0 70 年代 4 2 2 .0 4 6 .9 9 4 .9 8 .9 0 9 3 0 .0 2 2 .5 1 9 .0 80 年代 370.9 63.2 95.5 15.10 1558.5 25.7 23.6 90 年代 437.1 124.6 106.7 27.7 2596.1 24.4 22.2 2001 年 438.3 123.9 51.6 12.71 2463.2 11.8 10.3 2002 年 434.3 140.6 46.5 12.15 2612.9 10.7 8.6 2003 年 405.1 136.1 31.8 7.90 2484.3 7.8 5.8 平均值 ( 1950-2003) 427.0 88.8 69.6 11.8 1767.9 16.4 14.5 进入90年代末,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结构调整,小麦生产受到一定程 度限制,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相应缩减(表1.4)
表 1.4 内蒙古自治区小麦生产发展情况 粮食作物 小麦 年代 播种面积 (万 hm 2) 总产量 (亿 kg) 播种面积 (万 hm 2 ) 总产量 (亿 kg) 单 产 ( kg/hm 2 ) 占粮食播种 面积( %) 占粮食总产 ( %) 1947 年 318.9 18.5 22.6 1.0 442.5 7.1 5.4 50 年代 4 4 3 .6 3 6 .6 5 5 .9 4 .4 6 7 7 2 .5 1 2 .6 1 2 .1 60 年代 464.9 38.4 7 4 .0 5 .3 2 7 2 6 .0 1 5 .9 1 4 .0 70 年代 4 2 2 .0 4 6 .9 9 4 .9 8 .9 0 9 3 0 .0 2 2 .5 1 9 .0 80 年代 370.9 63.2 95.5 15.10 1558.5 25.7 23.6 90 年代 437.1 124.6 106.7 27.7 2596.1 24.4 22.2 2001 年 438.3 123.9 51.6 12.71 2463.2 11.8 10.3 2002 年 434.3 140.6 46.5 12.15 2612.9 10.7 8.6 2003 年 405.1 136.1 31.8 7.90 2484.3 7.8 5.8 平均值 ( 1950-2003) 427.0 88.8 69.6 11.8 1767.9 16.4 14.5 进入90年代末,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结构调整,小麦生产受到一定程 度限制,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相应缩减(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