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2、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元素的放射性 s基本原理:放射性元素具有固定的衰变系数(每 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克数) 公式: t=In1+ D N 其中;N—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余的 母体同位素含量 D—蜕变而成的子体同笸素含量
§3~1 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2、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元素的放射性 基本原理:放射性元素具有固定的衰变系数(每 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克数) 公式: 其中:N——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余的 母体同位素含量 D——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
§3~1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表 全球各个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 地质年代表 各种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 ≤包括:地质年代单位、名称、代 号和绝对年龄等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 ≤不同级别的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3~1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表 全球各个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 各种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 地质年代表 包括:地质年代单位、名称、代 号和绝对年龄等 不同级别的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地质年代表 相对年代 距今年龄①生物开始 宙(字)代(界) 纪(系) 世(统)代号 (Ma) 出现时间主要地壳运动 第四纪(系) 全新世(统)Qh 现代人 0.01 Q 更新世(统)Qp 生 上新世(统)N 2.0 喜马拉雅运动 代第 晚第三纪(系) 5.3 N 中新世(统)N 界 24.6一古猿 渐新世(统)E3 早第三纪(系) 38.0 Kz R E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 白垩纪(系) 燕山运动 晚(上) K 早(下) 白垩世(统 K 生 144 被子植物 侏罗纪(系) 晚(上) 代 中(中)侏罗世(统)2 早(下) 213 哺乳类印支运动 T 三叠纪(系) 晚(上) 生 T 中(中)三叠世(统)T M 早(下) TI 宙 二纪(系) P 十海西运动
地质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