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令(1)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2)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设计 值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桩方式;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施工图
6 ❖ 8.1.2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 (1)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 (2)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设计 值; ❖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桩方式; ❖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 (5)桩身结构设计; ❖ (6)承台设计; ❖ (7)绘制桩基施工图
8.1.3桩基设计原则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 建筑桩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并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计算,且桩基的极限状态 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 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桩基设计等级(表81)
7 ❖ 8.1.3桩基设计原则 ❖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规定, 建筑桩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并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计算,且桩基的极限状态 分为两类: ❖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 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 桩基设计等级(表8.1)
桩基础的计算和验算: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括: 令①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令②桩端平面以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令③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④承台及桩身承载力计算。 (2)以下桩基尚应进行变形验算: ①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物以及桩端持力层 为粘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的一级建筑桩基的沉降验 算,并宜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的相互作用;②承受较大水 平荷载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的水平变位验 算;③对不允许出现裂缝或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混凝土桩身 和承台还应进行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
8 ❖ 桩基础的计算和验算: ❖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括: ❖ ① 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 ② 桩端平面以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 ③ 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 ④ 承台及桩身承载力计算。 ❖ (2)以下桩基尚应进行变形验算: ❖ ① 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物以及桩端持力层 为粘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的一级建筑桩基的沉降验 算,并宜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的相互作用; ② 承受较大水 平荷载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的水平变位验 算; ③对不允许出现裂缝或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混凝土桩身 和承台还应进行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
8.2桩和桩基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8.2.1桩基的分类 令桩一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型构件,在竖向荷载作 用下,通过桩土之间的摩擦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承 载力(桩端阻力)来承受 上部结构 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 桩顶(桩头) 承台 令桩基础一桩与连接桩 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 础,简称桩基。根据承 侧阻力 台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可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 桩尖(桩端、桩底) 承台桩基。 桩端阻力 (a)单基础(b)低承台群桩基础c)高承台群桩基础 (低承台基础 (高桩承台基础 图8-1杜基础
9 ❖ 8.2 桩和桩基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 8.2.1桩基的分类 ❖ 桩— 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型构件,在竖向荷载作 用下,通过桩土之间的摩擦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承 载力(桩端阻力)来承受和 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 ❖ 桩基础— 桩与连接桩 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 础,简称桩基。根据承 台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可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 承台桩基
8.2.2桩的分类 令根据桩的受力情况、施工方法、功能及桩径等,桩可划分为 各种类型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 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 阻力承受 软弱上层 °摩擦型相(端承摩擦批 摩檫桩 (2)端承型桩: 中密土层 岩层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 (a) (b) 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 图8-3桩的计算图示 阻力承受。端承型然端承桩 (a)摩擦型桩:(b)端承型桩 摩檫端承桩 10
10 ❖ 8.2.2桩的分类 ❖ 根据桩的受力情况、施工方法、功能及桩径等,桩可划分为 各种类型。 ❖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 ❖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 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 阻力承受。 ❖ ❖ (2)端承型桩: ❖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 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 阻力承受。 端承摩檫桩 摩檫桩 摩擦型桩 摩檫端承桩 端承桩 端承型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