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铁钙 8.13 Ti 0.44 Fe 钛氢磷 (据B. Mason,1966) 从表2-1中可看出,表中的12种元素约占地壳总质量的99%以上。其中氧最多,其 次是硅,二者约占75%。由此可见,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以单质形式单独存在的数量较少,如自然金、自然银等:绝大部 分呈各种化合物出现,其中以含氧的化合物最为常见。地壳中的矿物主要是由0、Si、 Al、Fe、Ca、Na、K和Mg等元素结合形成的含氧盐和氧化物,其中特别是硅酸盐,它 占矿物种总数的24%,占地壳总质量75%,而氧化物占矿物种总数的14%,占地壳总质量17% 第二节矿物 、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是无机作用所形 成的均匀固体。如金刚石(C)、黄铁矿(FeS2)、方解石(CaCO3)、石英(SiO)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物体,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人造红宝石等,其化学组成与物理 性质虽然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故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以区别于真正的矿物。 矿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对于结晶质矿物来说,是由于类质同象置换的缘故,例如闪锌矿(ZnS)中的Zn2, 可以部分地被Fe(不超过26%所替代。在矿物晶体形成的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性 质相近的质点(离子或原子)占据晶格中的同类位置,随着这些占位质点间相对量的改变 只引起晶格常数及物理、化学性质的规律变化而不引起晶体结构发生质变的现象,在矿物 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类质同象,这些内部结构相同而化学成分有所差异的矿物称为类质同象 混合物。对胶体矿物来说,则是因胶体吸附作用的影响,如天然的MnO胶体,能够选择性 的吸附Li'、K'、Ba2、Pb2、Zn2等离子。此外,在某些矿物的成分中,常常有着各种不 同形式的水,它们对于这些矿物的许多性质,起着很大的影响 二、矿物的主要性质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与性质,在地质工作中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征与性质来识 别和鉴定矿物。通常,对矿物进行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等。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主要受矿物本身的内部结构和形成时外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结构相同的同 种矿物,因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空间情况不同,可以具有明显不同的外貌特征。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总是有着它自己特定的结晶形态。矿物晶体
20 铝 Al 8.13 钛 Ti 0.44 铁 Fe 5.00 氢 H 0.14 钙 Ca 3.63 磷 P 0.10 钠 Na 2.83 锰 Mn 0.09 (据 B. Mason , 1966) 从表 2-1 中可看出,表中的 12 种元素约占地壳总质量的 99%以上。其中氧最多,其 次是硅,二者约占 75%。由此可见,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以单质形式单独存在的数量较少,如自然金、自然银等;绝大部 分呈各种化合物出现,其中以含氧的化合物最为常见。地壳中的矿物主要是由 O 、Si 、 Al 、Fe 、Ca 、Na 、K 和 Mg 等元素结合形成的含氧盐和氧化物,其中特别是硅酸盐,它 占矿物种总数的 24%,占地壳总质量 75%,而氧化物占矿物种总数的 14%,占地壳总质量 17%。 第二节 矿 物 一、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是无机作用所形 成的均匀固体。如金刚石(C)、黄铁矿(FeS2)、方解石(CaCO3)、石英(SiO2)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物体,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人造红宝石等,其化学组成与物理 性质虽然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故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以区别于真正的矿物。 矿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对于结晶质矿物来说,是由于类质同象置换的缘故,例如闪锌矿(ZnS)中的 Zn 2+, 可以部分地被 Fe 2+ (不超过 26 %)所替代。在矿物晶体形成的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性 质相近的质点(离子或原子)占据晶格中的同类位置,随着这些占位质点间相对量的改变, 只引起晶格常数及物理、化学性质的规律变化而不引起晶体结构发生质变的现象,在矿物 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类质同象,这些内部结构相同而化学成分有所差异的矿物称为类质同象 混合物。对胶体矿物来说,则是因胶体吸附作用的影响,如天然的 MnO2 胶体,能够选择性 的吸附 Li +、K +、Ba 2+、Pb 2+、Zn 2+等离子。此外,在某些矿物的成分中,常常有着各种不 同形式的水,它们对于这些矿物的许多性质,起着很大的影响。 二、矿物的主要性质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与性质,在地质工作中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征与性质来识 别和鉴定矿物。通常,对矿物进行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等。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主要受矿物本身的内部结构和形成时外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结构相同的同 一种矿物,因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空间情况不同,可以具有明显不同的外貌特征。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总是有着它自己特定的结晶形态。矿物晶体
的这种性质,就称为该矿物的结晶习性。在自然界中,矿物多呈集合体出现。矿物的形态 是指矿物单体的形态和集合体的形态。其中,单体的形态是研究的基础 1.矿物单体的形态 根据晶体在三度空间发育的程度,单体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 (1)一向延长的。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柱状、棒状、针状、纤维状等。如 柱状石英、针状金红石、纤维状的石棉等。 (2)二向延展的。晶体沿二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板状、片状、鳞片状等。如板状的 石膏、片状的云母等 (3)三向等长的。晶体沿三个方向发育程度大致相等,包括等轴状、粒状等。如立方 体的黄铁矿、菱形十二面体形态的石榴子石。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对于结晶质矿物而言,集合体形态取决于个体的形态、大小和集合方式。非晶质矿物 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的形成条件。 集合体中每个个体,大多数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以及大体相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成长 的,因此可以具有相似的形态;相互聚集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排列关系也基本类同。整个 集合体就具有某种特殊形态,而这种特殊形态就构成了某种矿物的鉴定特征。集合体的形 态可用肉眼或放大镜分辨出各个矿物颗粒的界线。常见的集合体形态有: (1)柱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由一向延长的单体集合而成。柱状、针状、 纤维状集合体中单体排列不规则,三种形态的区别在于单体直径大小不同。由一向延长的 单体围绕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称为放射状集合体(图2-1)。 (2)板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由二向延展的单体任意集合而成。三者的区别在于 单体的厚薄大小不同。 (3)粒状集合体。由三向等长的单体任意集合而成。按单体颗粒粒径(d)的大小,可 分为粗粒集合体(d>5m)、中粒集合体(d5~1m)、细粒集合体(d<1m) (4)晶簇。在岩石的空洞或裂隙中,以洞壁或裂隙壁作为共同基底而生长的单晶体群 组成的集合体。它们一端固着在共同的基底之上,另一端向空间自由生长(图2-2)。常见 J有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辉锑矿晶簇、电气石晶簇等。 图2-1红柱石的放射柱状集合体 图2-2石英品簇 原大,北京西山 (原大,江西) (5)块状集合体。一些用肉眼或放大镜不能辨别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根据其致密 和疏松的程度还可区别为致密块状(如黄铜矿、石髓)和土状块状(如高岭石):水胶凝体
21 的这种性质,就称为该矿物的结晶习性。在自然界中,矿物多呈集合体出现。矿物的形态 是指矿物单体的形态和集合体的形态。其中,单体的形态是研究的基础。 1.矿物单体的形态 根据晶体在三度空间发育的程度,单体的形态可以分为三种: (1)一向延长的。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柱状、棒状、针状、纤维状等。如 柱状石英、针状金红石、纤维状的石棉等。 (2)二向延展的。晶体沿二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板状、片状、鳞片状等。如板状的 石膏、片状的云母等。 (3)三向等长的。晶体沿三个方向发育程度大致相等,包括等轴状、粒状等。如立方 体的黄铁矿、菱形十二面体形态的石榴子石。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对于结晶质矿物而言,集合体形态取决于个体的形态、大小和集合方式。非晶质矿物 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的形成条件。 集合体中每个个体,大多数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以及大体相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成长 的,因此可以具有相似的形态;相互聚集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排列关系也基本类同。整个 集合体就具有某种特殊形态,而这种特殊形态就构成了某种矿物的鉴定特征。集合体的形 态可用肉眼或放大镜分辨出各个矿物颗粒的界线。常见的集合体形态有: (1)柱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由一向延长的单体集合而成。柱状、针状、 纤维状集合体中单体排列不规则,三种形态的区别在于单体直径大小不同。由一向延长的 单体围绕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称为放射状集合体(图 2-1)。 (2)板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由二向延展的单体任意集合而成。三者的区别在于 单体的厚薄大小不同。 (3)粒状集合体。由三向等长的单体任意集合而成。按单体颗粒粒径(d )的大小,可 分为粗粒集合体(d >5mm)、中粒集合体(d 5~1mm)、细粒集合体(d <1mm)。 (4)晶簇。在岩石的空洞或裂隙中,以洞壁或裂隙壁作为共同基底而生长的单晶体群 组成的集合体。它们一端固着在共同的基底之上,另一端向空间自由生长(图 2-2)。常见 的有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辉锑矿晶簇、电气石晶簇等。 (5)块状集合体。一些用肉眼或放大镜不能辨别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根据其致密 和疏松的程度还可区别为致密块状(如黄铜矿、石髓)和土状块状(如高岭石);水胶凝体矿
物则呈特征性的肉冻状块体(蛋白石) (6)其它形态。集合体除上述形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常见的有: 鲕状、豆状集合体:由胶体溶液围绕某一核心逐渐沉淀形成的球体,具有明显的同心 层构造。其中直径小于2mm、形状如鱼子者称为鲕状集合体(图2-3):直径大于2mm、形状 如豆粒者称为豆状集合体。 结核:不规则的球体、椭球体或瘤形的矿物集合体。大小变化很大,内部常具同心层 状构造或放射状构造(图2-4) B一别鲺·坦酋闺即事裤癟 V一计·皿下百眯长途嘟即早伴智 置 图3算降辞 图2-3f状赤铁矿的细状集合体 可见同心层状构造 钟乳状集合体:由真溶液或胶体溶液凝聚逐层堆积而成。外形呈柱状或圆锥状,内部 常具同心层状、放射状、致密状、结晶粒状构造(图2-5a)。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 石柱是最典型的钟乳状集合体 晶腺:真溶液或胶体溶液从岩石的空洞泂壁开始冋中心逐层渗透沉淀,逐渐形成的球 状或不规则状集合体。内部常有环带构造,中心经常留有空腔,有时空腔中还长有晶簇 例如带状玛瑙(图2-5b)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2-5矿物集合体形态(之二 a)钟乳状集合体 (b)玛瑙的晶腺 定的矿物除有一定的结晶习性外,还经常呈现一定的集合体形态。某些集合体形态还常 与一定的成因相联系。例如鲕状集合体,都是在近岸的湖、海浅水中,并且海水或湖水经常有 扰动的环境下沉积形成的
22 物则呈特征性的肉冻状块体(蛋白石)。 (6)其它形态。集合体除上述形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常见的有: 鲕状、豆状集合体:由胶体溶液围绕某一核心逐渐沉淀形成的球体,具有明显的同心 层构造。其中直径小于 2mm、形状如鱼子者称为鲕状集合体(图 2-3);直径大于 2mm、形状 如豆粒者称为豆状集合体。 结核:不规则的球体、椭球体或瘤形的矿物集合体。大小变化很大,内部常具同心层 状构造或放射状构造(图 2-4 )。 钟乳状集合体:由真溶液或胶体溶液凝聚逐层堆积而成。外形呈柱状或圆锥状,内部 常具同心层状、放射状、致密状、结晶粒状构造(图 2-5a)。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 石柱是最典型的钟乳状集合体。 晶腺:真溶液或胶体溶液从岩石的空洞洞壁开始向中心逐层渗透沉淀,逐渐形成的球 状或不规则状集合体。内部常有环带构造,中心经常留有空腔,有时空腔中还长有晶簇。 例如带状玛瑙(图 2-5b)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定的矿物除有一定的结晶习性外,还经常呈现一定的集合体形态。某些集合体形态还常 与一定的成因相联系。例如鲕状集合体,都是在近岸的湖、海浅水中,并且海水或湖水经常有 扰动的环境下沉积形成的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有不少矿物被利用,正是由于它们具有特定物理性质的缘故。例如金刚石的高硬度、石英 的压电性、白云母的绝缘性、石棉的隔热性和可织性等。在矿物鉴定工作中,利用矿物的物理 性质也很重要 矿物的物理性质涉及到物理学各个领域,包括矿物的光学、力学、磁学等方面的性质。本 节内容将围绕肉眼鉴定矿物时,所利用的各项物理性质进行叙述。 1.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发射、折射等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主要有 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在鉴定矿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波选择吸收的结果 矿物的颜色可以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但具有鉴定意义的主要为自色 (1)自色。即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自色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矿物成分中某些离子的存在 有关。如含有Fe”的矿物常呈褐色(如褐铁矿)和樱红色(如赤铁矿);含有Fe2的矿物常呈暗绿 色(普通角闪石、绿泥石)。自色一般较为固定,常可用作矿物的鉴定特征。 (2)他色。一般是由于外来的杂质包括机械混入物等所引起的颜色。它与矿物本身的内部 结构和化学成分无关,颜色随包裹体、混入物不同而异,往往是不固定的,一般无鉴定意义。 如石英常由于含不同颜色的机械混入物而使之呈紫色、玫瑰色、烟灰色和黑色等 (3)假色。由于某些物理光学过程引起矿物呈色的现象,与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无 关。例如在白云母、方解石等透明矿物的表面,因反射光的干涉作用呈现一种虹彩般的颜色称 为晕色:黄铁矿、斑铜矿等不透明矿物的表面,因氧化薄膜所引起的锖色(蓝紫混杂的斑驳色 描述矿物颜色的方法有两种:即标准色谱法和实物对比法。描述时,应以新鲜干燥矿物为 准 标准色谱法:即利用标准色谱中 橙、黄、绿、蓝、靛、紫标准色或白、灰、黑来描 述矿物的颜色。若矿物为标准色中的一种,则直接用其描述,如蓝铜矿为蓝色、辰砂为红色 当矿物的颜色与标准色有深浅、浓淡差异时,则在色别之前加以适当的形容词,如深红色、浅 绿色、暗灰色等:当矿物的颜色呈现标准色谱中的过渡色时,则用两种颜色描述,并把主体颜 色放在后面。 物对比法:即把矿物的颜色与常见实物颜色相比进行描述。例如乳白色、肉红色、铜黄 色、铅灰色、天蓝色等。 2)条痕 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后所留下 的粉末的颜色。条痕色消除了假色干扰,减弱了他色影响,突出表现出矿物的自色,所以它是 比较固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常作为可靠的依据。例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褐红等色,但 是条痕都是樱红色:又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颜色近似,但黄铜矿的条痕为带绿的黑色,黄铁矿的 条痕为黑色,据此,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 条痕色一般浅于从手标本上观察到的颜色。条痕对鉴定不透明矿物至关重要,但对透明矿
23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有不少矿物被利用,正是由于它们具有特定物理性质的缘故。例如金刚石的高硬度、石英 的压电性、白云母的绝缘性、石棉的隔热性和可织性等。在矿物鉴定工作中,利用矿物的物理 性质也很重要。 矿物的物理性质涉及到物理学各个领域,包括矿物的光学、力学、磁学等方面的性质。本 节内容将围绕肉眼鉴定矿物时,所利用的各项物理性质进行叙述。 1.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发射、折射等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主要有 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在鉴定矿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波选择吸收的结果。 矿物的颜色可以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但具有鉴定意义的主要为自色。 (1)自色。即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自色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矿物成分中某些离子的存在 有关。如含有Fe 3+ 的矿物常呈褐色(如褐铁矿)和樱红色(如赤铁矿);含有Fe 2+ 的矿物常呈暗绿 色(普通角闪石、绿泥石)。自色一般较为固定,常可用作矿物的鉴定特征。 (2)他色。一般是由于外来的杂质包括机械混入物等所引起的颜色。它与矿物本身的内部 结构和化学成分无关,颜色随包裹体、混入物不同而异,往往是不固定的,一般无鉴定意义。 如石英常由于含不同颜色的机械混入物而使之呈紫色、玫瑰色、烟灰色和黑色等。 (3)假色。由于某些物理光学过程引起矿物呈色的现象,与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无 关。例如在白云母、方解石等透明矿物的表面,因反射光的干涉作用呈现一种虹彩般的颜色称 为晕色;黄铁矿、斑铜矿等不透明矿物的表面,因氧化薄膜所引起的锖色(蓝紫混杂的斑驳色 彩)。 描述矿物颜色的方法有两种:即标准色谱法和实物对比法。描述时,应以新鲜干燥矿物为 准。 标准色谱法:即利用标准色谱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标准色或白、灰、黑来描 述矿物的颜色。若矿物为标准色中的一种,则直接用其描述,如蓝铜矿为蓝色、辰砂为红色; 当矿物的颜色与标准色有深浅、浓淡差异时,则在色别之前加以适当的形容词,如深红色、浅 绿色、暗灰色等;当矿物的颜色呈现标准色谱中的过渡色时,则用两种颜色描述,并把主体颜 色放在后面。 实物对比法:即把矿物的颜色与常见实物颜色相比进行描述。例如乳白色、肉红色、铜黄 色、铅灰色、天蓝色等。 2)条痕 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后所留下 的粉末的颜色。条痕色消除了假色干扰,减弱了他色影响,突出表现出矿物的自色,所以它是 比较固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常作为可靠的依据。例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褐红等色,但 是条痕都是樱红色;又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颜色近似,但黄铜矿的条痕为带绿的黑色,黄铁矿的 条痕为黑色,据此,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 条痕色一般浅于从手标本上观察到的颜色。条痕对鉴定不透明矿物至关重要,但对透明矿
物而言,无鉴定意义,因为它们的条痕均呈白色或无色 3)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反射力强,光泽就强:反之,则弱。根据反射光由强 到弱的次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如同光亮的金属器皿表面的光泽,如黄铁矿、方铅矿的光泽 (2)半金属光泽。弱于金属光泽,象未抛光的金属面那样光亮,如磁铁矿、辰砂的光泽。 (3)金刚光泽。具有金刚石那样耀眼的光泽,如金刚石、闪锌矿的规光泽 (4)玻璃光泽。象普通玻璃那样的光泽,如石英、方解石的光泽。 由于矿物表面不平整或在某些集合体表面往往会呈现一些特殊的光泽。常见的有 油脂光泽:某些颜色浅、具玻璃光泽或金刚光泽的矿物,在它的不平坦断面上,可以见 到这种光泽。如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贝状断口为油脂光泽。 松脂光泽:一些颜色黄一黄褐、具金刚光泽的矿物,如闪锌矿、雄黄等,在它们的不平坦 面上,可以见到象松香表面那样的光泽。 丝绢光泽:某些纤维状集合体的矿物具有象蚕丝一样的光泽。如石棉、纤维石膏等 珍珠光泽:解理发育的浅色透明矿物,在它们的解理面上,可以见到的那种象珍珠一样柔 和而多彩的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土状光泽:某些粉末状或土状集合体的矿物光泽暗淡,就象泥土那样的光泽。如高岭石 褐铁矿等。 4)透明度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能力的大小。它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和厚度。金属 矿物吸收率高,一般都不透明:非金属矿物吸收率低,一般都透明,但透明程度却因矿物而异 在观察矿物的透明度时,为了消除厚度的影响,一般是隔着矿物的破碎刃边或岩石薄片(厚 度为0.03m)观察光源一侧的物体,根据所见物体的清晰程度,可将矿物的透明度划分为以下 三类 (1)透明。矿物可以透过绝大部分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可以清晰地看见 另一侧的物体。如石英、方解石、萤石等。 (2)半透明。矿物可以透过部分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可以看见另一侧的 物体,但轮廓分辨不清。如闪锌矿、雄黄、锡石等。 (3)不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无法看见另一侧 的物体。如自然金、石墨、黄铁矿等 综上所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都是自然光作用于矿物时所表现的性质,它 们之间的关系可见表2-2 表2-2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与透明度的相互关系 无色或白色 金属色 白色 浅色 深色 玻璃一一金刚一一半金属一一金属 透明度 透明一一半透明——不透明
24 物而言,无鉴定意义,因为它们的条痕均呈白色或无色。 3)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反射力强,光泽就强;反之,则弱。根据反射光由强 到弱的次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如同光亮的金属器皿表面的光泽,如黄铁矿、方铅矿的光泽。 (2)半金属光泽。弱于金属光泽,象未抛光的金属面那样光亮,如磁铁矿、辰砂的光泽。 (3)金刚光泽。具有金刚石那样耀眼的光泽,如金刚石、闪锌矿的规光泽。 (4)玻璃光泽。象普通玻璃那样的光泽,如石英、方解石的光泽。 由于矿物表面不平整或在某些集合体表面往往会呈现一些特殊的光泽。常见的有: 油脂光泽: 某些颜色浅、具玻璃光泽或金刚光泽的矿物,在它的不平坦断面上,可以见 到这种光泽。如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贝状断口为油脂光泽。 松脂光泽:一些颜色黄—黄褐、具金刚光泽的矿物,如闪锌矿、雄黄等,在它们的不平坦 面上,可以见到象松香表面那样的光泽。 丝绢光泽:某些纤维状集合体的矿物具有象蚕丝一样的光泽。如石棉、纤维石膏等。 珍珠光泽:解理发育的浅色透明矿物,在它们的解理面上,可以见到的那种象珍珠一样柔 和而多彩的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土状光泽:某些粉末状或土状集合体的矿物光泽暗淡,就象泥土那样的光泽。如高岭石、 褐铁矿等。 4)透明度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能力的大小。它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和厚度。金属 矿物吸收率高,一般都不透明;非金属矿物吸收率低,一般都透明,但透明程度却因矿物而异。 在观察矿物的透明度时,为了消除厚度的影响,一般是隔着矿物的破碎刃边或岩石薄片(厚 度为0.03 mm)观察光源一侧的物体,根据所见物体的清晰程度,可将矿物的透明度划分为以下 三类: (1)透明。矿物可以透过绝大部分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可以清晰地看见 另一侧的物体。如石英、方解石、萤石等。 (2)半透明。矿物可以透过部分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可以看见另一侧的 物体,但轮廓分辨不清。如闪锌矿、雄黄、锡石等。 (3)不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可见光波,隔着矿物的薄片或破碎刃边无法看见另一侧 的物体。如自然金、石墨、黄铁矿等。 综上所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都是自然光作用于矿物时所表现的性质,它 们之间的关系可见表2-2。 表 2-2 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与透明度的相互关系 颜色 无色或白色 浅色 深色 金属色 条痕 白色 浅色 深色 金属色 光泽 玻璃——金刚——半金属——金属 透明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