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2007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7海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2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xan)B.便舍船(she) C屋舍俨然yan)D其中往来种作(zhng)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落英缤纷 (2)缘溪行 (3)渔人甚异之 (4)初极狭,才通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2综合第②文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分) 19.C【解析】A.xian;B.she;D. zhong 20.(1)落花或初开的花。(2)沿着(3)惊异:诧异(4)刚 21.(1)再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林子。(或: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2.示例: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人人平等,人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2007 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7 海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9~22 题。(12 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芳草鲜美(xiǎn) B.便舍船(shè) C.屋舍俨然(yǎn) D.其中往来种作(zhǒng)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 分) (1)落英缤纷 (2)缘溪行 (3)渔人甚异之 (4)初极狭,才通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2.综合第②文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 分) 答: 19.C【解析】A.xiān;B.shě;D.zhòng。 20.(1)落花或初开的花。 (2)沿着 (3)惊异;诧异(4)刚 21.(1)再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林子。(或: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2.示例: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人人平等,人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23.略
2007新疆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 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 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填空 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 的世外桃源。从“” 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0.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 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07 新疆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 17~21 题。 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 其中往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 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 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 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0. 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 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9、渔人的行踪美好理想不足为外人道也 20.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007云南省(课 二)(11~14小题,共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 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 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 醉,则大适四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 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3)颖脱不羁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 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 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对…感到诧异(2)类(3)束缚,拘束(4)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
17、A 18、(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9、渔人的行踪 美好理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007 云南省 (课) 二)(11~14 小题,共 l2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 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 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 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 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 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 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 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 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
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14.(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良田无论 绝境问津 问讯间隔 通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2)欣然规往 要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10答案:D(2分) 11答案:(1)邀请(2)计划:打算(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 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共3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1分)
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 分)。(意思对即可) 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 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10—13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1)才通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答案:D (2 分) 11 答案:(l)邀请 (2)计划;打算 (共 2 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 l 分〉 12 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就顺原路回去。 (共 2 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 l 分) 13 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 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共 3 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