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世界氧气曝气外理厂简况(括瓢内为美图) 施工中设计中共计 污水厂数坡市污水202)49<0)4(a1)136009 工业废水24(1417(1 41(2 (座) 合计50(35)66(57) 157(138 水|城市污水(259(2)1060716120252308 工业废水6.0(2)9.3(7.4) B(11.6) (米/秒) 合计31.9(29,3)109.9(103,1)16 2578(248.4 供氧城市污水434(4)2840(20)F4.6724(63 工业废水353(34 420(348) 773(701) (吨日)合计787(70):60(808940 7487(235) 仍旧以分子筛制氧较多,但此法供氧能力较小。据美国碳联公 司计算,经济核算界限在供氧能力为18~28吨/日左右超过 此能力者宜用深冷法。采用液氧最不经济,一般限于供氧46 吨/日以下。 氧气曝气主要分为有盖式和无盖式两种,原先多用有盖 式。最近美国和日本发展了一种新的超微气泡扩散器,发生 的气泡直径在02毫米以下,有的甚至达80微米,其接触面 积比一般小气泡大60倍,可获90%的氧转移率,从而可取消 池盖,无盖式日渐见多。超微气泡扩散器有旋转式和固定式 两种。图1-8为有盖多段式氧气曝气池,图14为无盖多段 式氧气曝气池,图15为圆顶盖式氧气曝气池。 氧气曝气主要优点是氧利用率高达90~95%(空气法为 ~10%),臊气时间短(处理城市污水需1~2小时),处理效 率高,剩余污泥少;但由于它必须有制氧设备,大量仪表控制 装置及防腐安全措施,影响了它的应用。近年来在制氧方法上 出现了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常温吸附分离法,制氧设备比深冷
搅拌马达 循环空气 用压缩机 氧气 池盖 废气 进水 出 次沉淀池 回流污泥 旋桨 喷气器 图18有盖多段式氯气曝气池 混合液循环 进水 回流污泥 水至二 次沉淀池 微气泡扩散器 图14无盖多段式氧气曝气池 排气 进水 回流污水国 扩敦器 出水至二次沉淀池 循环空气 用压绪机 图1圆顶盖式氧气曝气池 10
分离法大为简化,为氧气嗪气应用于中小型处理厂创造了良 好条件。 (4)投料活性污泥法—这是一种在活性污泥法系统 中直接投加助剂,以提高原有设备处理能力的经济简单丽有 效的方法。近四十年来,曾使用过金属盐类或聚合物等化学 品和活性炭作为助剂。通常这些助剂可在初次沉淀池、曝气 池或二次沉淀池中加入,以改善污泥的密实性和过滤性。直 到六十年代末,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粉末活性炭处理法,在不 增加设备费用的前提下,直接在曝气池中投加炭粉,得到了符 合三级处理要求的水质。从此投料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自 1971年秋后,在美国的帝国化学公司超越了杜邦公司实验室 研究范围对各种污水进行了全规模试验,证明了在初次沉淀 池出水中投加炭粉,BOD3和COD去除率可提高20~80%, 阵低出水固体含量40%,并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可除色,消 泡以及在较宽的(食料与微生物重量比)范围内防止污泥 膨胀,尤其当负荷变化较大时,运行与出流水质很稳定。 当前,此法在我国影响使用的唯一原因是粉末活性炭的 产量和价格。 2.生物过滤法 生物过滤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净化污水的主要 机理是靠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 化作用。1893年,英国首先采用了滴滤式生物滤池,发展至 今已有不少改进方法,包括供氧方式、池型结构以及负荷的不 同。美国现有22600座处理厂中,有8500座采用生物滤池 处理能力为2800万人口当量;日本现有&18座中有40座采 用生物滤池;我国在解放后建造了一座规模为6700米/日的
生物滤池,是固定喷嘴式普通滤池。 (1)生物滤池按负荷可分为普通滤池和高负荷滤池二 类,普通滤池处理程度高,出水较清沏,悬浮物少,运行费用 低,管理简单,过去曾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卫生条件差、占地 面积大等弊病,渐为高负荷滤池替代。日本在1964年,18座 采用生物过滤法的处理厂中,只有一座为普通滤池,而到1974 年40座生物滤池处理厂全部采用高负荷滤池了。 与普通滤池相比,高负荷滤池的负荷大致为普通滤池的 5~15倍,但处理效果略差,为提高出水水质,有采用滤后水 回流、增加滤层深度或多级串联等不同变化方法。塑料工业的 发展,提供了轻质高强的滤料,大幅度地加深了滤层,塔式滤 池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东德首先将化工上的洗涤塔成功 地改造为塔滤后,很快在东欧及苏联得到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其滤层高度可达8~24米,水力负荷可比高负荷滤池提高 2~10倍,有机负荷提高2~3倍。我国自七十年代起,各地相 继进行试验研究,已有一些应用于生产废水的处理。对城市污 水处理,仅陕西汉中建有一座高为8米,处理能力为100米 /日的塔式滤池。塔式滤池虽具有负荷大、占地小、滤料不易 堵等优点,但运转费比普通滤池大滤料材质要求高,报据我 国情况,推广使用还有一定困难。 2)生物转盘根据与生物滤池基本相同的机理,发展 了生物转盘。世界上第一座半生产性生物转盘装置是1954 年在西德海尔布隆城建成的。六十年代以来,应用逐渐增多。 我国自七十年代起,不少单位陆续开展了试验研究,取得初步 成果。目前国内最大生物转盘盘色达36米。生物转盘法设 备简单易于管理,动力消耗省,耐冲击负荷以及生成污泥少 且易脱水,但处理水量不大,据日本分析,最大处理量不应超
过10000米日。为提高处理能力,近年来一方面着手加大 盘径,增大盘片表面积,其形状由平板型向立体型发展的趋 势,百前国外采用的立体盘型多用平板与波纹板组合的形式, 组装的蜂窝状盘型亦有报导,我国北京已有用波纹组合转盘。 另一方面设法添加其他措施,如通入纯氧、培养藻类或与厌气 处理等相结合以提高处理水平。目前我国大多在生产废水方 面探索应用,由于盘材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故未见重大发展。 (3)活性生物滤池法国外称ABF法( Activated Bio Filter prooes),其工艺流程如图1-6所示。 16g 初次淀池 」生物池 二次沉淀池出选 0.5Q一 图16活性生物滤池法工艺流程 活性生物滤池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是生物池,其如塔式滤 池,但其滤料采用水平板条。 该法兼有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即进入生物池 有:初次沉淀池出水、生物池出水和二次沉淀池的回流污泥所 组成的混合液在生物池内除了生物膜外,又有活性污泥。当 出水要求较高时,在生物池和二次沉淀池之间可加设辅助噪 气池,即成为二阶段处理系统。现将该法的几个数据列入表 1-8 据资料介绍,生物池滤层高为2.48~4.26米,研究证明 层高超过426米,BODs去除率增加极微。生物池的进水量 必须恒定,可由生物池出水的回流量来调整进水和回流污泥 量的变化以确保充分曝气和配水均匀,并简化泵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