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都不可能对历史有贡献。这样的人应该称之为“枭雄”。 所以,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就坚持了历史动力一元论。 二是,英雄的力量和智慧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英雄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失 去力量。 鲁迅说过,有一次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然 而,拿破仑不懂得,在他身后有100万军队。倘若没有军队,那么他或者被山那 边的敌人捉去,或者被人称作疯子 三是,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并不是由于他的个性、品格、能力而使其成 为英雄。其实,却是他的个性、品格、能力由于正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即适 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变革的需要,他才能成为英雄。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 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四是,英雄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必然性在于,社会发展的 要求提出了产生英雄的客观需要,或者说是人民变革社会必然要求要有英雄人物 作领袖,于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迟早会出现;偶然性在于,究竟是哪个人会成为英 雄,他除了符合上述英雄人物的基本要求以外,还有哪些特点,是有偶然性的 证明上述这一点的最好事例就是一一英雄人物总是一批一批出现的,而不是 个一个出现的。。 (4)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唯物史观是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试分析: 精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宿命论思想 ·西方科学家为什么会信宗教?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出国热”? ·战争的起因是“文明的冲突”还是“利益的冲突”?等等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1、“自然历史过程”的哲学内涵 (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发展中的一种质的飞跃。 ·什么是社会呢?明代冯梦龙说过这样的话:“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 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社会在这里指聚集在一起的人 之间存在着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早年这个名词的意义基本上符合我们现在所用的 “社会”这个词的含意。但还是没有表达出社会的主要本质。所以,可以说“社 会”不是外来语。 ·西方社会学者用“社会”这个词时是什么意思呢?
第五讲 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6 都不可能对历史有贡献。这样的人应该称之为“枭雄”。 所以,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就坚持了历史动力一元论。 二是,英雄的力量和智慧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英雄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失 去力量。 鲁迅说过,有一次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然 而,拿破仑不懂得,在他身后有 100 万军队。倘若没有军队,那么他或者被山那 边的敌人捉去,或者被人称作疯子。 三是,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并不是由于他的个性、品格、能力而使其成 为英雄。其实,却是他的个性、品格、能力由于正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即适 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变革的需要,他才能成为英雄。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 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四是,英雄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必然性在于,社会发展的 要求提出了产生英雄的客观需要,或者说是人民变革社会必然要求要有英雄人物 作领袖,于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迟早会出现;偶然性在于,究竟是哪个人会成为英 雄,他除了符合上述英雄人物的基本要求以外,还有哪些特点,是有偶然性的。 证明上述这一点的最好事例就是——英雄人物总是一批一批出现的,而不是 一个一个出现的。。 (4)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唯物史观是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试分析: ·精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宿命论思想。 ·西方科学家为什么会信宗教?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出国热”? ·战争的起因是“文明的冲突”还是“利益的冲突”?等等。 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1、“自然历史过程”的哲学内涵 (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发展中的一种质的飞跃。 ·什么是社会呢? 明代冯梦龙说过这样的话:“ 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 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社会在这里指聚集在一起的人 之间存在着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早年这个名词的意义基本上符合我们现在所用的 “社会”这个词的含意。但还是没有表达出社会的主要本质。所以,可以说“社 会”不是外来语。 ·西方社会学者用“社会”这个词时是什么意思呢?
第五讲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法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塔德(1843-1904)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 的集合 美国社会学家派克(1864-1944)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 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1858-1917)认为社会就是集合意识,是一种建 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 这些观点大都把社会说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关系的集合体,这显然是不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 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各种社会关系:物质关系:主要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关系、阶级关 系等。思想关系:是指人们之间在精神生活中的关系,包括政治关系、宗教关系 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 的产物。”(马选4,p320)又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 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 征的社会。”(马选1,p363)所以,对于社会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资产阶级 社会学家的看法是根本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看作是以物质的因素即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全部相互关 系的总和,社会本质上是物质性的,而不是精神性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第一,人类社会比自然界具有更为严密的整体性。它由人们之间以生产关系 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所构成。 第二,社会发展的标志,不是表现为人的机体的进化或者新种的出现,而是 表现为人们之间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第三,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于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其过程是自发的 而社会的发展则是由于有意识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其过程与人的自觉目的有关。 第四,社会发展的文明继承方式和发展的加速度性质也区别于自然界 第五,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集中起来,最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及其运动发展规律不同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进步同自然界的区别,表现了从自然界发展到人类社会是一种质的 飞跃,说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第五讲 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7 法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塔德(1843---1904)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 的集合。 美国社会学家派克(1864----1944)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 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1858----1917)认为社会就是集合意识,是一种建 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 这些观点大都把社会说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关系的集合体,这显然是不科学 的。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 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各种社会关系:物质关系:主要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关系、阶级关 系等。思想关系:是指人们之间在精神生活中的关系,包括政治关系、宗教关系 等。 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 的产物。”(马选 4,p320)又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 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 征的社会。”(马选 1,p363)所以,对于社会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资产阶级 社会学家的看法是根本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看作是以物质的因素即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全部相互关 系的总和,社会本质上是物质性的,而不是精神性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第一,人类社会比自然界具有更为严密的整体性。它由人们之间以生产关系 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所构成。 第二,社会发展的标志,不是表现为人的机体的进化或者新种的出现,而是 表现为人们之间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第三,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于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其过程是自发的。 而社会的发展则是由于有意识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其过程与人的自觉目的有关。 第四,社会发展的文明继承方式和发展的加速度性质也区别于自然界。 第五,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集中起来,最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及其运动发展规律不同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进步同自然界的区别,表现了从自然界发展到人类社会是一种质的 飞跃,说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第五讲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2)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社会 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重要含义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系统。 第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客观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这是社会规律中最基本的内容。 第三,人们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这样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历史不再是历史事件偶然的堆积,也不再是任人 随意涂抹的装扮的小姑娘,也不再是个别杰出人物主观构造的产物。 相反,历史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同样可以用科学方法 来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规律。这样,就使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学科有可能建立 在科学的基础上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哲学含义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马选1 pl8)这就是说 第一,科学地理解社会实践是揭示社会的物质性的前提。 从实践出发可以科学地说明历史的一般进程 实践——分工一—生产关系—全部社会关系——一社会规律(人民创造历 史、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法等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表述。 从人出发无法正确说明一切社会历史问题 这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个社会集团或哪个阶级的人?是具有哪 些特点的人?
第五讲 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8 (2)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社会 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重要含义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系统。 第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客观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这是社会规律中最基本的内容。 第三,人们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这样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历史不再是历史事件偶然的堆积,也不再是任人 随意涂抹的装扮的小姑娘,也不再是个别杰出人物主观构造的产物。 相反,历史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同样可以用科学方法 来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规律。这样,就使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学科有可能建立 在科学的基础上。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哲学含义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马选 1, p18)这就是说: 第一,科学地理解社会实践是揭示社会的物质性的前提。 从实践出发可以科学地说明历史的一般进程: 实践——分工——生产关系——全部社会关系——社会规律(人民创造历 史、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法等)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表述。 从人出发无法正确说明一切社会历史问题: “人”——这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个社会集团或哪个阶级的人?是具有哪 些特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