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取食习性的关系。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稻蝗、黄脊竹蝗、蟋蟀、螽斯、蝼蛄。 工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剪刀、解剖针、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 以棉蝗作为咀嚼式口器类型的代表,对蝗虫口器进行解剖,按上唇、上颚、下 颚、下唇、舌各部分一次取下,排列在载玻片上,详细观察。 四、内容提要 (一)咀嚼式口器 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昆虫各种类型口器中最原始的 一种。它的基本结构是: 1、上唇:与唇基相连,为一略呈半圆形的薄片。在上唇的下缘具有中缺切, 内侧面很柔软,其中有一块突起叫内唇,内唇着生细毛,有感觉功能。 2、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由于适应咀嚼食物的功能变成一堆高度特化的坚 强结构,基部具有两个关节与头壳吻合。上颚前端具有较长而尖的切齿缘,后端 有粗糙宽大突起的白齿缘,作以嚼碎固体食物。 3、下颚:位于上颚的后方,仅具一个关节突对头壳下颚边缘关联,她又分为 以下诸部位: 轴节:在下颚的基部和头部,是一块近似三角形的骨片。 胫节:是位于轴节下方的一块略呈长方形的骨片,有膜与轴节相连,轴节与胫 节之间可以活动,胫节外缘着生下颚须的部位常分化成为一个小片或小突起称负 颚须节。 外颚叶:位于胫节前端外侧,是一匙形薄片。 内颚叶:位于胫节前端内侧,为近似倒锥形的叶状物,比较硬化,尖端具齿, 用以切碎食物。 下颚须:着生与胫节外缘的负颚须节上,有五节,具有嗅觉或味觉的功能, 4、下唇:位于下颚的后面,是一个愈合的不结构包括些列几部分: 6
16 实验三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取食习性的关系。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稻蝗、黄脊竹蝗、蟋蟀、螽斯、蝼蛄。 工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剪刀、解剖针、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 以棉蝗作为咀嚼式口器类型的代表,对蝗虫口器进行解剖,按上唇、上颚、下 颚、下唇、舌各部分一次取下,排列在载玻片上,详细观察。 四、内容提要 (一)咀嚼式口器 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昆虫各种类型口器中最原始的 一种。它的基本结构是: 1、上唇:与唇基相连,为一略呈半圆形的薄片。在上唇的下缘具有中缺切, 内侧面很柔软,其中有一块突起叫内唇,内唇着生细毛,有感觉功能。 2、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由于适应咀嚼食物的功能变成一堆高度特化的坚 强结构,基部具有两个关节与头壳吻合。上颚前端具有较长而尖的切齿缘,后端 有粗糙宽大突起的白齿缘,作以嚼碎固体食物。 3、下颚:位于上颚的后方,仅具一个关节突对头壳下颚边缘关联,她又分为 以下诸部位: 轴节:在下颚的基部和头部 ,是一块近似三角形的骨片。 胫节:是位于轴节下方的一块略呈长方形的骨片,有膜与轴节相连,轴节与胫 节之间可以活动,胫节外缘着生下颚须的部位常分化成为一个小片或小突起称负 颚须节。 外颚叶:位于胫节前端外侧,是一匙形薄片。 内颚叶:位于胫节前端内侧,为近似倒锥形的叶状物,比较硬化,尖端具齿, 用以切碎食物。 下颚须:着生与胫节外缘的负颚须节上,有五节,具有嗅觉或味觉的功能。 4、下唇:位于下颚的后面,是一个愈合的不结构包括些列几部分:
后颏:是下唇的基部,着生在后头孔下面的薄膜上,划分为两块骨片,即后端 称亚颏,前端称颏。 前颊:是下唇的前端部分,与后颏相连,略呈长方形,着生有下唇须、中唇舌 和侧唇舌。着生下唇须的部位称负唇须节。 铡唇舌和中唇舌:在前颏前端生有四块端叶合称唇舌,外侧两块称侧唇舌,较 大的略呈半圆形。内测的两块较小称中唇舌,左右不对称。 5、舌:通常附者在下唇内侧,肉质长块状,其上多味觉突起。 这类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口前腔,舌在口前 腔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两部分,前面是食窦(口开于此),后面是涎窦(涎管 开于此)。 五、作业 画出棉蝗的口器图
17 后颏:是下唇的基部,着生在后头孔下面的薄膜上,划分为两块骨片,即后端 称亚颏,前端称颏。 前颏:是下唇的前端部分,与后颏相连,略呈长方形,着生有下唇须、中唇舌 和侧唇舌。着生下唇须的部位称负唇须节。 铡唇舌和中唇舌:在前颏前端生有四块端叶合称唇舌,外侧两块称侧唇舌,较 大的略呈半圆形。内测的两块较小称中唇舌,左右不对称。 5、舌:通常附着在下唇内侧,肉质长块状,其上多味觉突起。 这类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口前腔,舌在口前 腔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两部分,前面是食窦(口开于此),后面是涎窦(涎管 开于此)。 五、 作业 画出棉蝗的口器图
实验四其它口器及触角类型 一、目的要求 了解昆虫口器的其他类型的基本结构和取食的关系,以及昆虫触角基本构造 和类型,为防治不同类型的害虫和鉴别昆虫提供依据。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 蚊子口器玻片标本、叶蝉口器标本、蜜蜂口器标本、家蝇口器标本以及蟑螂, 鱼蛉、绿尾大蚕蛾、金龟子、菜白蝶、蜜蜂、松毛虫、家蝇、叶蝉、蝗虫、芫青 等的触角标本。 工具: 显微镜、双筒解剖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蚊子和叶蝉口器的薄片标本,注意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蜜蜂口器的玻片标本。 3、观察家蝇口器的玻片标本。 4、观察昆虫的各种触角类型。 四、内容提要 (一)雌蚊的口器 1、上唇:与内唇变为粗大针,顶端尖锐,内壁凹陷构成食物道。 2、上颚:为两根最细的口针。 3、下颚:为两根较粗的口针。它是由外颚叶变来的,口针顶端有锯齿,下颚 须4节(雄蚊的下颚须较雌蚊为长,约与外鞘等长)。 4、舌:为一条扁平而细长的口针,其中的垂道贯穿。 5、下唇:后颏消失,前颏部分特化成外鞘,下唇须演变为外鞘端部的唇瓣, 唇瓣成椭圆形,分为两节。 (二)入、蝽蟓、黑尾叶蝉的口器 1、上唇:位于唇基之下,为一狭小三角形薄片,短而尖,紧贴下唇沟。 2、上颚:为细长口针,末端有倒钩,用以穿刺和固定在寄主体内。 3、下颚:为细长口针,末端呈注射针头状,下颚内测有两个凹沟,当下颚相
18 实验四 其它口器及触角类型 一、目的要求 了解昆虫口器的其他类型的基本结构和取食的关系,以及昆虫触角基本构造 和类型,为防治不同类型的害虫和鉴别昆虫提供依据。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 蚊子口器玻片标本、叶蝉口器标本、蜜蜂口器标本、家蝇口器标本以及蟑螂、 鱼蛉、绿尾大蚕蛾、金龟子、菜白蝶、蜜蜂、松毛虫、家蝇、叶蝉、蝗虫、芫青 等的触角标本。 工具: 显微镜、双筒解剖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蚊子和叶蝉口器的薄片标本,注意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蜜蜂口器的玻片标本。 3、观察家蝇口器的玻片标本。 4、观察昆虫的各种触角类型。 四、内容提要 (一)雌蚊的口器 1、上唇:与内唇变为粗大针,顶端尖锐,内壁凹陷构成食物道。 2、上颚:为两根最细的口针。 3、下颚:为两根较粗的口针。它是由外颚叶变来的,口针顶端有锯齿,下颚 须 4 节(雄蚊的下颚须较雌蚊为长,约与外鞘等长)。 4、舌:为一条扁平而细长的口针,其中的垂道贯穿。 5、下唇:后颏消失,前颏部分特化成外鞘,下唇须演变为外鞘端部的唇瓣, 唇瓣成椭圆形,分为两节。 (二)、蝽蟓、黑尾叶蝉的口器 1、上唇:位于唇基之下,为一狭小三角形薄片,短而尖,紧贴下唇沟。 2、上颚:为细长口针,末端有倒钩,用以穿刺和固定在寄主体内。 3、下颚:为细长口针,末端呈注射针头状,下颚内测有两个凹沟,当下颚相
互结合时,此两凹沟形成二个管道,上管道直径略大,用以噬吸食物即为食物道, 下管道直径较窄,注射唾液即为唾道。 4、下唇:为一细长的喙,为下唇鞘,分三节,表面有纵沟,在沟内包藏了上 颚、下颗的两根口针。 5、舌:短而圆锥形小片。 (三)爵舐式口器 是蜂类所特有的类型,下颚与下唇合成一个综合结构。 1、上唇:为很小的一个横片,内壁有一块附有感觉器官的内唇。 2、上颚:呈匙状。 3、下颚:位于下唇的两侧,可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轴节:长杆形,为下颚与下唇的综合体,悬挂于头壳上的结构 胫节:长而宽,前端着生有刀状的外颚叶及一根短短分成两节的颚须。 内叶:退化成瓣状,位于外颚叶基部内侧。 4、下唇: 亚领:为左右两轴节之间的一块叉状骨片,支持下唇。 后颏颏:为一块三角形骨片,其顶角关联与叉状的亚颏上。 前颏:基部固着于后头孔下的薄膜上。 下唇须:4节。 中唇舌:为可以伸缩你的舌头状结构,是蜜蜂取食液体和花蜜的特殊器官。 侧唇舌:为一对小型叶片,围绕在中唇舌的基部。 (四)舐吸式口器 为蝇类所特有的口器, 1、上唇:上唇和舌延长相结合形成的食物道,包在唇槽内。 2、上颚:退化。 3、下颚:仅留一对不分节的下颚须。 4、下唇:形成较短的喙,喙的背面有凹入的唇槽。喙的末端有两个很大 的唇瓣,唇瓣腹面为膜质,具有很多环沟,称伪器官。两个唇瓣之间为宜唇瓣口, 食物从环沟进入食道。下唇须亦退化。 蝇类的幼虫只有一对十分特化的口沟,两口沟间为食物道进口,口沟上 19
19 互结合时,此两凹沟形成二个管道,上管道直径略大,用以噬吸食物即为食物道, 下管道直径较窄,注射唾液即为唾道。 4、下唇:为一细长的喙,为下唇鞘,分三节,表面有纵沟,在沟内包藏了上 颚、下颚的两根口针。 5、舌:短而圆锥形小片。 (三)爵舐式口器 是蜂类所特有的类型,下颚与下唇合成一个综合结构。 1、上唇:为很小的一个横片,内壁有一块附有感觉器官的内唇。 2、上颚:呈匙状。 3、下颚:位于下唇的两侧,可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轴节:长杆形,为下颚与下唇的综合体,悬挂于头壳上的结构。 胫节:长而宽,前端着生有刀状的外颚叶及一根短短分成两节的颚须。 内叶:退化成瓣状,位于外颚叶基部内侧。 4、下唇: 亚颏:为左右两轴节之间的一块叉状骨片,支持下唇。 后颏 颏:为一块三角形骨片,其顶角关联与叉状的亚颏上。 前颏:基部固着于后头孔下的薄膜上。 下唇须:4 节。 中唇舌:为可以伸缩你的舌头状结构,是蜜蜂取食液体和花蜜的特殊器官。 侧唇舌:为一对小型叶片,围绕在中唇舌的基部。 (四)舐吸式口器 为蝇类所特有的口器。 1、上唇:上唇和舌延长相结合形成的食物道,包在唇槽内。 2、上颚:退化。 3、下颚:仅留一对不分节的下颚须。 4、下唇:形成较短的喙,喙的背面有凹入的唇槽。喙的末端有两个很大 的唇瓣,唇瓣腹面为膜质,具有很多环沟,称伪器官。两个唇瓣之间为宜唇瓣口, 食物从环沟进入食道。下唇须亦退化。 蝇类的幼虫只有一对十分特化的口沟,两口沟间为食物道进口,口沟上
下活动用来捣碎撕裂食物。 (五)虹吸式口器 为鳞翅目昆虫具有的高度特化的口器。 1、上唇:为一块位于唇基下面的横片 2、上颚:退化。 3、下颚:由外颚片延长成虹吸式的喙。 4、下唇:退化,仅有保留3节点下唇须 (六)鳞翅目幼虫的口器 此种口器在经济上意义很大,系由咀嚼式口器退化而来,其结构为: 1、上唇,为一片状,其下缘具有中缺切。 2、上颚:一对很发达。 3、下颚与下唇复合体:具有吐丝器,系由中唇舌、侧唇舌变成。 (七)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昆虫的触角有柄节、梗节、鞭节(包括若干小节)所组成。鞭节在各类昆 虫中变化最大,是鉴别昆虫种类和雌雄的重要依据。 根据触角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刚毛状:从基部到顶端的各节一次缩小,状如毛发,又称“鬃状”。 2、丝状:触角细长,从基部到顶端,各节同行同大,呈小圆柱形 3、串珠状:各节大致呈圆球形,大小相似,状如串珠。 4、锯齿状:各节一角一侧突起,呈锯齿状,或各节向一边突出成梳齿状。 5、羽毛状:各节端部向两边突起,状如羽毛。 6、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短小,梗节和鞭节联合与柄节间弯曲如膝状。 7、具芒状:触角3节或仅1节,末节近基部背面有一枚触角芒,少数种 类的芒着生在端部。 8、环毛状:鞭节各小节具有环状细长的猫,愈近端部换毛愈短。 9、棒状:触角细长如杆,鞭节末端数节逐渐膨大如球,故又称球杆状。 10、锤状:鞭节末端数节截然膨大,状如锤子。 11、鳃片状:鞭节末端数节成片状,重叠在一起,状如鱼鳃。 五、作业:写出各编号昆虫的触角类型名称。 20
20 下活动用来捣碎撕裂食物。 (五)虹吸式口器 为鳞翅目昆虫具有的高度特化的口器。 1、上唇:为一块位于唇基下面的横片。 2、上颚:退化。 3、下颚:由外颚片延长成虹吸式的喙。 4、下唇:退化,仅有保留 3 节点下唇须。 (六)鳞翅目幼虫的口器 此种口器在经济上意义很大,系由咀嚼式口器退化而来,其结构为: 1、上唇,为一片状,其下缘具有中缺切。 2、上颚:一对很发达。 3、下颚与下唇复合体:具有吐丝器,系由中唇舌、侧唇舌变成。 (七)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昆虫的触角有柄节、梗节、鞭节(包括若干小节)所组成。鞭节在各类昆 虫中变化最大,是鉴别昆虫种类和雌雄的重要依据。 根据触角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刚毛状:从基部到顶端的各节一次缩小,状如毛发,又称“鬃状”。 2、丝状:触角细长,从基部到顶端,各节同行同大,呈小圆柱形。 3、串珠状:各节大致呈圆球形,大小相似,状如串珠。 4、锯齿状:各节一角一侧突起,呈锯齿状,或各节向一边突出成梳齿状。 5、羽毛状:各节端部向两边突起,状如羽毛。 6、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短小,梗节和鞭节联合与柄节间弯曲如膝状。 7、具芒状:触角 3 节或仅 1 节,末节近基部背面有一枚触角芒,少数种 类的芒着生在端部。 8、环毛状:鞭节各小节具有环状细长的猫,愈近端部换毛愈短。 9、棒状:触角细长如杆,鞭节末端数节逐渐膨大如球,故又称球杆状。 10、 锤状:鞭节末端数节截然膨大,状如锤子。 11、 鳃片状:鞭节末端数节成片状,重叠在一起,状如鱼鳃。 五、作业:写出各编号昆虫的触角类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