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特别注意绘局部特征图时,要突出说明问题的部分。对针插标本要妥善安插,从不同角度 观察虫体形态特征,寻求最能表达内容的一个角度来画:画触角和足时,应弄清体向,不要 把左和右,正面和反面, 以及内侧与外 搞错了 画解剂器宫或组织时佰咀嚼式口器或消化 系统各个部分人应事先摆好其相应位置和要表现的特征,并相对固定。 2.绘图步骤 ()起稿:大型标本可直接用目测起稿,小型标本、玻片标本及特征图等在放大镜或双 管镜下起稿。 将标本放置妥当后,在绘图纸上决定图形的大小和各部分的排列。太大,费工夫,太小 某些特征难于表现,并且都不美观。动笔前,必须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及比例关系 在脑子里有个明确的印象。然后用硬铅笔轻轻画出轮廓。原则上按先全体(如体长)入、后部 分(如体躯分段和分节,画足和翅等),再后是细微部分(如气门、刚毛等)的步廉画。初 稿勾画完后,要将图与标本对照,进行仔细观察,反复修改,力求正确和真实。 (2)上墨:起稿完成后即进行上墨。上墨可分勾线和衫影两 步。 ①勾线:钢笔图重视线条的勾描,要求粗细均匀、下笔正 确。勾线一般习惯从左向右,自下而上。捏笔要紧,下笔要轻。 短线条可一笔完成:长线条须几笔完成时,要用两头尖的短线 条连续衔接起来,构成一条光滑均匀的长线。初学者往往不易 掌握,要花一定的功夫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昆虫的刚毛有粗细长短之分,要注意观察其形态、性质, 画细毛最好一笔完成,速度要快:画粗毛时,下笔要重,手力 慢慢减轻,同时加快速度。 ②衬影:画立体图形需要衬影。用深浅不同的色调(包括 明暗、层次等)来表现虫体的亮暗部分,使之产生立体感。衬 影一般用细小的圆点组成,有时也可用线条组成。 ③修改:上墨完成后,要进行适当修改,对多余的墨迹或 线条不够均匀和光滑之处,可用刀片仔细刮去,将刮毛的她方 用干净橡皮擦匀,然后用指甲磨光,必要时再用钢笔轻轻描匀 也可用白色水彩颜料或广告色把多余的墨迹涂去。对若墨不足 用比例规起铭 而图的过程 之处,用细钢笔轻轻描匀。经过认真、细致地一翻修政,即可 (仿李法圣) 画出一张整洁而漂亮的图来。 实验作业绘图,不要求上墨与衬影。在起稿完后,用HB的软铅笔描出均匀、光滑的实 线,画出一张清渐而整洁的图即可。 (三)格式 实验作业绘图必须有题目、图注及说明等,图注一律用铅笔或钢笔以虚线或实线引出, 注以整洁的中文或外文,切勿用圆珠笔书写
11 要特别注意绘局部特征图时,要突出说明问题的部分。对针插标本要妥善安插,从不同角度 观察虫体形态特征,寻求最能表达内容的一个角度来画;画触角和足时,应弄清体向,不要 把左和右,正面和反面,以及内侧与外侧搞错了;画解剖器官或组织时佰咀嚼式口器或消化 系统各个部分人应事先摆好其相应位置和要表现的特征,并相对固定。 2.绘图步骤 (1)起稿:大型标本可直接用目测起稿,小型标本、玻片标本及特征图等在放大镜或双 管镜下起稿。 将标本放置妥当后,在绘图纸上决定图形的大小和各部分的排列。太大,费工夫,太小, 某些特征难于表现,并且都不美观。动笔前,必须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及比例关系, 在脑子里有个明确的印象。然后用硬铅笔轻轻画出轮廓。原则上按先全体(如体长)、后部 分(如体躯分段和分节,画足和翅等), 再后是细微部分(如气门、刚毛等)的步骤画。初 稿勾画完后,要将图与标本对照,进行仔细观察,反复修改,力求正确和真实。 (2)上墨:起稿完成后即进行上墨。上墨可分勾线和衫影两 步。 ①勾线:钢笔图重视线条的勾描,要求粗细均匀、下笔正 确。勾线一般习惯从左向右,自下而上。捏笔要紧,下笔要轻。 短线条可一笔完成;长线条须几笔完成时,要用两头尖的短线 条连续衔接起来,构成一条光滑均匀的长线。初学者往往不易 掌握,要花一定的功夫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昆虫的刚毛有粗细长短之分,要注意观察其形态、性质。 画细毛最好一笔完成,速度要快;画粗毛时,下笔要重,手力 慢慢减轻,同时加快速度。 ②衬影:画立体图形需要衬影。用深浅不同的色调(包括 明暗、层次等)来表现虫体的亮暗部分,使之产生立体感。衬 影一般用细小的圆点组成,有时也可用线条组成。 ③修改:上墨完成后,要进行适当修改,对多余的墨迹或 线条不够均匀和光滑之处,可用刀片仔细刮去,将刮毛的她方 用干净橡皮擦匀,然后用指甲磨光,必要时再用钢笔轻轻描匀。 也可用白色水彩颜料或广告色把多余的墨迹涂去。对着墨不足 之处,用细钢笔轻轻描匀.经过认真、细致地一翻修改,即可 画出一张整洁而漂亮的图来。 实验作业绘图,不要求上墨与衬影。在起稿完后,用 HB 的软铅笔描出均匀、光滑的实 线,画出一张清晰而整洁的图即可。 (三)格式 实验作业绘图必须有题目、图注及说明等,图注一律用铅笔或钢笔以虚线或实线引出, 注以整洁的中文或外文,切勿用圆珠笔书写
实验一昆虫的外形和体躯分段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认识昆虫体躯的分节段现象,以及各体段的附肢,要 求掌握昆虫(以蝗虫为代表)身体的主要构造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虫的浸制标本。 工具:双筒解剖镜、扩大镜、小镊子、解剖针、载玻片、虹膜剪刀。 三、 方法步骤 从昆虫各体躯的附肢来认识头、胸、腹各部分,用手触摸或用针来穿刺不同 部分就会发现壁上有无骨片和节间膜来认识其分节现象。 四、 内容提要 昆虫的体躯在形态描述上常用到一些方面或部位,一般常用的有: ①前部与后部:与体躯纵轴平行向着头部的体躯部分称前部:向着腹部的末 端的体躯部分称为后部。 ②左向与右向:向着体躯纵轴左侧为左向:右侧为右向。 ③背面与腹面:向着体躯背方的为背面:向着腹方的为腹面。 ④内向与外向:向着体躯方向的为内向:背着体躯方向为外向。 ⑤基部与端部:向着附肢着生处的为基部:向着游离处的为端部 (一)蝗虫体躯的分段 蝗虫和所有其他昆虫一样,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头部各环节愈合为头壳,它的分节现象已经消失。 头部具有复眼一对,单眼3个,触角1对,附肢3对。其中一对上颚和一对 下颚完全分离,而第三对附肢则沿中线愈合形成不成对的下唇,但上唇和舌不是 附肢,三对附肢和上唇、舌五部分组成口器 2、胸部:运动中心。 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分前、中、后胸,各节上着生足一对,由前向后依次称 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上分别着生前翅和后翅 3腹部: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12 实验一 昆虫的外形和体躯分段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认识昆虫体躯的分节段现象,以及各体段的附肢,要 求掌握昆虫(以蝗虫为代表)身体的主要构造。 二、 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虫的浸制标本。 工具:双筒解剖镜、扩大镜、小镊子、解剖针、载玻片、虹膜剪刀。 三、 方法步骤 从昆虫各体躯的附肢来认识头、胸、腹各部分,用手触摸或用针来穿刺不同 部分就会发现壁上有无骨片和节间膜来认识其分节现象。 四、 内容提要 昆虫的体躯在形态描述上常用到一些方面或部位,一般常用的有: ①前部与后部:与体躯纵轴平行向着头部的体躯部分称前部;向着腹部的末 端的体躯部分称为后部.。 ②左向与右向:向着体躯纵轴左侧为左向;右侧为右向。 ③背面与腹面:向着体躯背方的为背面;向着腹方的为腹面。 ④内向与外向:向着体躯方向的为内向;背着体躯方向为外向。 ⑤基部与端部:向着附肢着生处的为基部;向着游离处的为端部。 (一) 蝗虫体躯的分段 蝗虫和所有其他昆虫一样,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头部各环节愈合为头壳,它的分节现象已经消失。 头部具有复眼一对,单眼 3 个,触角 1 对,附肢 3 对。其中一对上颚和一对 下颚完全分离,而第三对附肢则沿中线愈合形成不成对的下唇,但上唇和舌不是 附肢,三对附肢和上唇、舌五部分组成口器。 2、 胸部:运动中心。 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分前、中、后胸,各节上着生足一对,由前向后依次称 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上分别着生前翅和后翅。 3 腹部: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蝗虫腹部有背板11节,其中第9、10节分节不明显,有时需将腹部末端后拉才 可看见。腹板雄蝗虫为9节,雌蝗虫8节。第11节背板称肛上板,两片侧板片 称肛侧板。在肛侧板上着生尾须一对,肛门位于肛上板与肛侧板之间。腹部末端 有外生殖器。雌蝗虫腹部的产卵瓣:背面一对称背瓣,腹部一对称腹瓣,在背腹 两对之间有一对很小的内瓣。雄蝗末端呈尖尾状,此为第9腹板向后延伸而成, 用镊子将此板向下拉开,可见一对向上弯曲呈钩状的交尾器。 蝗虫第一腹节背板两侧有鼓膜听器一对,中、后胸两侧及腹部第一至八节 背板或侧膜上各有气门,气门是气管系统向外的开口。 五、作业 绘蝗虫体躯图,注明各部分及附肢的名称
13 蝗虫腹部有背板 11 节,其中第 9、10 节分节不明显,有时需将腹部末端后拉才 可看见。腹板雄蝗虫为 9 节,雌蝗虫 8 节。第 11 节背板称肛上板,两片侧板片 称肛侧板。在肛侧板上着生尾须一对,肛门位于肛上板与肛侧板之间。腹部末端 有外生殖器。雌蝗虫腹部的产卵瓣:背面一对称背瓣,腹部一对称腹瓣,在背腹 两对之间有一对很小的内瓣。雄蝗末端呈尖尾状,此为第 9 腹板向后延伸而成, 用镊子将此板向下拉开,可见一对向上弯曲呈钩状的交尾器。 蝗虫第一腹节背板两侧有鼓膜听器一对,中、后胸两侧及腹部第一至八节 背板或侧膜上各有气门,气门是气管系统向外的开口。 五、 作业 绘蝗虫体躯图,注明各部分及附肢的名称
实验二昆虫的头部构造 一、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以蝗虫为代表)头部的主要构造。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虫的浸制标本。 工具:双筒解剖镜、扩大镜、解剖针、载玻片、小剪刀。 三、方法步骤 从正面、侧面和头壳的后面三个不同的方面对照图谱观察头部各部分构造。 四、内容提要 (一)头部的骨片及缝。 头部骨片组合成密切结合否认头壳,头壳上有下列几条主要的缝: ①头盖缝(蜕裂线):位于头壳背面中央的倒丫字形缝,中干称为头盖缝干(冠 缝),两侧臂称为头盖缝臂(额缝) ②额唇基沟: ③唇基上唇沟:唇基与上唇基的分界线 ④额颊沟:是额与颊的分界线 ⑤颊下沟:是颊下方的缝 ⑥后头沟:围绕着后头孔的第二条环形缝 ⑦次后头沟:是围绕后头沟的第一条环形缝 根据上列主要沟缝,头壳被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区域: ①头顶:头顶顶部,两复眼之间的部分 ②额:在头盖缝壁之间的区域,额的上方者生有中单眼 ③唇基:紧接在额度下方,在额唇基沟之下,是一块很大的骨片 ④额:复眼之下,头盖缝壁的两侧。颊的上部与头顶没有一定的分界线 ⑤后头:是一个马蹄形的骨片,位于头颅的后方,介于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 ⑥次后头沟:是透露后方的边缘部分,紧围着后头孔,而以次后头沟与后头沟 分界 ⑦颈膜:轻轻拉动或转动头部,方可见头部与胸部之间以柔软的膜相连,称之
14 实验二 昆虫的头部构造 一、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以蝗虫为代表)头部的主要构造。 二、材料和用具 材料:棉蝗虫的浸制标本。 工具:双筒解剖镜、扩大镜、解剖针、载玻片、小剪刀。 三、方法步骤 从正面、侧面和头壳的后面三个不同的方面对照图谱观察头部各部分构造。 四、内容提要 (一)头部的骨片及缝。 头部骨片组合成密切结合否认头壳,头壳上有下列几条主要的缝: ①头盖缝(蜕裂线):位于头壳背面中央的倒丫字形缝,中干称为头盖缝干(冠 缝),两侧臂称为头盖缝臂(额缝) ②额唇基沟: ③唇基上唇沟:唇基与上唇基的分界线 ④额颊沟:是额与颊的分界线 ⑤颊下沟:是颊下方的缝 ⑥后头沟:围绕着后头孔的第二条环形缝 ⑦次后头沟:是围绕后头沟的第一条环形缝 根据上列主要沟缝,头壳被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区域: ①头顶:头顶顶部,两复眼之间的部分 ②额:在头盖缝壁之间的区域,额的上方着生有中单眼 ③唇基:紧接在额度下方,在额唇基沟之下,是一块很大的骨片 ④额:复眼之下,头盖缝壁的两侧。颊的上部与头顶没有一定的分界线 ⑤后头:是一个马蹄形的骨片,位于头颅的后方,介于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 ⑥次后头沟:是透露后方的边缘部分,紧围着后头孔,而以次后头沟与后头沟 分界 ⑦颈膜:轻轻拉动或转动头部,方可见头部与胸部之间以柔软的膜相连,称之
为颈膜,沿颈膜将头部拉下,将颈膜的一面向上,可见一个很大的头孔,许多 内脏器官(如消化道、神经索等)经过头孔进入胸腔。 五、作业 1绘蝗虫的头部正面、侧面图,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15 为颈膜,沿颈膜将头部拉下,将颈膜的一面向上,可见一个很大的头孔,许多 内脏器官(如消化道、神经索等)经过头孔进入胸腔。 五、作业 1 绘蝗虫的头部正面、侧面图,注明各部位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