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土 季 王亥 王植 殷本纪 契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图 冥 振 上甲 报乙 报丙 报丁 示王 示癸 大乙,唐 微 报丁 报丙 报乙 主壬 主癸 汤 从表中可以看出,《殷本纪》与甲骨文记载的出入之处,一是在 振(王亥)与微(上甲)之间,甲骨文多一个王恒,为王亥之弟,季之 子,此人不见于《殷本纪》。另外,《殷本纪的报丁、报丙、报乙的次 序,甲骨文则是报乙、报丙、报丁。还可以看出,先商时期基本上是 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同时也偶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3.先商时期的迁徙 商族是一个惯于迁徙的民族。据文献记载,自契至汤建国前的 这个时期内,商的祖先曾八次改变其居住地,即《尚书序》所云“自 契至于成汤八迁”,亦即张衡《西京赋》所言“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之“前八”所指。 关于“八迁”的具体内容,文献没有载明。正如皇甫谧《帝王世 纪》所云:“史失其传,故不得详,是八迁地名不可知也。”近人王国 维对八迁之地进行了考证,现摘要如下: 契居蕃,是一迁也。昭明居砥石,是二迁也。昭明义迁 商,是三迁也。相土东徙秦山下,后复归商邱,是四迁、五迁 也。殷侯(上甲微)迁于殷,又复归于商邱,是六迁、七迁也。 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焖。 王氏所考八迁,其具体地望尚难确定。大体而言,总不出今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四省范围之内。 4.先商时期的发展 ◆3
属于先商时期的商之祖先,多数在文献中没有留下较详细的 记载,其中有事迹可考若,除契和汤以外,还有有关相上、冥、王亥 和上甲微等人的零星记载。 相土时期是商人强盛时期.《诗·商颈·长发》云:“相土烈烈, 海外有截”。这是称领相土武功的诗句,歌领他英勇无比,使殷人的 势力达到了“海外”,亦即相土的声威已经达到了很远的地方。 此外,相土还有另…功绩,即“作乘马”。《周礼·春官·校人》 云:“秋祭马社”。郑玄注:“马社,始乘马者。《世本·作》日:相土 作乘马’”。这就是说相土在将马作为运输工具使用方面做出了重 大贡献,受到后人的祭祀。 有关王亥的事迹,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山海经》、《世本》、 《楚辞》、《吕氏春秋》等文献。综合起来有两件大事:一是《世本》所 云“胲作服牛”。“胲”即工亥。“服牛”即训练牛用于运输。二是王 亥与有易的故事。《竹书纪年记载: 殷王子玄,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 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 也。 《山海经·大荒东经》云: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上述两处记载是说王亥曾驾牛到有易地这,被有易之君绵臣 杀死。其子上甲微借师于河伯,杀绵臣,灭有易。有易的地望,在今 河北易水流域。王亥、上甲微与有易的摩擦,说明当时商的势力 北面至少已达到今河北省中部·~带了。 上甲微之后的诸先公时期,商族的势力没有大的发展。只是到 商汤时,商族日益强盛起来,最后灭掉夏王朝。 4
二、有关商族起源的讨论 长期以来,商族起源于何地一直是史学界注意的一个焦点。自 司马迁以来至今,大约有过陕西说、山东说、河北说、东北说、山西 说等五种不同的规点。 1.陕西说 陕西说认为商族的起源地在今陕西渭水流域,此说出现最早。 《史记·六国年表》云:“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 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毫,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 汉之兴自蜀汉。”《书序》:“汤始居毫,从先王居。”至东汉时,郑玄 则明确指出“契本封商国在太华之阳”(《书序》孔疏引郑玄语)。西 晋皇甫谧说:“今上洛,商是也”(《集解》引《帝王世纪》)。以上郑玄、 皇甫谧都认为毫在今华山之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认为:“亳, 京兆杜陵亭也。”徐广也持同样见解,认为“京兆杜县有毫亭”(《史 记·封弹书·索隐》引)。许慎、徐广的见解即有名的“杜毫说”,其 地当在今陕西长安县。 陕西说影响较大,至今有些学者仍持此说(详见顾颉刚先生 《殷人自西徂东说》,《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 2.山东说 山东说认为商的起源地当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一带,主要是 在山东。首创者为上国维。他认为:“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 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以地理言之,则虞、夏、商皆 居东土,周独起于西方”,并考证出商即今河南商丘,亳在今山东曹 县①,即“北毫说”。山东说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徐中舒早在1930 年就提出商民族起于环渤海地区并有由东而西渐之势®。近年来 他文重申了自己的规点,明确指出山东半岛齐魯一带是商民族早 期活动的地方,到相土时商族势力远达北方,可能越渤海而至东北 ·5·
境®。郭沫若也持此说,认为蕃在今山东滕县(滕州市),砥石在今 河北泜水,商邱即今河南商丘⑦。王玉哲先生依据文献考证出商族 起源于东方,并把先商文化与豫东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 口文化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山东龙山文化中有一支进入河北中部, 游牧于易水、漳水一带,到夏末定居于冀南、鲁西,最后西向灭夏建 立了商朝。可见,王先生的山东说也包涵了河北说的内容。 3.河北说 河北说认为商族起源于河北中部地区。丁山认为“商人发祥地 决在今永定河与滚河之间®。李亚农认为“殷人的发祥地是在易 水流域和渤海湾”,“到相土时代就已发展到济水黄河之间了如。 4.东北说 东北说认为商族起源于东北辽西和内蒙中南部一带。早在本 世纪三十年代,傅斯年就提出了商族发迹于东北、建业于渤海与古 兖州的观点。1978年,金景芳重新考证了文献资料,认为契居北 方,昭明所居之砥石在辽水发源处,即今内蒙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的白岔山,从而明确提出商文化起源于我国东北说移。近年来,辽 西红山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干志耿 等人认为“只有在红山文化中才能找到商先文化的基因、主干和渊 源”,明确提出了“幽燕说”。他们强调成汤之前的商族历史应分成 商先和先商两个阶段,王亥以前为商先,辽西的红山文化、小河沿 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即其物质遗存;上甲微之后为先商,南下活 动于河济之间“。 5.山西说 山西说者认为商文化起源于山西中部或南部。邹衡在对考古 资料作了慎密细致的类型学分析后,指出商文化来源于先商文化 漳河型(分布于豫比、冀南),而漳河型“来自黄河西边的冀州之域, 是沿着太行山东麓逐步南下的。李民认为商族的策源地是在今 永济至华县之间,以后沿黄河北岸向东迁徙,昭明时已达到今礼水 。6·
一带,相土时迁到豫北并在那里兴旺发达起来。陈昌远认为契所 居蕃在晋南,昭明时迁到了石家庄至邢台一带,这一带正是先商文 化漳河型分布区,汤“从先王居”时,又回到了晋南。他把近年发现 的垣曲商城确指为汤始居之亳,可称作“垣毫说”。 之所以出现上述五种对商族起源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于各 家对文献的解释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权局限于文献,不注 重与考古材料相联系;有的对考古资料的利用不够慎重等等.要正 确地研究商人的起源,必须建立在确凿的商文化面貌基础上,通过 对文献和考古材料的结合研究,来追溯先商历史。另外,商民族是 一经常迁徙的民族,不能把商人祖先的活动地域仪局限于某一狭 小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商族起源的来龙去脉 1.契之居地 纵观先秦诸文献,《尚书·尧典是现今见到的最古老的文献 之一,其出现至迟在春秋时期。春秋和春秋以前的文献,能够辗转 流传至今尚能见到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研究远古的历史, 特别是研究商族的起源,《尧典》是一篇不容忽视的重要文献。 从《尧典》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商的先祖契,与尧、舜、禹、稷等 氏族或部落,在远古时代,大体上是活动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大范围 之内。据《尧典》所载,当尧死后,由舜即位。此时,舜在征询了“四 岳”的意见后,任命了许多“官”职,如禹做“司空”,主“平水土”;弃 做“后稷”,主管农业,契做“司徒”,主“五教”等等。可见尧、舜、禹、 契等部落确实相距不远而相互毗邻。据考证,尧部落的活动范围, 大体上应在今之山西临汾、襄汾、翼城一带,舜部落活动的中心地 区当在今之永济一带,而禹部落的活动区域当在今夏县、运城… 带@。这就是说,尧部落在北,舜部落在南,中间为禹部落,三者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