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明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
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 人 正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层坚强不屈 -哨兵 令学飞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象征
层 层 深 入 树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 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 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 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 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 L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 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 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 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 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 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