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二、课程编号:0406001 三、学时:50学时(另有10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四、使用教材:卢廷浩主编,《土力学》(第二版),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Braja M.Das,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ixth Edition),THOMSON,2005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必修 六、教学对橡:水工、农水、港口航道、土木、交通、地质、工程力学、水务、环境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士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八、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土木工程概论 九、教学目标: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变形、强度或稳定 性、渗流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的形成和分类方法、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 质、土的物理指标含义与换算、士体渗流理论、士的压缩周结理论和强度理论:会进行士体渗流计算与 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士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了 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达到能运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 定、变形和渗流等工程问题,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程讲授、问题讨论与工程实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实行互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 土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 课程要求课前预习、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并积极参加答疑和讨论活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掌握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测试及相互换算: 掌握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掌握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掌握水在士中的渗透规律,有效应力原理,能判别士的渗透稳定性。 。掌握土的压缩性及单向固结理论,能用cp曲线法和c~lg即曲线法进行地基的沉降量计算:能 用单向固结理论进行地基土的固结计算。 ■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概念、莫尔一库伦强度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土的剪切性状、三 轴试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 ■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以及各种情况下土压力的计算。 ■掌握士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无粘性土土坡和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各种方法、非圆弧滑动 面土坡稳定分析方法。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地基的破坏形式:掌握临塑荷载、极限承载力和允许承载力的主要计 算方法
《土力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二、课程编号:0406001 三、学 时:50 学时(另有 10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四、使用教材:卢廷浩主编,《土力学》(第二版),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Braja M. Das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ixth Edition),THOMSON,2005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 必修 六、教学对象:水工、农水、港口航道、土木、交通、地质、工程力学、水务、环境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八、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土木工程概论 九、教学目标: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变形、强度或稳定 性、渗流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的形成和分类方法、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 质、土的物理指标含义与换算、土体渗流理论、土的压缩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会进行土体渗流计算与 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工 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达到能运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 定、变形和渗流等工程问题,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程讲授、问题讨论与工程实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实行互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 土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 课程要求课前预习、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并积极参加答疑和讨论活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 掌握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测试及相互换算; 掌握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 掌握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 掌握水在土中的渗透规律,有效应力原理,能判别土的渗透稳定性。 ◼ 掌握土的压缩性及单向固结理论,能用 e-p 曲线法和 e-lgp 曲线法进行地基的沉降量计算;能 用单向固结理论进行地基土的固结计算。 ◼ 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概念、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土的剪切性状、三 轴试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 ◼ 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以及各种情况下土压力的计算。 ◼ 掌握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无粘性土土坡和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各种方法、非圆弧滑动 面土坡稳定分析方法。 ◼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地基的破坏形式;掌握临塑荷载、极限承载力和允许承载力的主要计 算方法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仅含理论模块,实验模块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绪论(2学时) ■知识要点:《土力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间题、课程学习的要求及学科发展的历史。 ■重点难点:明确《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定位、作用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利用大量工程图片介绍工程建设中与《士力学》有关的问题并进行互动 讨论。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6学时,另有4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知识要点: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士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士的相对密实度、粘 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重点难点:描述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之间的相互换算、土的工程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 第二章土体应力计算(6学时) ·知识要点: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应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及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的计算的起点、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角点法”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6学时,另有2学时实验见《士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知识要点:达西定律、粗粒及细粒土渗透系数的测定、二向渗流的特征、渗流力及渗透稳定性 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孔隙水应力及有效应力。 ■重点难点:土中水流的特点及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常水头/变水头试验原理、太沙基有效应 力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汛期堤防渗流、污染物迁移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土的压缩与固结(6学时,另有2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知识要点:土的压缩特性、单向压缩量公式、地基沉降计算的℃p心lg即方法、地基沉降与时 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描述土体压缩性的几个指标、应力历史对土压缩性的影响、压缩层深度的确定、 cpc-g即方法的异同点及步骤、单向固结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8学时,另有2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知识要点:强度的概念、莫尔-库仑理论、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三轴 试验中土的剪切性状。 ·重点难点: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强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土的极限平衡条件、砂土及粘士的 剪切性状。 ·教学方法: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6学时) ■知识要点:静止土压力、主/被动士压力、郎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工程中挡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仅含理论模块,实验模块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绪论(2 学时) ◼ 知识要点:《土力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课程学习的要求及学科发展的历史。 ◼ 重点难点:明确《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定位、作用及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利用大量工程图片介绍工程建设中与《土力学》有关的问题并进行互动 讨论。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6 学时,另有 4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 知识要点: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 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 重点难点:描述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之间的相互换算、土的工程分类。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 第二章 土体应力计算(6 学时) ◼ 知识要点: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应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及计算方法。 ◼ 重点难点: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的计算的起点、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角点法”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三章 土的渗透性(6 学时,另有 2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 知识要点:达西定律、粗粒及细粒土渗透系数的测定、二向渗流的特征、渗流力及渗透稳定性、 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孔隙水应力及有效应力。 ◼ 重点难点:土中水流的特点及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常水头/变水头试验原理、太沙基有效应 力原理。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汛期堤防渗流、污染物迁移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 土的压缩与固结(6 学时,另有 2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 知识要点:土的压缩特性、单向压缩量公式、地基沉降计算的 e-p/e-lgp 方法、地基沉降与时 间的关系。 ◼ 重点难点:描述土体压缩性的几个指标、应力历史对土压缩性的影响、压缩层深度的确定、 e-p/e-lgp 方法的异同点及步骤、单向固结理论。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8 学时,另有 2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 知识要点:强度的概念、莫尔-库仑理论、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三轴 试验中土的剪切性状。 ◼ 重点难点: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强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土的极限平衡条件、砂土及粘土的 剪切性状。 ◼ 教学方法: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6 学时) ◼ 知识要点:静止土压力、主/被动土压力、郎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工程中挡
土墙的士压力计算、支挡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计算。 ■重点难点: 三种土压力发生的条件、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伦 土压力理论对比。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边坡稳定分析(6学时) ·知识要点: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土坡整体圆弧滑动及条分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 条分法、非圆弧滑动面土坡稳定分析。 ■重点难点:常用粘性土土坡整体圆弧滑动条分法的假设条件及计算步骤、地下水及稳定渗流对 土坡稳定性的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讨论、强度指标的选用。 ■教学方法: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观看录像 第八章地基承载力(4学时) ■知识要点:按塑性区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规范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浅基础设计。 重点难点:地基因承载力不足破坏的形式及特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地基设计需考 虑的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特殊说明:由于网页结构设计原因,《绪论》不得不作为第一章节,因此后面的章次各顺延一章, 即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标为第二章,以此类推。于是在课程结构上,标题章次与教 学日历、教学视频、PPT等资源不符,因此可忽略章次顺序,以章节题目为确定标准。 十二、实践环节: 实验课时在理论模块之外另安排,为10个学时,主要内容为室内基本土力学实验操作、结果分析 和报告整理等。教学大纲详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包括以下五个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塑液限(稠度)试验、渗透系数测定试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 验及三轴试验观摩。 主要要求为:学生通过试验掌握试验原理、试验操作步骤、试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试验资料的整理 与分析,并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单独考评。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对其中存在的与《土力学》有关的问题及采取 的对策进行分析讲解 十三、教学参考 1.参考教材 ■钱家欢,《土力学》(第二版),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赵成刚、白冰、王运霞主编,土力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松冈元著,罗汀、姚仰平译,土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参考文献 。殷宗泽,《土力学与地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龚晓南,《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土墙的土压力计算、支挡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计算。 ◼ 重点难点: 三种土压力发生的条件、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伦 土压力理论对比。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 边坡稳定分析(6 学时) ◼ 知识要点: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土坡整体圆弧滑动及条分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 条分法、非圆弧滑动面土坡稳定分析。 ◼ 重点难点:常用粘性土土坡整体圆弧滑动条分法的假设条件及计算步骤、地下水及稳定渗流对 土坡稳定性的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讨论、强度指标的选用。 ◼ 教学方法: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观看录像。 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4 学时) ◼ 知识要点:按塑性区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规范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浅基础设计。 ◼ 重点难点:地基因承载力不足破坏的形式及特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地基设计需考 虑的问题。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工程实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特殊说明:由于网页结构设计原因,《绪论》不得不作为第一章节,因此后面的章次各顺延一章, 即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标为第二章,以此类推。于是在课程结构上,标题章次与教 学日历、教学视频、PPT 等资源不符,因此可忽略章次顺序,以章节题目为确定标准。 十二、实践环节: 实验课时在理论模块之外另安排,为 10 个学时,主要内容为室内基本土力学实验操作、结果分析 和报告整理等。教学大纲详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包括以下五个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塑液限(稠度)试验、渗透系数测定试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 验及三轴试验观摩。 主要要求为:学生通过试验掌握试验原理、试验操作步骤、试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试验资料的整理 与分析,并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单独考评。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对其中存在的与《土力学》有关的问题及采取 的对策进行分析讲解。 十三、教学参考: 1.参考教材 ◼ 钱家欢,《土力学》(第二版),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 赵成刚、白冰、王运霞主编,土力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松冈元著,罗汀、姚仰平译,土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参考文献 ◼ 殷宗泽,《土力学与地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 龚晓南,《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赵明华等,《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疑难释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高大钊,衰聚云,《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罗国煜和李生林,《工程地质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网络资源 。河海在线,河海大学土力学精品课程http://online..hu.edu.cn/jpkc/lx%fnew//index..htm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力学精品课程hp:210.43.130.5pkc/ ■西南交通大学士土力学精品课程http://jpke.swjtu.edu.cn/C3/wjdc/wjdc/query.aspx 。岩土在线htp:www.yantubbs.coml ■中国岩士联盟htp//geochina.xml3.netnel.netcgi--bin/leobbs.cgi ■筑龙网(岩士)http/bbs.zhulong com/forum/class.asp?classid-33 Geoforum http://www.geoforum.com/ eng-tips http:/www.eng-tips.com/threadcategory.cfm?lev2=12 十四、者核方式: 实行综合考评,即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具 体安排为: 平时成绩 30% 期终考试 70%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办法。 十五、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岩士工程及防灾减灾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课程,属本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 大纲编写人:卢廷浩 大纲编写时间:2012年4月17日
◼ 赵明华等,《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疑难释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 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高大钊,袁聚云,《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 罗国煜和李生林,《工程地质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网络资源 ◼ 河海在线,河海大学土力学精品课程 http://online.hhu.edu.cn/jpkc/tlx%5Fnew/index.htm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力学精品课程 http://210.43.130.5/jpkc/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精品课程 http://jpkc.swjtu.edu.cn/C3/wjdc/wjdc/query.aspx ◼ 岩土在线 http://www.yantubbs.com/ ◼ 中国岩土联盟 http://geochina.xm13.netnel.net/cgi-bin/leobbs.cgi ◼ 筑龙网(岩土)http://bbs.zhulong.com/forum/class.asp?classid=33 ◼ Geoforum http://www.geoforum.com/ ◼ eng-tips http://www.eng-tips.com/threadcategory.cfm?lev2=12 十四、考核方式: 实行综合考评,即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闭卷考试。总分为 100 分,具 体安排为: 平时成绩 30% 期终考试 70%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办法。 十五、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课程,属本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 大纲编写人:卢廷浩 大纲编写时间:2012 年 4 月 17 日
《土力学(理论课:双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二、课程编号:0406028 三、学时:50学时(另有10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四、使用教材:《土力学》第二版,卢廷浩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Soil Mechanics》施建勇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4 五、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必修) 六、教学对橡:大再水工、港航、土木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大学英语 九、教学目标: 《士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专业课程,在强调有关土的强度、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的基 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以工程服务为宗旨,注重凸现其对土木、水利、交通、隧道等工程问题研究和设 计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由于土是自然形成的散粒体产物,其形成、组成和结构极为复杂,加之土力学 理论与实践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理解基本概念,而且掌握由基本 概念衍生的计算方法,了解经典力学与经验解决方法的联系与差异,初步培养起采用土力学进行工程实 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此外,还利用任课教师的国外学习交流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双语学习、 交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国际化视野,以便学生尽快与研究型学习接轨。 十、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中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其中包括掌握土的物理指标含义 与换算,土体渗流理论,土的压缩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会进行士体渗流计算与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 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士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 数的方法,达到能较为地自由运用士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士体有关的稳定、变形和 渗流等工程问题,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土力学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和科技英语的表述方法,为以后从事相 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序论(2学时) ■知识要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如土质学及土力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以及与 专业的关系。 第一章士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6学时,另有4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知识要点:士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 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重点难点:土的各种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灵活运用:土的基本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并配合试验操作
《土力学(理论课:双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二、课程编号:0406028 三、学 时:50 学时(另有 10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四、使用教材:《土力学》第二版,卢廷浩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Soil Mechanics》施建勇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4 五、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港航、土木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大学英语 九、教学目标: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专业课程,在强调有关土的强度、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的基 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以工程服务为宗旨,注重凸现其对土木、水利、交通、隧道等工程问题研究和设 计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由于土是自然形成的散粒体产物,其形成、组成和结构极为复杂,加之土力学 理论与实践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理解基本概念,而且掌握由基本 概念衍生的计算方法,了解经典力学与经验解决方法的联系与差异,初步培养起采用土力学进行工程实 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此外,还利用任课教师的国外学习交流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双语学习、 交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国际化视野,以便学生尽快与研究型学习接轨。 十、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中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其中包括掌握土的物理指标含义 与换算,土体渗流理论,土的压缩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会进行土体渗流计算与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 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 数的方法,达到能较为地自由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定、变形和 渗流等工程问题,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土力学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和科技英语的表述方法,为以后从事相 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序论 (2 学时) ◼ 知识要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如土质学及土力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以及与 专业的关系。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6 学时,另有 4 学时实验见《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 知识要点: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 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 重点难点:土的各种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灵活运用;土的基本分类方法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并配合试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