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 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 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 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 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 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 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 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 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 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 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 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 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 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 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 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 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 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 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 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 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 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 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 《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 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 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 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 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 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 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 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 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 《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 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 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写作背景: 庆历四年,曾巩致书欧 阳修,请他为祖父曾致尧作 神道碑。庆历六年,欧阳修 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 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 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 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
写作背景: 庆历四年,曾巩致书欧 阳修,请他为祖父曾致尧作 神道碑。庆历六年,欧阳修 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 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 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 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
第一段(1): (原文)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覆观诵, 感与惭并。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 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 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 见之; (译文)巩叩头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承蒙您赐 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道碑铭,反复拜读, 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涌上心头。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 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 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 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 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 碑铭来显扬
第一段(1): (原文)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覆观诵, 感与惭并。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 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 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 见之; (译文)巩叩头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承蒙您赐 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道碑铭,反复拜读, 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涌上心头。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 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 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 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 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 碑铭来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