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2) (原文)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 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 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 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 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 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译文)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 用是一样的。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 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碑铭的写作 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 尊敬。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 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至于那些具有广 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 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 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原文)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恶,则 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 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 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 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 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译文)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 用是一样的。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 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碑铭的写作, 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 尊敬。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 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至于那些具有广 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 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 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第一段(2):
第二段(1) (原文)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 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 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 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 事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 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撰写碑铭的人既 然不能拒绝而不写,又因为他的子孙所请托 的,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就是不合人 情,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
(原文)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 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 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 一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 事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 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撰写碑铭的人既 然不能拒绝而不写,又因为他的子孙所请托 的,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就是不合人 情,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 第二段(1):
第二段(2) (原文)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乇之非人, 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 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 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乇之非人,书之非公 与是故也。 (译文)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 写的对象。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 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地于当代 并流传到后代。所以千百年来,朝迁的公卿大 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 传下来的大概很少。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 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第二段(2): (原文)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茍讬之非人, 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 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 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讬之非人,书之非公 与是故也。 (译文)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 写的对象。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 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地于当代 并流传到后代。所以千百年来,朝迁的公卿大 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 传下来的大概很少。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 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第三段(1): (原文)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 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 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 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 有名侈于实。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 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 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 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 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而人们的行为品德, 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 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 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 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
(原文)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 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 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 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 有名侈于实。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 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 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 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 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而人们的行为品德, 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 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 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 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 第三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