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80年代戏剧 、概述 (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1977-1980) 1、揭批“四人帮” 如:金振家、 王景愚《枫叶红了的时候》 苏叔阳《丹心谱》、宗福先《于无声 处》,恢复了话剧现实主义传统
第九章 80年代戏剧 一、概述 (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1977—1980) ❖ 1、揭批“四人帮” 如:金振家、 王景愚《枫叶红了的时候》 ❖苏叔阳《丹心谱》、宗福先《于无声 处》,恢复了话剧现实主义传统
2、从“神化”走向“人化”包 如:沙叶新《陈毅市长》 HIORDANO 3、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崔德 志《报春花》、赵梓雄《未来在召唤》 4、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李龙云 《小井胡同》、苏叔阳《左邻右舍》
2、从“神化”走向“人化” 如:沙叶新《陈毅市长》 3、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崔德 志《报春花》、赵梓雄《未来在召唤》 4、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 李龙云 《小井胡同》、苏叔阳《左邻右舍》
(二)戏剧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1980-1985) 1.戏剧观念的讨论 2、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探索 探索戏剧成为新时期话剧创作的主潮,如马中 骏、贾鸿源的《屋外有热流》。 现实场景和回忆梦幻交错,活人和鬼魂同时 登台对话,舞台时空高度自由,突破了传统 现实主义戏剧模式
(二)戏剧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1980—1985) 1.戏剧观念的讨论 2、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探索 • 探索戏剧成为新时期话剧创作的主潮,如马中 骏、贾鸿源的《屋外有热流》。 • 现实场景和回忆梦幻交错,活人和鬼魂同时 登台对话,舞台时空高度自由,突破了传统 现实主义戏剧模式
4、探索戏剧的特征 (1)、哲理思考与艺术抽象如:刘树 纲《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 (2)、从具体的人到符号化的人《WM》 (我们) 冷(3)、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情节淡化,结构开放,手法多样
4、探索戏剧的特征 ❖(1)、哲理思考与艺术抽象如:刘树 纲《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 ❖(2)、从具体的人到符号化的人《WM》 (我们) ❖(3)、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情节淡化,结构开放,手法多样
(三)戏剧探索的深化阶段 (1986年以后) 立足戏剧本体,进行本土化的追求。 冷以现实主义为主,吸收西方现代派戏剧 美学观念 令《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探 索戏剧成熟标志,民族文化的寓言 小剧场运动的复兴与尝试
(三)戏剧探索的深化阶段 (1986年以后) ❖立足戏剧本体,进行本土化的追求 。 ❖以现实主义为主,吸收西方现代派戏剧 美学观念 ❖《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探 索戏剧成熟标志,民族文化的寓言 ❖小剧场运动的复兴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