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x,利 △x 用公式0=△t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 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记录项 点划分出的运动时位移平均速度 实验 点数1 间隔数n1间△s△x/mvm·s 次数 必修一·物理(RJ)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 · 物理 (RJ)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Δx,利 用公式 v= Δx Δt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 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数据处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2)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0.1s。在纸带上用 O、A、B、C、D…标出这些“计数点”,如图所示。 OAB3C E w FG 用刻度尺依次测出OA、OB、OC、OD…的距离是s1、s2 再利用x1=S1、x2=2-S1、x3=3-2…确定出OA 、AB、BC、CD…之间的距离x1、x2、x3、x 必修一·物理(RJ)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 · 物理 (RJ) 二、数据处理 1.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2)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在纸带上用 O、A、B、C、D…标出这些“计数点” ,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依次测出OA、OB、OC、OD…的距离是s1、s2、 s3、s4 … ,再利用x1 =s1、x2 =s2-s1、x3 =s3-s2 …确定出OA 、AB、BC、CD…之间的距离x1、x2、x3、x4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ifx fx 2T、乙+ txA vD X4+xs 2T B 2T 2T 2.用图象表示速度 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υ,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tnm:s 口■■■■■■■■■■■■■■■■■■■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 口■■■■■■■■■■■■■■■口■■■ 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υ图象。 口■■■■■■■■■■■■r 口■■■■■■■■■■z■■■□■■ ■■■■■■■■■□□■■■■■■■ ■■■■■■■■■■■■■■■■口■■■ ■■■■■■■■■■■口■■■■■■ 口■■■■■■■■■■■■■■■■■■ t/s 必修一·物理(RJ)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 · 物理 (RJ) 2.用图象表示速度 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 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 t图象。 (3)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A= x1+x2 2T 、vB= x2+x3 2T 、vC= x3+x4 2T 、vD= x4+x5 2T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带来系统误 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x来 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 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 0)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必修一·物理(RJ)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 · 物理 (RJ) 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带来系统误 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来 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 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 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注意事项 1.如果在纸带上数出了n个点,那么,它们的间隔数是 (n-1)个,它们的时间间隔为(n-1)×0.02s 2.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 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 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 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必修一·物理(RJ)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 · 物理 (RJ) 注意事项 1.如果在纸带上数出了n个点,那么,它们的间隔数是 (n-1)个,它们的时间间隔为(n-1)×0.02 s。 2.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 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 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 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