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 【巩固教材一稳扎稳打】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B.平均速度C.位移D.瞬时速度 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 其可能原因是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C.振针过短D.纸带运动过快 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 6个点间的距离为18cm,则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 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重难突破一重拳出击】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 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4.某物体的t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 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1.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习题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 C.位移 D.瞬时速度 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 其可能原因是 ( )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 C.振针过短 D.纸带运动过快 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 6 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 6 个点间的距离为 18 cm,则 (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03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5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8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80m/s 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 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 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1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 是因为 (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4. 某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 1-3 所示,则该物体 ( )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 220 V 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 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t v 图 1-3 图 1.4-10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 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1),纸带的 运动时间为(N-1)×0.02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xt,把结果填入下表: 点子数N点子间隔数N-1运动时间vs位移xm平均速度v(ms)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②③①⑤④⑥D.②①③⑤④⑥ 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s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A.19个B.20个C.21个D.22个 7.如果前0.ls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A.0.1sB.0.08sC.0.06sD.0.04s 8.质量都是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B、C、D是它的运动图象, 由图象可知 A.图B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图C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图D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图A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图1-4 【巩固提高一登峰挑月】 9.如图1-5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 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cm, 1、2间的距离x2=440cm,2、3间的距离x=3.62cm,3、4间的距离x4=278cm,4 5间的距离x5=2.00cm,5、6间的距离x6=1.22cm(=50Hz) 图 (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 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 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 N,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 运动时间为(N -1) 0.02 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 0.4 s 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 ) A. 19 个 B. 20 个 C. 21 个 D.22 个 7. 如果前 0.1 s 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 5 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 相 邻 两 个 计 数 点 间 的 时 间 间 隔 为 多 少 秒 ( ) A.0.1 s B. 0.08 s C. 0.06 s D. 0.04 s 8. 质量都是 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 1-4 中,A、B、C、D 是它的运动图象, 由图象可知 ( ) A.图 B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图 C 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图 D 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图 A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9.如图 1 -5 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 0 点开始 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 0、1、2、3、4、5、6,现在量得 0、1 间的距离 x1=5.18 cm, 1、2 间的距离 x2=4.40 cm,2、3 间的距离 x3=3.62 cm, 3、4 间的距离 x4=2.78 cm,4、 5 间的距离 x5=2.00 cm,5、6 间的距离 x6=1.22 cm (f=50Hz) ⑴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 1、2、3、4、5 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点子数 N 点子间隔数N -1 运动时间 t/s 位移 x/m 平均速度 v/(ms-1 ) A B 9 7 5 3 2 1 0 8 6 4 图 1-5 O t O t O t O t A B C D 图 1 -4 x
位置 2 3 4 v/(m's) (2)根据(1)中表格,在图1-6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图1-6 【课外拓展一超越自我】 移动式测速方法 移动式测速方法是将测速仪放在警车内,警车在路上巡逻时测速仪对准被测车辆进行 测速,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速度的有关规定,在系统预先设定各种车型正常的行驶速度 考虑到误差问题可适当放松限速范围),当测量到车辆超速时抓拍系统就自动抓拍或录像。 它的优点:1.违章超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交费时可当场被处罚,提高了公安部门 的执法效率。2.由于有图片和数字证据,提高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证性。但也存在缺点: 1.由于在测速时牵涉到警车和被测车辆的相对速度问题,在技术处理上相对繁琐。2.由 于司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司机见到前方有警车巡逻就会减速驾驶, 但没有警车巡逻的路段又会违章超速,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司机超速驾驶。3.不能做到全天 候全路段测速。4.上路测速增加了公安部门的警力和物力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答案 【巩固教材一稳扎稳打】 1.AC 2.ABC 3 C 4.B 【重难突破一重拳出击】 B 2.AB 3.D 4.C5.c 6.c 7.c 8BCD 【巩固提高一登峰揽月】 9.(1)解析:(1)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m/s=1.2m/s, 4×0.0.2 x13(4.40+3.62) V2 474x0.02m/s=1.0m/s
⑵根据(1)中表格,在图 1-6 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移动式测速方法 移动式测速方法是将测速仪放在警车内,警车在路上巡逻时测速仪对准被测车辆进行 测速,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速度的有关规定,在系统预先设定各种车型正常的行驶速度 (考虑到误差问题可适当放松限速范围),当测量到车辆超速时抓拍系统就自动抓拍或录像。 它的优点:1.违章超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交费时可当场被处罚,提高了公安部门 的执法效率。2.由于有图片和数字证据,提高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证性。但也存在缺点: 1.由于在测速时牵涉到警车和被测车辆的相对速度问题,在技术处理上相对繁琐。2.由 于司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司机见到前方有警车巡逻就会减速驾驶, 但没有警车巡逻的路段又会违章超速,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司机超速驾驶。3.不能做到全天 候全路段测速。4.上路测速增加了公安部门的警力和物力。 1.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习题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第一课件网 1.AC 2.ABC 3.C 4.B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9.(1)解析:(1)打点计时器在打 1、2、3、4、5 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m s m s T x v / 1.2 / 4 0.0.2 (5.18 4.40) 4 02 1 = + = = , m s m s T x v / 1.0 / 4 0.0.2 (4.40 3.62) 4 13 2 = + = = , 位置 1 2 3 4 5 v/ (m·s -1 ) 图 1-6 1.2 0.04 0.1 0.16 0.2 t/s v/m
(3.62+2 Y3=474x002m/s=0.8m/s, (2.78+200) m/s=0.6m/s 4T4×0.0.2 4T 4×0.02/s=0.4m/ 如下表 位[2 3 w/(ms") 1.2 1.0 0.8 0.6 0.4 v/(m's") (2)如图-3 四)课堂训练 0.6 1.图1-4-7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 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毛病是 0.040.10.160.2 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电源电压不够大 C.电源频率不够大 D.振针压得过紧 图 2.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1-4-8所示,则……()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m·s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上,就一定会相遇 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D.甲、乙两物体即使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会相遇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1-4-9所示,图中直尺的 图1-48 单位为cm,点0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 次表示点0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456789101112 wuluhwluhlhwkhlhluluuul OABC D E F G H 图1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 意义是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 5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1-4-10所示,取O为起 点位置,每隔5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OA
m s m s T x v / 0.8 / 4 0.0.2 (3.62 2.78) 4 24 3 = + = = , m s m s T x v / 0.6 / 4 0.0.2 (2.78 2.00) 4 56 4 = + = = , m s m s T x v / 0.4 / 4 0.0.2 (2.00 1.22) 4 46 5 = + = = 如下表 (2)如图-31kejian.com 四)课堂训练 1.图 1—4—7 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 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毛病是………… ( ) 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够大 C.电源频率不够大 D.振针压得过紧 2.甲、乙两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 l-4-8 所示,则 ………(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上,就一定会相遇 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D.甲、乙两物体即使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会相遇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 1—4—9 所示,图中直尺的 单位为 cm,点 O 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 A、B、C、D……依 次表示点 O 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T=0.02 s 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 G 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 v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 G 时重锤的速度为 vG=____________m/s 5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 1-4-10 所示,取 O 为起 点位置,每隔 5 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 50 Hz 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 OA 位置 1 2 3 4 5 v/ (m·s -1 ) 1.2 1.0 0.8 0.6 0.4 0.6 v/(m·s-1) t/s 图-3 1.2 0.04 0.1 0.16 0.2 图 1—4—7 图 1—4—9 图 1—4—8
0.60cm,OB=2.40cm,OD=9.60cm.则OC距离是 cm,在B计数点处的瞬时速 度 m/s.(图中单位为cm) 图1-410 五、跟踪练习 1.下列关于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不要在未放纸带时通电打点,每次打点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长时间通电使 用 B.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将复写纸调整一下,确保下一次打点清晰 C.若发现振片振幅不稳定,应调节振片螺母,以使振动稳定 D.若打出的点带尾巴或双点,则是由于打点针太长所造成的,应适当调节打点针的长 度 2.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求出 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求出某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D.可利用某时段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3.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直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4.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 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分别如图1-4-11中的a和b 所示.在t1时刻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图1-411
=0.60 cm,OB=2.40 cm,OD=9.60 cm.则 OC 距离是________cm,在 B 计数点处的瞬时速 度 v8=________m/s.(图中单位为 cm) 五、跟踪练习 1.下列关于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不要在未放纸带时通电打点,每次打点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长时间通电使 用 B.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将复写纸调整一下,确保下一次打点清晰 C.若发现振片振幅不稳定,应调节振片螺母,以使振动稳定 D.若打出的点带尾巴或双点,则是由于打点针太长所造成的,应适当调节打点针的长 度 2.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求出……………………( ) 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求出某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D.可利用某时段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3.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直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 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s 4.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 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 v-t 图像分别如图 1—4—11 中的 a 和 b 所示. 在 t1 时刻…………………………………………( )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图 1—4—10 图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