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 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 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 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 刨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 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 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 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 日后病逝,终年82岁
列夫 ·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 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 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 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 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 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 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 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 日后病逝,终年82岁
托尔斯泰在大学期间,受到卢棱、孟德斯鸠等國 戰争與和平 启蒙思想家影响,后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 革农奴制的尝试,但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51-1855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参加克里米 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 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安娜卡列尼娜 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战后漫游欧洲,扩大 KARENINA 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 清醒认识。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招致贵族农 奴主的敌视。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经历了一段思 想斗争,最终在70、80年代之交完成了世界观的復活 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RmN 进行猛烈抨击,但他反对暴力革命,宜扬基督教的 博爱和自我修身。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 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出 走,受风寒而客死小站。 w不
托尔斯泰在大学期间,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 启蒙思想家影响,后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 革农奴制的尝试,但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51-1855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参加克里米 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 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 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战后漫游欧洲,扩大 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 清醒认识。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招致贵族农 奴主的敌视。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经历了一段思 想斗争,最终在70、80年代之交完成了世界观的 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 进行猛烈抨击,但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 博爱和自我修身。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 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出 走,受风寒而客死小站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 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 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 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 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 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 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 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 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 世间最美的坟墓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 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 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 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 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 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 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 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 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 世间最美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