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技术原理 |Pv6能为主机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址配置 全球地址( Global ly) 全球单播地址( uni cast) 区域地址(on-site) 链路本地地址( l ink oca address) 地区本地地址( site ocal address) 广播地址( Broadcast) 多播群地址( mul ticast group address) 任播地址( anycast address) 移动地址( Mobility) 家乡地址( home address) ·转交地址(care- of address)
IPV6技术原理 • IPv6能为主机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址配置 • 全球地址(Globally) • 全球单播地址(unicast) • 区域地址(on-site) • 链路本地地址(link local address) • 地区本地地址(site local address) • 广播地址(Broadcast) • 多播群地址(multicast group address) •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 移动地址(Mobility) • 家乡地址(home address) • 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
IPV6的优势 扩大了地址空间。 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 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 更好地实现了多播功能
IPV6的优势 • 扩大了地址空间。 • 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 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 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 • 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 • 更好地实现了多播功能
IPV6/IPⅥ4特性对比 特性 IPV6 IPV4 地址空间足够大 理论上是40亿,实 际要少得多 移动P内置安全性;能够满足全能够满足有限量的 球移动终端的需要 移动终端的需要 安全性 采用标准的安全方法,能有几种方法可选 够应用于全球企业网访问,但每种都由于地址 例如虚拟专网 空间有限而无法适 应网络规模的发展 网络的自动IPv6标准的部分 没有综合性的标准 配置 解决办法
IPV6/IPV4特性对比 特性 IPV6 IPV4 地址空间 足够大 理论上是40亿,实 际要少得多 移动IP 内置安全性;能够满足全 球移动终端的需要 能够满足有限量的 移动终端的需要 安全性 采用标准的安全方法,能 够应用于全球企业网访问, 例如虚拟专网 有几种方法可选, 但每种都由于地址 空间有限而无法适 应网络规模的发展 网络的自动 配置 IPv6标准的一部分 没有综合性的标准 解决办法
PV6进度时间表: 200-2004年形成标准的Pv6协议; 2005-2007年P6和|P协议共同运 2008年 实现全面的P6计划, PV4协议同时退出
IPv6进度时间表: 2002--2004年 形成标准的IPv6协议; 2005--2007年 IPv6和IPv4协议共同运 行 2008年 实现全面的IPv6计划, IPv4协议同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