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E()=Acos(@,t+)+"2Acos[((@,+@,)1+] +"24cor[@o,-0)r+] 式中,m。=AmA。称为调幅系数。可见调幅波的频谱是由 三个频率成分组成的,其中,第一项是载频分量,第二、三 项是因调制而产生的新分量,称为边频分量。 A。 调 2 2 幅 波 0 O c 频 20m 谱
式中, 称为调幅系数。可见调幅波的频谱是由 三个频率成分组成的,其中,第一项是载频分量,第二、三 项是因调制而产生的新分量,称为边频分量 。 ma Am Ac 调 幅 波 频 谱 2 m a Ac c m c c m 2 m 2 m a Ac Ac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cos cos 2 cos 2 a cm c c c c c m c a c c m c m E t A t A t m A t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调频和调相:载波的频率 和相位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改变;两者均表 现为总相角随时间的变化,因此统称为角度调制。 调频波的电场:Em(t)=A.cos[o(t)t+p.] 假设调制信号为余弦波:ω()=0.+△m(t)=0.+k,() -@+krAm cos(@nt) 调频波的总相角:p(t)=丁o(t)t+p.=o.t+m,sin(ot)+p. m. △0r:调频系数 k,:比例系数 Om 因此有 Em(t)=A.cos[@.t+m,sin(@t)+]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Ø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调频和调相:载波的频率 和相位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改变;两者均表 现为总相角随时间的变化,因此统称为角度调制。 Ecm c cos c t A t t 调频波的电场: = cos c c f c f m m t t k a t k A t 调频波的总相角: c = c f sin m c t t dt t m t f m f m m k A m max :调频系数 k f :比例系数 Ecm c cos c f sin m c t A t m t 因此有 假设调制信号为余弦波: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调相波的电场:Em(t)=A.cos[o.t+pm(t)] 假设调制信号为余弦波: pm(t)=p.+△p(t)=p.+kpa(t)=p.+k。4 cos(on) m。=k。Am:调相系数 因此有Em()=A.cos[0.t+m,os(on+p] 由于调频和调相实质上最终都是调制总相角,因此 可以写成统一的形式 E.n(t)=A.cos[o.t+msin(@t)+:]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Ecm t Ac cosc t cm t 调相波的电场: cm t c t c kat =c k Am cos m t m kAm :调相系数 Ecm c cos c cos m c t A t m t 因此有 假设调制信号为余弦波: • 由于调频和调相实质上最终都是调制总相角,因此 可以写成统一的形式 Ecm c cos c sin m c t A t m t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考虑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cos(a+B)=cosacos B-sinasinB ·角度调制波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E.m(t)=A.{cos(ot+)cos[msin(o)]- sin(o.t+)sin[msin(ot) ·考虑贝塞尔函数展开式 cos[msin(@t)]=J(m)+2J(m)cos(2no() sin[msin(](m)sin[(2n-1)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 考虑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cos cos cos sin sin • 角度调制波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cos sin sin si cos sin n cm c c c c c m m E t A t m t t m t • 考虑贝塞尔函数展开式 2 1 1 sin sin 2 ( )sin (2 1) m n m n m t J m n t 0 2 1 cos sin 2 ( )cos(2 ) m n m n m t J m J m n t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角度调制波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Em(t)=AJ(m)cos(@t+p) +2∑J2n(m)cos(2no)cos(@.t+p.) -22(侧sin[(2a-0a.小sin(a1+p)} ·考虑积化和差公式 sinasinB=[cos(@-B)-cOs(a+B)] cos@cosB=][cos(a-B)+cos(a+B)]
光波调制的基本概念 • 角度调制波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0 2 1 2 1 1 cos 2 cos 2 cos 2 sin 2 1 sin cm c c c n m c c n n m c c n E t A J m t J m n t t J m n t t • 考虑积化和差公式 1 cos cos cos cos 2 1 sin sin cos co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