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景象,让世人看看你们所谓的圆融在悲剧的基调下是多么空无虚假。中国人对于悲剧讳 莫如深,这一范式也是自古演化的隐之观念,我们讳悲、讳惧、讳祖辈天子,无所不隐于世, 逃避现世痛苦的局促与西方悲剧观的直白曝露终成了海水与火焰的差异。然而西方却也不止 于毁灭,凤凰涅槃后的重生才是悲剧毁灭现世的真正救赎。尼采所谓“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 学,而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①,其实便正如同王国维笔下的“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 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观之。此之谓也。此即所谓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 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 这里我还想简单谈谈海水之醉与火焰之醉的相似相融。本以为二者纯然不相同,其实自 有洞天于其中。清刘熙载说:“诗善醉,文善醒。”中国艺术是充满醉意的舞,它浸透了这 醉意,因酒而醉,由醉而狂,醉而能畅然吟诗,醉而能抒怀写画。这方艺术境界的超越在重 视此在的中国人中是很少有的,既不能于醒时释然,何妨借酒醉之意超越自我释怀?人的境 界在此时方能跃然于尘世之外,而尼采书中酒神的溯源狄奥尼索斯也正是以狂热在生命最异 样最艰难的问题上肯定生命,其生命意志在生命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尽而欢欣 鼓舞。至此,海水之醉与火焰之醉竟也循到了相似的交融意境。 然而,海水的境界气象不总是平静阔大的,它也有如火焰一般含蓄的热烈张狂,只是这 炽热只能以生命的香意作使,才不至于惊扰这份沉静。圆融的结局总也有苦乐的情结,同样 地,生命的香意有时需掺杂些苦涩才能最终品其醇厚。康德说:“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 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这就好比王国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境界 只是他的艰难苦涩更加深重罢了。这香气不淡不清,不甜不腻,唯独带有浅浅的忧愁,凄凄 楚楚,似是东方美学最婉曲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可它也是倏然的感动,畅然的高蹈 还包括震惊以后的茫然,可谓是五味杂陈,以香摄之。古有公孙大娘舞剑、赵子龙舞梨花, 今有杨丽萍蹈孔雀、千手观音蹈佛屠,人们常常只看到他的舞姿,看不到他的寂寞而飘逸的 灵魂。这是生命的起舞,心灵的低吟,平静之外的热烈,清幽之下的张狂。无法言述的寂寞 之境,大抵便如海水之下火焰的暗流涌动吧,却只更含蓄罢了。 于是,百世之下,再无溢荡着纯然的海水或是火焰,东西方美学价值的观照,终也在汇 聚的同时各自沿袭,并对彼此报以最美的敬意 四、结语 闭上双眼,我可以听见虚像下的真实。站在浩渺无垠的海水之前,流动变幻却又复归沉 静的潮水啊,你的声音包裏着一种唯美深婉的气韵,很轻却很重;立于灼灼燃烧的火焰之旁, 劈啪作响而又轻跃跳动的火苗啊,你的声音冲破了冷烟的荒诞虚亡,宣告着新生的欣喜。睁 开双目,我看见了东方的大儒驾着一叶扁舟,手挽一杯清茶,笑看人生悲喜常态;西方的巨 子挣脱束缚的枷锁,高举一枚象征着自由意志的火炬,恰似火中的凤凰涅槃。东西方美学的 溯源本就不同,自然演化成了后世海水与火焰的形态对立,然而我们到底在中国艺术论的发 展脉络中体味到了上善若水的美意,于西方哲思家的思想演变中感受到了如火的炽热感情 偶尔也会有海水之美和火焰之烈的相融之处,继而便报以会心一笑。于是倏然发觉,听见什 么、看见什么早已变得不重要的了,美学发于心而感于心,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海水 或是火焰无外是浮生的幻象,唯有心中的审美体验才是真实可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 则种种法灭。因而眼中才有落英缤纷意,耳边才有弦外妙音起。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若这欲望有着一个人间的姓名,那就是美罢 ①[德]尼采:《悲剧的诞生》第5-6页,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 2王国维:《唤大地清华》第62页,艾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第3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11 盛世景象,让世人看看你们所谓的圆融在悲剧的基调下是多么空无虚假。中国人对于悲剧讳 莫如深,这一范式也是自古演化的隐之观念,我们讳悲、讳惧、讳祖辈天子,无所不隐于世, 逃避现世痛苦的局促与西方悲剧观的直白曝露终成了海水与火焰的差异。然而西方却也不止 于毁灭,凤凰涅槃后的重生才是悲剧毁灭现世的真正救赎。尼采所谓“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 学,而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① ,其实便正如同王国维笔下的“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 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观之。此之谓也。此即所谓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 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② 这里我还想简单谈谈海水之醉与火焰之醉的相似相融。本以为二者纯然不相同,其实自 有洞天于其中。清刘熙载说:“诗善醉,文善醒。”③ 中国艺术是充满醉意的舞,它浸透了这 醉意,因酒而醉,由醉而狂,醉而能畅然吟诗,醉而能抒怀写画。这方艺术境界的超越在重 视此在的中国人中是很少有的,既不能于醒时释然,何妨借酒醉之意超越自我释怀?人的境 界在此时方能跃然于尘世之外,而尼采书中酒神的溯源狄奥尼索斯也正是以狂热在生命最异 样最艰难的问题上肯定生命,其生命意志在生命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尽而欢欣 鼓舞。至此,海水之醉与火焰之醉竟也循到了相似的交融意境。 然而,海水的境界气象不总是平静阔大的,它也有如火焰一般含蓄的热烈张狂,只是这 炽热只能以生命的香意作使,才不至于惊扰这份沉静。圆融的结局总也有苦乐的情结,同样 地,生命的香意有时需掺杂些苦涩才能最终品其醇厚。康德说:“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 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这就好比王国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境界, 只是他的艰难苦涩更加深重罢了。这香气不淡不清,不甜不腻,唯独带有浅浅的忧愁,凄凄 楚楚,似是东方美学最婉曲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可它也是倏然的感动,畅然的高蹈, 还包括震惊以后的茫然,可谓是五味杂陈,以香摄之。古有公孙大娘舞剑、赵子龙舞梨花, 今有杨丽萍蹈孔雀、千手观音蹈佛屠,人们常常只看到他的舞姿,看不到他的寂寞而飘逸的 灵魂。这是生命的起舞,心灵的低吟,平静之外的热烈,清幽之下的张狂。无法言述的寂寞 之境,大抵便如海水之下火焰的暗流涌动吧,却只更含蓄罢了。 于是,百世之下,再无溢荡着纯然的海水或是火焰,东西方美学价值的观照,终也在汇 聚的同时各自沿袭,并对彼此报以最美的敬意。 四、结语 闭上双眼,我可以听见虚像下的真实。站在浩渺无垠的海水之前,流动变幻却又复归沉 静的潮水啊,你的声音包裹着一种唯美深婉的气韵,很轻却很重;立于灼灼燃烧的火焰之旁, 劈啪作响而又轻跃跳动的火苗啊,你的声音冲破了冷烟的荒诞虚亡,宣告着新生的欣喜。睁 开双目,我看见了东方的大儒驾着一叶扁舟,手挽一杯清茶,笑看人生悲喜常态;西方的巨 子挣脱束缚的枷锁,高举一枚象征着自由意志的火炬,恰似火中的凤凰涅槃。东西方美学的 溯源本就不同,自然演化成了后世海水与火焰的形态对立,然而我们到底在中国艺术论的发 展脉络中体味到了上善若水的美意,于西方哲思家的思想演变中感受到了如火的炽热感情, 偶尔也会有海水之美和火焰之烈的相融之处,继而便报以会心一笑。于是倏然发觉,听见什 么、看见什么早已变得不重要的了,美学发于心而感于心,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海水 或是火焰无外是浮生的幻象,唯有心中的审美体验才是真实可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 则种种法灭。因而眼中才有落英缤纷意,耳边才有弦外妙音起。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若这欲望有着一个人间的姓名,那就是美罢。 ①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第 5-6 页,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2 年。 ② 王国维:《唤大地清华》第 62 页,艾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③ 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第 38 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年
那么,不如还世界以原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海水和火焰的较量,又有何妨呢? 浅谈东西方的爱情 吴怡萱 (0930029006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12 那么,不如还世界以原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海水和火焰的较量,又有何妨呢? 浅谈东西方的爱情 吴怡萱 (09300290062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内容提要: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璀璨的明珠。对比之下,东方的爱 情含蓄婉转,西方的爱情奔放直率;东方的爱情隐忍退让,西方的爱情勇敢追求;东方的爱 情是诗人的,是小说家的,讲究用心体会诗画般的境界,西方的爱情是哲学家的,探索爱的 本质。东西方的爱情与恋爱观在当今时代交融碰撞,《爱的艺术》一书给了我对爱情新的认 知,解开了对爱情的困惑。或许当下的我们既应该用西方的爱情观来弥补东方爱情观的空白 获得爱情的途径与智慧,又不能放弃东方爱情的心的诗意体会,最终得到更真挚完满的爱 关键词:爱情观,爱的艺术 宇宙浩瀚,日月星辰,万物流转。然而这滚滚红尘,再没有什么如爱情般绚烂美丽而又 光芒四射,如爱情这般震人心魄、直击灵魂,如爱情这般备受追捧却历久弥新,如爱情这般 令人飞蛾扑火却令人遍体鳞伤,如爱情这般穿越时空、超越生死…… 你听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In vain have I struggled. It will not do. My feelings will not be repressed You must allow me to tell you how ardently I admire and love you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You jump, I jump.” 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词语,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时间里,爱情永恒着自 己的永恒。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了他对于爱情这种性质的解读:意识到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产生了巨大的孤独感,而摆脱这种孤独感,则是所有时代和生活 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要面对的问题。要摆脱这种孤独感,只有通过爱,通过爱情。 “没有爱,人类一天都不可能生存。”弗洛姆如此断言到。正因为那种人类最 深的巨大的不自知的内驱力,让东方和西方的土地上,都流传着爱的神话、唱着爱的 歌谣、诉说着爱的情思 含蓄vs.热烈 该怎样定义东方的爱情呢?含蓄,内敛,隐晦。 或许东方的爱情本不是用来定义,而是用来体会的吧。爱情那么美,妙不可言, 她在皎洁的月光如水,在和睦的春风温柔,在一颗红豆里相思 《诗经》有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睎。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好一个寻寻觅觅,欲语还休!“那美好的人儿啊,你在哪里啊!怎么总是无法
13 内容提要: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璀璨的明珠。对比之下,东方的爱 情含蓄婉转,西方的爱情奔放直率;东方的爱情隐忍退让,西方的爱情勇敢追求;东方的爱 情是诗人的,是小说家的,讲究用心体会诗画般的境界,西方的爱情是哲学家的,探索爱的 本质。东西方的爱情与恋爱观在当今时代交融碰撞,《爱的艺术》一书给了我对爱情新的认 知,解开了对爱情的困惑。或许当下的我们既应该用西方的爱情观来弥补东方爱情观的空白, 获得爱情的途径与智慧,又不能放弃东方爱情的心的诗意体会,最终得到更真挚完满的爱情。 关键词:爱情观,爱的艺术 宇宙浩瀚,日月星辰,万物流转。然而这滚滚红尘,再没有什么如爱情般绚烂美丽而又 光芒四射,如爱情这般震人心魄、直击灵魂,如爱情这般备受追捧却历久弥新,如爱情这般 令人飞蛾扑火却令人遍体鳞伤,如爱情这般穿越时空、超越生死…… 你听——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In vain have I struggled. It will not do. My feelings will not be repressed. You must allow me to tell you how ardently I admire and love you.”i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You jump, I jump.” 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词语,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时间里,爱情永恒着自 己的永恒。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了他对于爱情这种性质的解读:意识到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产生了巨大的孤独感,而摆脱这种孤独感,则是所有时代和生活 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要面对的问题。要摆脱这种孤独感,只有通过爱,通过爱情。 “没有爱,人类一天都不可能生存。”弗洛姆如此断言到。正因为那种人类最 深的巨大的不自知的内驱力,让东方和西方的土地上,都流传着爱的神话、唱着爱的 歌谣、诉说着爱的情思…… 一、含蓄 vs.热烈 该怎样定义东方的爱情呢?含蓄,内敛,隐晦。 或许东方的爱情本不是用来定义,而是用来体会的吧。爱情那么美,妙不可言, 她在皎洁的月光如水,在和睦的春风温柔,在一颗红豆里相思…… 《诗经》有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好一个寻寻觅觅,欲语还休!“那美好的人儿啊,你在哪里啊!怎么总是无法
到达你的所在!”内心的炙热,滚烫的爱恋,不怕道阻且畸的勇气,千言万语俱在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的爱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如大海般深沉广博,以至于 再也看不到江流湖泊 东方的爱情描摹内敛含蓄,以至于经常有所争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一个“君”字,后人遐思无限,有人说是妻子,有人道是友人,无法断 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仿佛可作奉献,后来被人用来形容老师 对学生的无私。似乎这样的朦胧感,使得古典的东方爱情少了一丝造作,多了一番大 气和广博。 相较东方,西方的爱情,直白而大胆,热烈而富有活力 在《圣经》的《雅歌》里一位少女毫不遮掩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情 愿你用嘴唇亲吻我,你的爱情比美酒香甜。你身上有芬芳的香气,你的名字散 发馨香。女孩子怎能不爱你呢?愿你把我带走,让我们飞奔。做我的君王,领我进你 的寝室。我们一起欢乐,开怀畅饮,沐浴在爱河之中。 我爱你,那种爱情的冲动怎么能够抑制?我高唱着爱的赞歌,渴求着你的爱情 的洗礼。 我爱了便是爱了,如被同丘比特射中了心房,或是什么一见钟情,但那已经不 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爱你。奔放如是,单纯如是。 这大抵与西方对于性的态度较为开放有关。早在公元4世纪柏拉图就在《会饮 篇》中大谈特谈人之情欲、爱情等等。 爱情作为生命的象征,必不可少,在西方远不是禁忌之词。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 Venus和 Adonis的爱情阐释了爱情为什么永远有猜疑、恐 惧和悲痛,Eros和 Psyche分分合合昭示了精神之恋与肉体之欲终须结合,赫拉的善 妒告诉人爱的独有与忠贞…… 迎着这样开明的种种,怀抱着爱琴海的传说,西方的爱情是火热的,一下就灼 烧的,是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正如陈果曾被教导的,“爱要勇敢”,西方的 爱情像是少年爽朗的笑,干净、纯洁、直率而美好。 不争vs.追求 “愿你把我带走,让我们飞奔!”,这样的大胆,甚至露骨,几乎完全不能在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找到影子。即使是现代化程度极高的今天,我们的爱情里也很难听 到“我爱你”三个字,东方似乎缺少了一股表白的勇气,感性的私密的个人情感埋葬 在华夏民族的血液里。中国的爱情,多有种“天凉好个秋”的意味。 东方的爱情是没什么自由可言的吧,只要月下老人签了线,生是你的人,死是 你的鬼。几千年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安于此生。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封建社会里面,爱情早已经退为最末的位置。 《孔雀东南飞》中,阿母遣新妇,府吏只得从之,到头来竟是殉情。 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 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每每读至此,都感受到东方爱情里那种深深的隐忍、退让 这个古老的民族面对爱情不争不夺,唯独在自己内心深处铭记着自己的爱人
14 到达你的所在!”内心的炙热,滚烫的爱恋,不怕道阻且畸的勇气,千言万语俱在其 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的爱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如大海般深沉广博,以至于 再也看不到江流湖泊…… 东方的爱情描摹内敛含蓄,以至于经常有所争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一个“君”字,后人遐思无限,有人说是妻子,有人道是友人,无法断 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仿佛可作奉献,后来被人用来形容老师 对学生的无私。似乎这样的朦胧感,使得古典的东方爱情少了一丝造作,多了一番大 气和广博。 相较东方,西方的爱情,直白而大胆,热烈而富有活力。 在《圣经》的《雅歌》里一位少女毫不遮掩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情—— 愿你用嘴唇亲吻我,你的爱情比美酒香甜。你身上有芬芳的香气,你的名字散 发馨香。女孩子怎能不爱你呢?愿你把我带走,让我们飞奔。做我的君王,领我进你 的寝室。我们一起欢乐,开怀畅饮,沐浴在爱河之中。 我爱你,那种爱情的冲动怎么能够抑制?我高唱着爱的赞歌,渴求着你的爱情 的洗礼。 我爱了便是爱了,如被同丘比特射中了心房,或是什么一见钟情,但那已经不 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爱你。奔放如是,单纯如是。 这大抵与西方对于性的态度较为开放有关。早在公元 4 世纪柏拉图就在《会饮 篇》中大谈特谈人之情欲、爱情等等。 爱情作为生命的象征,必不可少,在西方远不是禁忌之词。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 Venus 和 Adonis 的爱情阐释了爱情为什么永远有猜疑、恐 惧和悲痛,Eros 和 Psyche 分分合合昭示了精神之恋与肉体之欲终须结合,赫拉的善 妒告诉人爱的独有与忠贞…… 迎着这样开明的种种,怀抱着爱琴海的传说,西方的爱情是火热的,一下就灼 烧的,是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正如陈果曾被教导的,“爱要勇敢”,西方的 爱情像是少年爽朗的笑,干净、纯洁、直率而美好。 二、不争 vs.追求 “愿你把我带走,让我们飞奔!”,这样的大胆,甚至露骨,几乎完全不能在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找到影子。即使是现代化程度极高的今天,我们的爱情里也很难听 到“我爱你”三个字,东方似乎缺少了一股表白的勇气,感性的私密的个人情感埋葬 在华夏民族的血液里。中国的爱情,多有种“天凉好个秋”的意味。 东方的爱情是没什么自由可言的吧,只要月下老人签了线,生是你的人,死是 你的鬼。几千年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安于此生。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封建社会里面,爱情早已经退为最末的位置。 《孔雀东南飞》中,阿母遣新妇,府吏只得从之,到头来竟是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 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每每读至此,都感受到东方爱情里那种深深的隐忍、退让…… 这个古老的民族面对爱情不争不夺,唯独在自己内心深处铭记着自己的爱人
誓不背叛。 爱情受制于现实的悲哀,为东方的爱情故事披上一层凄美一一我爱你,可借不 能在一起。这样的爱情美在其悲剧性,似乎爱情也被毁灭来给人看 当浓情蜜意、风月无边时,我们未留下只字片语,唯有失去爱情才开始追溯、 思念,唯有得不到的爱情才留下扼腕叹息…… 苏轼一首《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丧妻之痛深入心髓;归有光一篇《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淡淡地流露出对爱妻的怀念:更有陆游和唐琬“错 错错,莫莫莫”的追悔莫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厮守… 东方爱情的叹惋是根植于东方深深的文化土壤的。与自我的爱情对抗的是家长 封建的礼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教条……我们太渺小,无力对抗,也从未想 过反抗,爱情在古典的爱情里卑微如是。我们太羞涩,吝啬表达自己对爱情炙热的向往, 吝啬直接赞美爱情和爱人,我们只是不断地在爱情的悲剧里不争,在时光匆匆之后,吟 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东方爱情的悲剧比 比皆是,只能将爱退到心里小小角落,最终以死而告终,留下残恨之美,徒有牛郎织 女七夕相会;西方的爱情却有更多的追求与勇气 骑士穿着铠甲,手握宝剑,斩荆劈棘,杀掉喷火的巨龙,战胜女巫的魔法,贏 得高高城堡中公主的心。这是西方爱情才有的经典桥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似乎在一开始,骑士就注定要为爱情付出一切! 苏格兰民间诗人曾说“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什么?是没有黎明的长夜!”;“爱情、希望、 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爱情值得 盛赞的,是人生最值得期待的财富和美丽际遇 这种期许,使得西方的爱情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爱的标准,探索着爱的真谛。 相较而言,东方对于爱,则较为空白。 圣经诉说着爱的真谛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西方的爱情拥有自己的教义,而这样的教义本身似乎就告诉上帝的子民们爱以 及爱情是需要付出的,是需要努力的,是需要不断追求的。 诗画vs.理念 翻开重重五千年中国思想史,我们很难找到爱情的只言片语,较多的是指导婚 姻的三纲五常。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诚如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东方文化对于爱情和婚姻往往是不加区分的,结婚生子,男耕女织,这些才是 现世。《礼记》有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孔 子曰:“食、色,性也。”。弗学而能,就是无师自通。性也,就是这些是本性。爱情, 这不是就是人的本能么?无所谓学,也就无所传授,也没有知识。这是无需探讨的领域,与
15 誓不背叛。 爱情受制于现实的悲哀,为东方的爱情故事披上一层凄美——我爱你,可惜不 能在一起。这样的爱情美在其悲剧性,似乎爱情也被毁灭来给人看。 当浓情蜜意、风月无边时,我们未留下只字片语,唯有失去爱情才开始追溯、 思念,唯有得不到的爱情才留下扼腕叹息…… 苏轼一首《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丧妻之痛深入心髓;归有光一篇《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淡淡地流露出对爱妻的怀念;更有陆游和唐琬“错 错错,莫莫莫”的追悔莫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厮守…… 东方爱情的叹惋是根植于东方深深的文化土壤的。与自我的爱情对抗的是家长, 封建的礼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教条……我们太渺小,无力对抗,也从未想 过反抗,爱情在古典的爱情里卑微如是。我们太羞涩,吝啬表达自己对爱情炙热的向往, 吝啬直接赞美爱情和爱人,我们只是不断地在爱情的悲剧里不争,在时光匆匆之后,吟 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东方爱情的悲剧比 比皆是,只能将爱退到心里小小角落,最终以死而告终,留下残恨之美,徒有牛郎织 女七夕相会;西方的爱情却有更多的追求与勇气。 骑士穿着铠甲,手握宝剑,斩荆劈棘,杀掉喷火的巨龙,战胜女巫的魔法,赢 得高高城堡中公主的心。这是西方爱情才有的经典桥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似乎在一开始,骑士就注定要为爱情付出一切! 苏格兰民间诗人曾说“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什么?是没有黎明的长夜!”;“爱情、希望、 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爱情值得 盛赞的,是人生最值得期待的财富和美丽际遇。 这种期许,使得西方的爱情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爱的标准,探索着爱的真谛。 相较而言,东方对于爱,则较为空白。 圣经诉说着爱的真谛——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西方的爱情拥有自己的教义,而这样的教义本身似乎就告诉上帝的子民们爱以 及爱情是需要付出的,是需要努力的,是需要不断追求的。 三、诗画 vs.理念 翻开重重五千年中国思想史,我们很难找到爱情的只言片语,较多的是指导婚 姻的三纲五常。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诚如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东方文化对于爱情和婚姻往往是不加区分的,结婚生子,男耕女织,这些才是 现世。《礼记》有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孔 子曰:“食、色,性也。”。弗学而能,就是无师自通。性也,就是这些是本性。爱情, 这不是就是人的本能么?无所谓学,也就无所传授,也没有知识。这是无需探讨的领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