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班级:生物工程1101 (第五讲) 章节标题: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酵母茵 目的要求:1.了解衣原体及螺旋体的形态特征。 2.了解真菌的分布及掌握其细胞构造。 3.对放线茵有初步的认识,掌握其细胞的形态构造。 教学重点:1.衣原体的两种细胞类型 2.真菌的细胞构造 教学难点:衣原体及真菌的细胞构造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及讨论法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 1.衣原体及螺旋体的形态特征 15分钟 2.真菌的细胞构造 60分钟 3.酵母菌的概述及形态结构 20分钟 4.小结 5分钟 主讲教师:赵萌萌 授课日期:2013年3月12日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四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到包括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还有螺旋体在内 的四种原核微生物。书上只有三种,但螺旋体也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一种原核微生 物。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代谢能力差、主要的生存方式是细胞内寄生。由于它们 具有致病性,类似病毒,但结构又接近于细菌,所以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 核生物 一、支原体(Mycoplasma) 最早1898年是从患胸膜肺炎的病牛体中分离出来的,当时称PP0(胸膜肺 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mia organism)。1967年,日本学者土居养二等发现 患“丛枝病”的桑树、马铃薯、矮牵牛和泡桐的韧皮部中常有相应的支原体,从 此发现了植物支原体病原。目前,一般把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0)。支 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往往成分枝的丝状体, 所以人们称它为支原体。 它是目前已知的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微生 物。 支原体特点: 支原体b0.1-0.25um(光镜下勉强可见) 缺乏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呈长短不一的丝状及分枝 状,细胞膜内外两层为蛋白质,中层为类脂和胆固醇,这是其它原核生物少有的。 “油煎蛋”状南落,小(0.1-1.0mm) 二分裂,有时也出芽繁殖 能在含血清、酵母膏或胆留醇等营养丰富的人工培养基上独立生长(体外培 养条件苛刻) 支原体对热及干燥抵抗力弱,45℃,30min即可被杀死。 对能与核糖体、细胞膜结合的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敏感 许多支原体能引起动物(牛、绵羊、山羊、猪、禽和人类)的病害: 类支原体则可引起桑、稻、竹和玉米等的矮缩病、黄化病(翠菊)及丛枝病 (泡桐)及组织坏死(橡胶褐皮病):
些腐生的支原体常常分布在污水、土壤或堆肥中:在受污染的组织培养液 中,也常找到支原体的踪迹。一些支原体是动物、植物的病原菌,如牛的传染 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无乳支原体引起绵羊、山羊的缺乳症:肺炎 支原体能引起人的非碘性肺炎。 支原体和我们前面讲过的L型细菌同为无壁细菌,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 L型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与原菌相关,常可以回复 细胞膜含高浓度同醇 细胞膜不含固醇 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 大多需高渗培养 生长慢,菌落小, 南落稍大, 直径0.1-0.3mm 直径0.5-1.0mmm 根据对固醇的需要,分为两个类群 需固醇类群:支原体属、厌氧支原体、螺原体属、尿支原体属 不需固醇类群:无胆甾原体属、热原体属 二、立克次氏体 1909年,美国医生立克次研究落矶山班疹伤寒,首先发现的。第二年,他 不幸因感染班疹伤寒而罹难。为了纪念他,把这类病原体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类似细菌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 核微生物,具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 它一向被认为只是动物的寄生物,可是,1972年L.M.Windsor在患棒叶病 的三叶草和长春花的韧皮部中发现了寄生于植物细胞中的立克次氏体,被称作类 立克次氏体。 为什么说它是专性活细胞寄生物? 体内酶系不完全,一些必需的养料需从宿主细胞获得: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 膜疏松,使它们有可能容易从宿主细胞获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一旦离 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 他是如何感染人或其他动物的呢? 因为它主要寄生在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体内,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
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三、衣原体 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及助手张晓楼等人首次分离到沙眼的 病原体。但是在1970年以前人们一直把它误认为是大型病毒,实际上它更接近 于细菌而不是病毒。 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相似,比立克次氏体稍小。书上的对衣原体的定义中说 它是能量寄生型原核生物,这是因为衣原体具有一定的独立代谢能力,但生物合 成能力差,它缺乏ATP再生体系,不能磷酸化葡萄糖或代谢葡萄糖,但另一方面 它们却能吸收寄主细胞的ATP和辅酶A。因此,衣原体必须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 从寄主细胞获得能量才能生活。所以称为“能量寄生物”。 在这里让大家重点了解的是:衣原体的大小两种细胞类型 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elementory body),它是一种非生长型、不能 运动的球状细胞,直径小于0.4μm,有坚韧的细南型细胞壁,中央有致密的类 核结构RNA/DNA=1。 无感染力的个体,称作始体(initial body),又称网状体,它是由原体经 过空气传播进入宿主细胞后转化而成的。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 直径达11.5μm,生长型细胞,无致密类核结构,RNA/DNA=3 由原体转变而成的始体通过二等分裂的方式在宿主的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微 菌落,随后大量的子细胞又分化成较小而厚壁的感染性原体,一旦宿主细胞破裂, 原体又可重新感染新的细胞。 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不同的是他不经过节肢动物,而是在脊椎动物之间直接 侵入寄主细胞,能感染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如:沙眼衣原体为人类沙眼、埃 及眼病(开始是结膜炎并导致失明)的病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是性病淋 巴肉芽肿的病原体。 人类沙眼主要是通过共用毛巾等间接接触传播。首先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一 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形成包涵体(原体二分裂后形成的微菌落)→原体导致 局部炎症·早期症状是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 膜瘢痕、眼脸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彪响视力或致官。 沙眼治愈后还会再次感染,没有特殊性的预防方法。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
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治疗可用金霉素、氣霉素等抗生素。 四、螺旋体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 生素等药物敏感等抓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4L.5℃经1h死亡,在 50℃时5min死亡:在血液中,4℃置3d后可死亡。离体后1~2h将死亡。对常用 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数分钟就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 素或砷剂均敏感。我们常听说的梅毒就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疾病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获得性 性接触传播 先天性 母体→胎盘→胎儿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上一章我们者重介绍的内容,这是因为细菌在微生 物学中非常重要,曾是微生物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我们通常只重视原核生 物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实际上真核微生物在这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如寄生性的原生动物冈比亚布氏锥虫,它是非洲昏睡病的原因。它侵害神经 系统,使受害者出现虚弱、头痛、情感冷漠、消瘦、昏睡和昏迷等症状,并在几 年后死亡。因此,细菌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是对真核微生物也应该有一定的了 解。 真核微生物,顾名思义一它是具有真正的由膜包裹的细胞核,能进行有丝 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并且还有内质网等内膜结构的 微小生物。它包括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 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对比可以发现,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比原核细胞要复杂 得多。而且真核微生物的种类约占微生物总数的95%以上。从个体形态、群体形 态、营养吸收、代谢类型、代谢产物、遗传特性、和生态分布诸方血,真核微生 物都展现出一幅多样化的画面。 我们通常说的真菌,例如木耳、蘑菇以及各种菌类它是不是就是真核微生物 呢,答案是它们是真核微生物,但只是当中小小的一部分。完整的真核微生物包 括植物界的显微藻类,动物界的原生动物还有被我们成为菌物界的粘菌、假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