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 课程类别(必,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体课程: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节能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 授课时间:116周星期一3-4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7B-410 授课对象:2020级能源与动力工程1、2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尹辉斌副教授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前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教师办公室(12L301)进行答疑:(3)电子邮件、微信、QQ、 电话联系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大学化学》,金继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2版。教学参考资料:(1)《化学与能源》,潘鸿章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1版:(2)《化学与生活》,杨文、邱丽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第1版。 课程简介:大学化学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基础化学知识,以及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能源、环 境、材料、生命科学等一些社会问题,拓宽知识面,并注意结合工科特点,跟踪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 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化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应用,为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化学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1: 1-2掌握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复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获得较强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实验技杂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必需 和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
1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 节能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 授课时间: 1-16 周 星期一 3-4 节 授课地点: 松山湖校区 7B-410 授课对象: 2020 级能源与动力工程 1、2 班 开课学院: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尹辉斌/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前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教师办公室(12L301)进行答疑;(3)电子邮件、微信、QQ、 电话联系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大学化学》,金继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 2 版。教学参考资料:(1)《化学与能源》,潘鸿章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 1 版;(2)《化学与生活》,杨文、邱丽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第 1 版。 课程简介:大学化学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基础化学知识,以及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能源、环 境、材料、生命科学等一些社会问题,拓宽知识面,并注意结合工科特点,跟踪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 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化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应用,为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化学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获得较强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实验技 1-2 掌握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复 杂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必需 1. 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
能,能在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以化学的观 的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等自然科 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点观察物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 学知识并运用其对能源动力领域中工 法分析和解决能源、环境、材料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程问题进行原理描述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 在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核心内容的过程中,注 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力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能 重化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交叉和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 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 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研究及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目标3: 71理解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社会可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与 了解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和影响,认识 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 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 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专业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授课 学时 教学模式(线 支撑课 次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作业安排 教师 数 教学方法 上线下) 程目标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 重点: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稀溶液的依数性: 学生阅读化学科学发 难点:溶液的依数性 优学院直播 绪论、物质 展史等参考资料,围 尹辉斌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化学史的演变过程、历代科学 线上 /录播、微信 目标一 的聚集状态 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 家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热爱其所学的专业,培养学 群辅助教学 的作用、能源与动力 生的爱国精神 工程专业对相关化学
2 能,能在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以化学的观 点观察物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 法分析和解决能源、环境、材料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的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等自然科 学知识并运用其对能源动力领域中工 程问题进行原理描述复杂工程问题。 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在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核心内容的过程中,注 重化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交叉和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 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 力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能 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 研究及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目标 3: 了解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和影响,认识 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7-1 理解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与 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 授课 教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模式(线 上/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绪论、物质 的聚集状态 尹辉斌 2 重点: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溶液的依数性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化学史的演变过程、历代科学 家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热爱其所学的专业,培养学 生的爱国精神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 学生阅读化学科学发 展史等参考资料,围 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能源与动力 工程专业对相关化学 目标一
知识的需求以及自己 对《大学化学》课程 的认识,撰写500字 以上的文献综述 优学院直播 热力学第 重点: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难点: 课后作业:教材P16 尹辉斌 2 线上 录播、微信 目标一 定律基础 焓、热容概念的理解 第4、5题 群辅助教学 优学院直播 重点:反应进度、反应热、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 3 热化学定理 尹辉斌 2 线上 /录播、微信 目标二 难点:反应进度及反应热的理解和计算 群辅助教学 热化学基本 重点:盖斯定律、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计算: 优学院直播 课后作业:教材P43 4 数据与反应 尹辉斌 2 难点: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 线上 /绿播、微信 目标二 第7、18、20、22题 焓变的计算 过程的焓变 群辅助教学 优学院直播 热力学第二 重点:过程的方向性、熵的定义、卡诺定理: 尹辉斌 2 线上 /录播、微信 目标一 定律基础 难点:过程的自发性,熵的理解 群辅助教学 优学院直播 热力学过程 重点: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熵判据、熵变的 6 尹辉斌 线上 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难点:熵变的计算 录播、微信 目标一 判据 群辅助教学 重点:热力学基本方程、亥姆霍兹函数A及判据、吉 化学反应的 课后作业:教材P74 尹辉斌 布斯函数G及判据、化学势:难点:霍兹函数A及判 线下 课堂讲授 方向和限度 第6、11、12、18题 目标二 据、吉布斯函数G及判据、化学势的计算及判据
3 知识的需求以及自己 对《大学化学》课程 的认识,撰写 500 字 以上的文献综述 2 热力学第一 定律基础 尹辉斌 2 重点: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难点: 焓、热容概念的理解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课后作业:教材 P16 第 4、5 题 目标一 3 热化学定理 尹辉斌 2 重点:反应进度、反应热、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反应进度及反应热的理解和计算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目标二 4 热化学基本 数据与反应 焓变的计算 尹辉斌 2 重点:盖斯定律、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计算; 难点: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 过程的焓变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课后作业:教材 P43 第 7、18、20、22 题 目标二 5 热力学第二 定律基础 尹辉斌 2 重点:过程的方向性、熵的定义、卡诺定理; 难点:过程的自发性,熵的理解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目标一 6 热力学过程 判据 尹辉斌 2 重点: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熵判据、熵变的 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难点:熵变的计算 线上 优学院直播 /录播、微信 群辅助教学 目标一 7 化学反应的 方向和限度 尹辉斌 2 重点:热力学基本方程、亥姆霍兹函数 A 及判据、吉 布斯函数 G 及判据、化学势;难点:霍兹函数 A 及判 据、吉布斯函数 G 及判据、化学势的计算及判据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74 第 6、11、12、18 题 目标二
重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标准平衡常数:难 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课程思政点:结合课程内 化学平衡基 容涉及到的名人定律,介绍相关名人的科学成果,同 尹辉斌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础 时传播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勤奋、精益求精、实践创新 的工匠精神 化学平衡的 重点:化学反应等温式、△,Gm9和e的理解与计算: 9 尹辉斌 2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判据 难点:利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混合物计算、各种因素 化学平衡的 课后作业:教材P90 10 尹辉斌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平衡移动原理:难点:化学 线下 课堂讲授 计算 目标二 第3、6、12、14题 平衡的移动 相平衡与相 里点:相律、相平衡原理、典型单组分系统相图:难 11 尹辉斌 2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律 点:克拉贝龙方程式的理解及应用 重点及难点:典型二组分系统(液-气、液-液、液 课后作业:教材P114 12 典型相图 尹辉斌 2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固)相图 第3、6、9题 13 化学动力学 重点及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 尹辉斌 2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基础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及 重点及难点: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确定、温 14 尹辉斌 2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其特征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及难点: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 课堂讲授 15 化学与社会 尹辉斌 2 课程思政点:结合化学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联系, 线下 学生阅读《化学与能 目标三 小组讨论 线下扩展知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能源交叉行业的 源》、《化学与生活》
4 8 化学平衡基 础 尹辉斌 2 重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标准平衡常数;难 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课程思政点:结合课程内 容涉及到的名人定律,介绍相关名人的科学成果,同 时传播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勤奋、精益求精、实践创新 的工匠精神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9 化学平衡的 判据 尹辉斌 2 重点:化学反应等温式、△rGm Θ和 KΘ 的理解与计算; 难点:利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10 化学平衡的 计算 尹辉斌 2 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混合物计算、各种因素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平衡移动原理;难点:化学 平衡的移动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90 第 3、6、12、14 题 目标二 11 相平衡与相 律 尹辉斌 2 重点:相律、相平衡原理、典型单组分系统相图;难 点:克拉贝龙方程式的理解及应用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12 典型相图 尹辉斌 2 重点及难点:典型二组分系统(液–气、液–液、液– 固)相图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114 第 3、6、9 题 目标二 13 化学动力学 基础 尹辉斌 2 重点及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一 14 速率方程及 其特征 尹辉斌 2 重点及难点: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确定、温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15 化学与社会 尹辉斌 2 重点及难点: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 课程思政点:结合化学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联系, 线下扩展知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能源交叉行业的 线下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 学生阅读《化学与能 源》、《化学与生活》 目标三
兴趣,鼓舞学生的科学奋斗精神 等参考资料,参与“化 学与其他学科、专业 的相关性”课堂讨论 16 复习 尹辉斌 2 复习归纳课程知识点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三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权重(%)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作业 考试 文献综述 目标一 1-2 15 30 0 45 目标二 2-1 15 30 0 45 目标三 7-1 5 0 5 10 总计 35 60 5 100 备注:)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3次(或6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这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录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年2月10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部晚娟 日期:2022年2月25日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5
5 兴趣,鼓舞学生的科学奋斗精神 等参考资料,参与“化 学与其他学科、专业 的相关性”课堂讨论 16 复 习 尹辉斌 2 复习归纳课程知识点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三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权重(%) 作业 考试 文献综述 目标一 1-2 15 30 0 45 目标二 2-1 15 30 0 45 目标三 7-1 5 0 5 10 总计 35 60 5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 3 次(或 6 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录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 年 2 月 10 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2022 年 2 月 25 日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