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齿轮传动 1.在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计算中,对于下列参数和尺寸应标准化的有_(1)、(6):应 圆整的有(5)、(9):没有标准的化也不应圆整的有(2)、(3)、(4)、(7)、 (1)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皿;(2)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m (3)分度圆直径d;(4)齿顶圆直径d4(5)齿轮宽度B (6)分度圆压力角a:(7)斜齿轮螺旋角β:(⑧)变为系数x (9)中心距a (10)齿厚s 2.材料为20Cr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2 (1)整体淬火:(2)渗碳淬火:(3)调质:(4)表面淬火 将材料为45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为6级精度硬齿面直齿圆柱外齿轮,该齿轮制造工艺顺 序应是(1)为宜 (1)滚齿、表面淬火、磨齿:(2)滚齿、磨齿、表面淬火 (2)表面淬火、滚齿、磨齿:(4)滚齿、调质、磨齿 4.在下列措施中,(2)不利于减轻和防止齿面点蚀发生 (1)提高齿面硬度:(2)采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3)降低齿面粗糙度值;(4)采用较大的变位系数 5.一对正确啮合的标准渐开线齿轮做减速传动时,如两轮的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均相 同,则齿根弯曲应力(1 (1)6F1>0F2:(2)0F1=0F2:(3)0H<0F2 6.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的模数m1=5mm,齿数Z1=30;齿轮2的模 数m2=3mm,齿数Z2=50,则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的乘积 YEars(1) Y Fa2 Sa2 (1)大于;(2)等于;(3)小于;(4)不一定大于、等于或小于 7.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 失效。 (1)胶合(2)磨粒磨损(3)齿面点蚀(4)轮齿折断 8.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 (1)齿面要硬齿芯要韧(2)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3)齿面要软齿芯要脆(4)齿面要软齿芯要硬 9.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1)小端模数(2)大端端面模数(3)齿宽中点法面模数(4)齿宽中点的平均模数
第 1 章 齿轮传动 1. 在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计算中,对于下列参数和尺寸应标准化的有 (1)、(6) ;应 圆整的有 (5)、(9) ;没有标准的化也不应圆整的有 (2)、(3)、(4)、(7)、 (8)、(10) 。 (1)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 mn;(2)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 mt; (3) 分度圆直径 d; (4)齿顶圆直径 da; (5) 齿轮宽度 B; (6)分度圆压力角α;(7)斜齿轮螺旋角β;(8) 变为系数 x; (9)中心距 a; (10)齿厚 s 2.材料为 20Cr 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 (2) 。 (1)整体淬火;(2)渗碳淬火;(3)调质;(4)表面淬火 3.将材料为 45 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为 6 级精度硬齿面直齿圆柱外齿轮,该齿轮制造工艺顺 序应是 (1) 为宜。 (1) 滚齿、表面淬火、磨齿;(2)滚齿、磨齿、表面淬火; (2) 表面淬火、滚齿、磨齿;(4)滚齿、调质、磨齿 4.在下列措施中, (2) 不利于减轻和防止齿面点蚀发生。 (1) 提高齿面硬度;(2)采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3)降低齿面粗糙度值;(4)采用较大的变位系数 5.一对正确啮合的标准渐开线齿轮做减速传动时,如两轮的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均相 同,则齿根弯曲应力 (1) 。 (1) F1 F2 ; (2) F1 = F2 ;(3) F1 F2 6.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 1 的模数 m1 = 5mm,齿数Z1 = 30 ;齿轮 2 的模 数 m2 = 3mm,齿数Z2 = 50 ,则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的乘积 YFa1YSa1 (1) YFa2YSa2 (1)大于;(2)等于;(3)小于;(4)不一定大于、等于或小于 7.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 失效。 (1)胶合 (2)磨粒磨损 (3)齿面点蚀 (4)轮齿折断 8.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 。 (1)齿面要硬 齿芯要韧 (2)齿面要硬 齿芯要脆 (3)齿面要软 齿芯要脆 (4)齿面要软 齿芯要硬 9.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 (1)小端模数(2)大端端面模数(3)齿宽中点法面模数(4)齿宽中点的平均模数
10.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 力的关系是_ ( oH <OH2 (3)m>σ 第2章V带传动 选择与填空 1.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 (1)带的紧边拉力(2)带和带轮接触面的摩擦力(3)带的预紧力 2.下列普通V带中以 型带的截面尺寸为最小。 (1)A(2)C(3) (4)Z 3.Ⅴ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40°带轮的轮槽角应 (1)大于(2)等于(3)小于 4.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 的关系是 VI=V2=1 VI>V>V2 5.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1)带的预紧力不够 (2)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3)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4)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6.带传动打滑总是 (1)在小轮上先开始(2)在大轮上先开始(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7.用_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1)适当增大预紧力 (2)增大轴间距 (3)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4)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8.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1)带的型号(2)带的速度(3)主动轮转速(4)传动比 9.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F和松边拉力F2满足关系 (1)F2(2)F-F2=F(3)F=e(4)F+F=F 10.若将传动比不为1的平带传动的中心距减少1/3,带长做相应调整,而其它条件不变, 则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3) (1)增大(2)不变(3)降低
10.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 1 用 45 钢调质,从动轮 2 用 45 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 力的关系是 。 ( ) ( ) ( ) 1 H1 H 2 2 H1 = H 2 3 H1 H 2 第 2 章 V 带传动 一、 选择与填空 1.平带、V 带传动主要依靠 传递运动和动力。 (1)带的紧边拉力 (2)带和带轮接触面的摩擦力 (3)带的预紧力 2.下列普通 V 带中以 型带的截面尺寸为最小。 (1) A (2) C (3) E (4) Z 3.V 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 40°带轮的轮槽角应 40°。 (1)大于 (2)等于 (3) 小于 4.带传动中, 1 v 为主动轮圆周速度、 2 v 为从动轮圆周速度、 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 的关系是 。 ( ) ( ) ( ) ( )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v = v = v v v v v v v v = v v 5.带传动工作时 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 (1)带的预紧力不够 (2)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3)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4)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6.带传动打滑总是 。 (1)在小轮上先开始 (2)在大轮上先开始 (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7.用 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1)适当增大预紧力 (2)增大轴间距 (3)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 (4)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8.V 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 (1) 带的型号 (2)带的速度 (3)主动轮转速 (4)传动比 9.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 F1 和松边拉力 F2 满足关系 (2) 。 (1)F1 =F2 (2)F1 - F2 = Fe (3)F1 /F1 =e fα (4)F1 +F2 =F0 10. 若将传动比不为 1 的平带传动的中心距减少 1/3,带长做相应调整,而其它条件不变, 则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 Fec (3) 。 (1) 增大 (2)不变 (3)降低
第3章滚动轴承补充习题 1.说明下列型号滚动轴承的类型、内径、公差登记、直径系列和结构特点。6305、5316 N316/P6、30306、6306/P5、30206。并指出其中具有下列特征的轴承: (1)径向承载能力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2) (2)轴向承载能力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2) (3)极限转速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2) (4)公差等级最高的轴承有(1): (5)承受轴向径向联合载荷的能力最高的轴承有(1) (1)1种(2)2种(3)3种(4)4种 2.若一对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537000转,则该轴承所受的当量动载荷_(1)基 本额定动载荷。 (1)大于(2)等于(3)小于 3.向心推力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与(4)有关 (1)轴承宽度(2)滚动体数目(3)轴承的载荷角(4)轴承的接触角 4.滚动轴承都有不同的直径系列(如:轻、中、重等)。当两向心轴承代号中仅直径系列 不同时,这两轴承的区别在于(2 (1)内、外径都相同,滚动体数目不同(2)内径相同,外径和宽度不同 (2)内、外径都相同,滚动体大小不同(2)外径相同,内径和宽度不同 5.在保证轴承工作能力的条件下,调心轴承内、外圈轴线间可倾斜的最大角度为(4) 而深沟球轴承内、外圈轴线间可倾斜的最大角度为(2)。 (1)3~4′(2)8′~16′(3)1°~2°(4)2°~3° 6.轴向载荷的存在对向心推力轴承径向承载能力的影响是 (1)提高承载能力(2)降低承载能力(3)无影响(4)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承载能力 7.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1)滚动体破裂(2)滚道磨损(3)滚动体与滚道工作表面产生疲劳点蚀(4)滚动 体与外圈间产生胶合 8,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
第 3 章 滚动轴承补充习题 1.说明下列型号滚动轴承的类型、内径、公差登记、直径系列和结构特点。6305、5316、 N316/P6、30306、6306/P5、30206。并指出其中具有下列特征的轴承: (1) 径向承载能力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 (2) ; (2)轴向承载能力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 (2) ; (3)极限转速最高和最低的轴承有 (2) ; (4)公差等级最高的轴承有 (1) ; (5)承受轴向径向联合载荷的能力最高的轴承有 (1) 。 (1)1 种 (2)2 种 (3)3 种 (4)4 种 2.若一对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 537000 转,则该轴承所受的当量动载荷 (1) 基 本额定动载荷。 (1)大于 (2)等于 (3)小于 3.向心推力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与 (4) 有关。 (1) 轴承宽度 (2)滚动体数目 (3)轴承的载荷角 (4)轴承的接触角 4.滚动轴承都有不同的直径系列(如:轻、中、重等)。当两向心轴承代号中仅直径系列 不同时,这两轴承的区别在于 (2) 。 (1) 内、外径都相同,滚动体数目不同 (2)内径相同,外径和宽度不同 (2) 内、外径都相同,滚动体大小不同 (2)外径相同,内径和宽度不同 5.在保证轴承工作能力的条件下,调心轴承内、外圈轴线间可倾斜的最大角度为 (4) , 而深沟球轴承内、外圈轴线间可倾斜的最大角度为 (2) 。 (1) 3 ~ 4 (2) 8 ~ 16 (3) 1 ~ 2 (4) 2 ~ 3 6.轴向载荷的存在对向心推力轴承径向承载能力的影响是: (4) 。 (1)提高承载能力(2)降低承载能力(3)无影响 (4)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承载能力 7.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1)滚动体破裂 (2)滚道磨损 (3)滚动体与滚道工作表面产生疲劳点蚀 (4)滚动 体与外圈间产生胶合 8,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
(1)在额定动负荷作用下,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2)在标准试验负荷作用下,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3)同一批轴承进行寿命试验中,95%的轴承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4)同一批轴承进行寿命试验中,破坏概率达10%时所对应的寿命 .滚动轴承额定寿命与额定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为L=(C),其中称为寿命指数,对于 滚子轴承和球轴承分别为 (1)和3(2)和 (3)和 (4)和3 10.滚动轴承的额定静负荷是指 (1)使滚动体和滚道不致发生破坏的最大负荷 (2)使滚道表面塑性变形为滚动体直径万分之一时的负荷 (3)轴承在应力最大的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滚动体与滚道总永久变形量为滚动体直径万 分之一时的负荷 (4)使90%的轴承滚道与滚动体变形量小于滚动体直径万分之一时的负荷 第失意滑动抽承 1.宽径比B/d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B/d (1)1~10(2)0.1~1(3)0.4~2(4)3~5 2.巴氏合金通常用于作滑动轴承的 (1)轴套(2)轴承衬(3)含油轴瓦(4)轴承座 3.()不是滑动轴承的特点。 (1)启动力矩小(2)对轴承材料要求高(3)供油系统复杂(4)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 4.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_之比。 (1)直径间隙A与公称直径(2)半径间隙δ与公称直径 (3)最小间隙hm与直径间隙A(4)最小间隙hm与公称直径 5.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m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最有 效的是 (1)增大相对间隙(2)增大供油量(3)减少轴承的宽径比B(4)换用粘度较低 的润滑油 6.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值的主要目的是 (1)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2)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3)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4)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
(1)在额定动负荷作用下,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2)在标准试验负荷作用下,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3)同一批轴承进行寿命试验中,95%的轴承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 (4)同一批轴承进行寿命试验中,破坏概率达 10%时 所对应的寿命 9.滚动轴承额定寿命与额定动负荷之间的关系为 = P C L ,其中 称为寿命指数,对于 滚子轴承和球轴承分别为 。 (1) 3 10 3 和 (2) 3 10 10 3 和 (3) 10 3 3 10 和 (4) 3 3 10 和 10.滚动轴承的额定静负荷是指 。 (1)使滚动体和滚道不致发生破坏的最大负荷 (2)使滚道表面塑性变形为滚动体直径万分之一时的负荷 (3)轴承在应力最大的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滚动体与滚道总永久变形量为滚动体直径万 分之一时的负荷 (4)使 90%的轴承滚道与滚动体变形量小于滚动体直径万分之一时的负荷 第 4 章 滑动轴承 1.宽径比 B/d 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 B/d == (3) 。 (1)1~10 (2) 0.1~1 (3) 0.4~2 (4) 3~5 2.巴氏合金通常用于作滑动轴承的 (2) 。 (1)轴套 (2)轴承衬 (3)含油轴瓦 (4)轴承座 3. (1) 不是滑动轴承的特点。 (1)启动力矩小 (2)对轴承材料要求高 (3)供油系统复杂(4)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 4.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之比。 (1)直径间隙 与公称直径 (2)半径间隙 与公称直径 (3)最小间隙 min h 与直径间隙 (4)最小间隙 hmin 与公称直径 5.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 h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最有 效的是 。 (1)增大相对间隙 (2)增大供油量 (3)减少轴承的宽径比 d B (4)换用粘度较低 的润滑油 6.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 p 值的主要目的是 。 (1)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2)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3)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 (4)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
7.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值的主要目的是 (1)防止轴承因过度发热而产生胶合(3)防止轴承过度磨损 (2)防止轴承因发热而产生塑性变形 8.向心轴承的偏心距e,随着而减少。 (1)轴颈转速n的增大或负荷F的增大(2)轴颈转速n的增大或负荷F的减少 (3)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负荷F的增大(4)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负荷F的减少 9.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宽径比B/d取得较大,则_ (1)轴承端泄量少,承载能力低,温升低(2)轴承端泄量少,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3)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4)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10.向心滑动轴承的相对间隙φ,通常是根据_进行选择。 (1)轴承载荷F和轴颈d (2)润滑有的粘度刀和轴承的转速n (3)轴承的平均压强p和润滑油的粘度n(4)轴承的平均压强p和轴颈的圆周速度v 第5章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选择与填空 1.设计键联接时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4)按标准选择。 (1)所传递转矩的大小(2)所传递功率的大小(3)轮毂的长度(4)轴的直径 3.在载荷性质相同时,导向平键联接的许用压力取得比普通平键联接的许用挤压应力小 这是为了(1 (1)减轻磨损(2)减轻轮毂滑移时的阻力(3)补偿键磨损后强度的减弱(4)增加导向 的精度 4.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4)。 (1)键的斜面加工困难(2)键安装时易损坏(3)键楔紧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4) 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
7.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 pv 值的主要目的是 。 (1)防止轴承因过度发热而产生胶合 (3)防止轴承过度磨损 (2)防止轴承因发热而产生塑性变形 8.向心轴承的偏心距 e ,随着 而减少。 (1)轴颈转速 n 的增大或负荷 F 的增大 (2)轴颈转速 n 的增大或负荷 F 的减少 (3) 轴颈转速 n 的减少或负荷 F 的增大 (4)轴颈转速 n 的减少或负荷 F 的减少 9.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宽径比 B/ d 取得较大,则 。 (1)轴承端泄量少,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2)轴承端泄量少,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3)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4)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10.向心滑动轴承的相对间隙 ,通常是根据 进行选择。 (1)轴承载荷 F 和轴颈 d (2)润滑有的粘度 和轴承的转速 n (3)轴承的平均压强 p 和润滑油的粘度 (4)轴承的平均压强 p 和轴颈的圆周速度 v 第 5 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一、选择与填空 1.设计键联接时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 (4) 按标准选择。 (1)所传递转矩的大小 (2)所传递功率的大小 (3)轮毂的长度 (4)轴的直径 3.在载荷性质相同时,导向平键联接的许用压力取得比普通平键联接的许用挤压应力小, 这是为了 (1) 。 (1)减轻磨损 (2)减轻轮毂滑移时的阻力 (3)补偿键磨损后强度的减弱 (4)增加导向 的精度 4.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 (4) 。 (1)键的斜面加工困难 (2)键安装时易损坏 (3)键楔紧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 (4) 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