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電子工業出社 2.输出特性 R s w 6,+W
2.输出特性 . 1 1 2 . 2 U W W U b a b a + − = −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子工業出版社 如果被测体带动衔铁移动 USTRY W U 1△6/f、U,W2U W,6 △6W 2 26 △U △6 △6 图3.2.3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1理想特性;2实际特性
如果被测体带动衔铁移动 = − 0 1 1 2 2 U W W U 0 1 1 2 2 U W U W K = = 图3.2.3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1 理想特性;2 实际特性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结论 (1)供电电源首先要稳定,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 高灵敏度K值; (2)增加W2W1的比值和减少δ都能使灵敏度K值提高; (3)以上分析的结果是在忽略铁损和线圈中的分布电容 条件下得到的; (4)以上结果是在假定工艺上严格对称前提下得到的, 而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上述推导是在变压器副边开路的情况下得到的
结论: (1)供电电源首先要稳定,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 高灵敏度K值; (2)增加W2 /W1的比值和减少δ0都能使灵敏度K值提高; (3)以上分析的结果是在忽略铁损和线圈中的分布电容 条件下得到的; (4)以上结果是在假定工艺上严格对称前提下得到的, 而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 (5)上述推导是在变压器副边开路的情况下得到的。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1.工作原理 2.基本特性 3.主要性能 4.零点残余电压及消除方法 5.转换电路
3.2.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1. 工作原理 2. 基本特性 3. 主要性能 4. 零点残余电压及消除方法 5. 转换电路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忘電子工出版社 1.工作原理 1活动衔铁;2-导磁外壳; 3-骨架;4-匝数为W初级绕组 5-匝数为W2的次级绕组; 6-匝数为W2的次级绕组
1. 工作原理 1-活动衔铁;2-导磁外壳; 3-骨架;4-匝数为W1初级绕组; 5-匝数为W2a的次级绕组; 6-匝数为W2b的次级绕组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