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越野汽车,越野时总质量为 7720kg,其型号为:HQ2080 EQ企业名称代号 2——车辆类别代号,表示越野汽车; 08主参数代号,8表示越野汽车越野时总质量 因不足规定位数,在参数8前以0占位; 0—表示产品序号 例3.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康轿车,发动机排量 为1.36L,其型号为:DC7140 IX企业名称代号,表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7——车辆类别代号,表小轿 14-—主参数代号,表示发功机排量为1.36L 0——表示产品序号,第一代产品。 四、汽车的组成 汽车由成千万个零部件装配而成,且型号很多,用途 与构造各异,但从汽车的整体构造而言,任何一辆汽车都包 括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图1-9 是汽车的典型总体构造 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 经过燃烧而变成热能,并转化为动能,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 动汽车行驶。 底盘 底盘是用来支承车身,接受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保证 汽车能够正常行驶。底盘本身又可分为抟动系、行驶系、转 向系和制动系四种装置 传动系—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它出离
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 装置、驱动桥中的主减速 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绀 行驶系—把汽车各 车身 总成、部件连接成-整 体,支承全车载荷,保证 汽车行驶。它由车架、车 桥(前桥和后桥)、车轮 和悬架等组成。 转向系—保证汽车 发动机和底盘 能够按照驾驶员所给定的 方向行驶。它由带转向盘 图【4汽千的总体构造 的转向器总成和转向传动机构(横、直拉杆)等组成。 制动系——能够对汽车的减速过程进行人为控制,必要 时并能在最短距离内停车,以保证行车安全。它由车轮制动 器、手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等组成。 3.车身 车身用来乘坐驾驶员、旅客或装载货物。轿车有整体 的身;载货汽车车身则包括车头、驾驶室与车箱三部分组 4.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包括电源、发动机起动系以及汽车照明等用电 设备组成。在强制点火的发动机中还包括发动机的点火系 以上:所述是当前大多数汽车的总体构造。为了适应不同 使用要求及改善汽车某些方面使用性能,汽车的总体构造和 布置型式可作某些变动。例如,为了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能 越野汽车做成全部车轮驱动,这时所有车桥都成为驱动桥并
在传动系中相应地增设分动器等总成。又如,为了提高汽车 的载质量,同时受现有道路允许轴载荷的限制,有的载重车 除前后桥外,还加设支持桥。当载质量小时,支持桥被提升 机构吊起,全车仅由两桥支承;当载质量大时,支持桥落 下,全车由三桥支承。 汽车结构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出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 程。因此在研究汽车总体和部件的构造时,应看到它们只是 解决汽车在使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的结果,其 结构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 第一节概述 汽车对其驱动单元的要求 尽管现代工业技术可以提供很多种类的动力机组作为汽 车的驱动单元,但其对汽车要求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其竞争 力。汽车对其动力源的主要要求如下 1.能量密度高 动力机组所能发出的功率与整套机组的体积或重量之 可视作比较的指标 活塞式蒸汽机动力缸并不大,但包括燃料仓与锅炉在内 的装置又大又重。活塞式内燃机带油料箱和附件时,其尺寸 与重量小得多。所以内燃机替代蒸汽机成为汽车动力的基本 型式。 2.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包括从制造到使用的全过程,汽车的动力机组应尽量减 少资源的消耗。对石油燃料汽车而言,主要指燃料消耗率 低,同时也指其它资源,如润滑油及各种原材料消耗率低。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还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程度。例如 对电动汽车而言,蓄电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十分重要。节约资 源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使用安全性高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也包括出现意外事故等不测情况 吋,动力机组的安全性要高。汽油自燃,碰撞时油箱爆炸 高压容器爆炸等均属于此。对于某些场合,这种情况自身不 可避免,则应采取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 4.有足够大的自由活动范围 通常用一次加足能量后汽车可以续驶的里程来表达。例 如目前内燃机汽车一次加油后续驶里程可以相当大,少则 00km,多则1000km,而月中间加油时间很短。 电动汽车口前两个较大难题,一是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不 够长(目前水平约在100km左右),二是充电一次时间长。 人们正在努力提高电动车的自由活动半径 5.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有害性 汽车动力装置在整个制造、使用乃至回收处理过程中 都可能产生各种损害生态环境的物质或其它不利影响。内燃 机汽车的有害气体排放、振动与噪声,是当前极受关注的大 污染源。无废气排放、无噪声的电动汽车因而具有极大竞争 优势。不过,电动汽车制造与使用过程中是否会造成重金属 污染等问题尚须研究。 6.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 这是成为市场商品的必要条件,其销售和使用费应在顾 客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二、现实的和未来的汽车动力 从1895年通过公开竞赛内燃机获得优胜,取代汽车动 力的绝对垄断地位,百年来内燃机技术又连续不断进步。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其它动力装置能对内燃机的地位 提出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汽车总量猛增到空前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