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专业、学制、总学分数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 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学制:四年 总学分数:58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二、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总 教学内容 时 实验习题上机 课外时数 2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3整体及一般检查 4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4 2 5|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査 6 6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7|泌尿系统的临床检查 8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2 9|实验室检查 10 10建立诊断 合计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1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专业、学制、总学分数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 专 业:动物医学专业 学 制:四 年 总学分数:58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二、 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 时 分 配 表 顺 序 教 学 内 容 总 学 时 学 时 分 配 课 外 时 数 讲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1 绪 论 2 2 2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 4 3 整体及一般检查 4 3 1 4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6 4 2 5 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 8 6 2 6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12 10 2 7 泌尿系统的临床检查 6 5 1 8 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2 2 0 9 实验室检查 12 10 2 10 建立诊断 2 2 合 计 58 48 10 三、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 性和实践性,它将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连为一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最终为兽 医临床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以 及建立诊断的方法论和实验室常规检验的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临床诊 断疾病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牛等反刍动物和犬等单胃动物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兽医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地位、发展和现状,诊断的基本过程,某些定义,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第一篇临床检查 第一章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一)教学内容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六诊)和临床检查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听、叩诊检査法,一般临诊检査程序 (三)实验实习 参观兽医院,练习接近动物法和通用保定动物法,动物的五诊检査法 第一节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
2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 性和实践性,它将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连为一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最终为兽 医临床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以 及建立诊断的方法论和实验室常规检验的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临床诊 断疾病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牛等反刍动物和犬等单胃动物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兽医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地位、发展和现状,诊断的基本过程,某些定义,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第一篇 临床检查 第一章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一)教学内容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六诊)和临床检查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听、叩诊检查法,一般临诊检查程序。 (三)实验实习 参观兽医院,练习接近动物法和通用保定动物法,动物的五诊检查法。 第一节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 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视诊:方法、步骤、应用和意义。 二三四五 触诊:方法、应用和意义。 叩诊:方法、理论基础。基本叩诊音,应用及意义 听诊:方法、注意事项、应用及意义 六、嗅诊:应用及意义 第二节临床检查的程序 般的临床检査程序、病畜登记:病史检査;一般检査,分析检査,试验室检査和 特殊检查 、不同种属家畜临床检査的要点(包括猪、反刍兽、禽类)。 群畜的临诊特点。 附:病历记录 第二章整体及一般检查 )教学内容 整体状态的观察;表被状态的检査:眼结合膜的检査;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体 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检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整体及一般检查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 (三)实验实习 动物的整体状态,表被状态,眼结膜,浅在淋巴结,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观察和检查。 第一节整体状态的观察 体格、发育及体制结构的判定 营养程度的判定。 精神状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姿势和体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五、运动,行为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第二节表被状态的检查 3
3 二、 视诊:方法、步骤、应用和意义。 三、 触诊:方法、应用和意义。 四、 叩诊:方法、理论基础。基本叩诊音,应用及意义。 五、 听诊:方法、注意事项、应用及意义。 六、 嗅诊:应用及意义 第二节 临床检查的程序 一、 一般的临床检查程序、病畜登记;病史检查;一般检查,分析检查,试验室检查和 特殊检查。 二、 不同种属家畜临床检查的要点(包括猪、反刍兽、禽类)。 三、 群畜的临诊特点。 附:病历记录。 第二章 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教学内容 整体状态的观察;表被状态的检查;眼结合膜的检查;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体 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检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整体及一般检查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 (三)实验实习 动物的整体状态,表被状态,眼结膜,浅在淋巴结,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观察和检查。 第一节 整体状态的观察 一、 体格、发育及体制结构的判定。 二、 营养程度的判定。 三、 精神状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四、 姿势和体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五、 运动,行为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第二节 表被状态的检查
皮毛(羽毛),皮肤(包括鼻镜、鼻盘、肉冠等)及皮下组织的检查内容、方法、变化 及诊断意义 第三节可视粘膜的检查 检查方法、正常状态、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及诊断意义 第四节表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査 表在淋巴结的检查:正常状态,急、慢性肿胀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表在淋巴管的检查:淋巴管的病理性改变,其表现及诊断意义 第五节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检査 检查方法、正常生理值、病理性诊断意义。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 心脏的临床检查;脉管的检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心脏的听、叩诊检查法,心杂音和重要的异常心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三)实验实习 动物心区四诊检査法,脉搏的触诊,静脉输液法,血液常规检验。 第一节心脏检查 心脏的视诊与触诊:心搏动增强、减弱及其诊断意义;心区敏感性增高的诊断意义。 二、心脏的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区与绝对浊音区,其变化及诊断意义。心区叩诊音的改 变及其意义。 三、心脏的听诊:心音的形成及的一二心音的鉴别。心音最强听取点,心音增强,减弱、 混浊、分裂及金属性心音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4 皮毛(羽毛),皮肤(包括鼻镜、鼻盘、肉冠等)及皮下组织的检查内容、方法、变化 及诊断意义。 第三节 可视粘膜的检查 检查方法、正常状态、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及诊断意义。 第四节 表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一、 表在淋巴结的检查:正常状态,急、慢性肿胀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二、 表在淋巴管的检查:淋巴管的病理性改变,其表现及诊断意义。 第五节 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检查 检查方法、正常生理值、病理性诊断意义。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一) 教学内容 心脏的临床检查;脉管的检查。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心脏的听、叩诊检查法,心杂音和重要的异常心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三) 实验实习 动物心区四诊检查法,脉搏的触诊,静脉输液法,血液常规检验。 第一节 心脏检查 一、 心脏的视诊与触诊:心搏动增强、减弱及其诊断意义;心区敏感性增高的诊断意义。 二、 心脏的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区与绝对浊音区,其变化及诊断意义。心区叩诊音的改 变及其意义。 三、 心脏的听诊:心音的形成及的一二心音的鉴别。心音最强听取点,心音增强,减弱、 混浊、分裂及金属性心音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心杂音:心杂音的分类。产生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意义。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 附:心功能试验法。 第二节血管检查 动脉检査:脉性的检査,正常脉性、影响脉性改变的基本条件:常见的脉性改变,其 特点及诊断意义 脉律不齐与心律不齐的关系。 二、静脉检査:表在静脉的充盈状态及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颈静脉波动的类型、特点 区别及其意义。 第四章呼系统的临床检查 (一)教学内容 呼吸运动的检査:上呼吸道的检査:胸廓的视诊;胸廓的触诊:胸肺的叩诊:胸肺的听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胸、肺听、叩诊检査法,病理性呼吸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三)实验实习 动物呼吸运动、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査,上呼吸道的检査,胸、肺的四诊检査,胸腔 穿刺 第一节呼吸运动的观察 呼吸型:呼吸节律和呼吸对称性的检査其病理性改变的诊断意义。 呼吸困难的类型、特征、发生原因与诊断意义 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及意义 第二节鼻液、呼出气体和咳嗽的检査 鼻液的检查:数量、性状、颜色与混有物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附:鼻液中弹力纤维的检查法 二、呼出气体的检查:呼出气流的强度、温度与气味。 咳嗽的检査:咳嗽的频度、强度性质、其特点与诊断意义。人工诱咳法
5 心杂音:心杂音的分类。产生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意义。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 附:心功能试验法。 第二节 血管检查 一、 动脉检查:脉性的检查,正常脉性、影响脉性改变的基本条件;常见的脉性改变,其 特点及诊断意义。 脉律不齐与心律不齐的关系。 二、 静脉检查:表在静脉的充盈状态及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颈静脉波动的类型、特点、 区别及其意义。 第四章 呼系统的临床检查 (一) 教学内容 呼吸运动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胸廓的视诊;胸廓的触诊;胸肺的叩诊;胸肺的听诊。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胸、肺听、叩诊检查法,病理性呼吸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三) 实验实习 动物呼吸运动、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胸、肺的四诊检查,胸腔 穿刺。 第一节 呼吸运动的观察 呼吸型:呼吸节律和呼吸对称性的检查其病理性改变的诊断意义。 呼吸困难的类型、特征、发生原因与诊断意义。 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及意义。 第二节 鼻液、呼出气体和咳嗽的检查 一、 鼻液的检查:数量、性状、颜色与混有物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附:鼻液中弹力纤维的检查法。 二、 呼出气体的检查:呼出气流的强度、温度与气味。 三、 咳嗽的检查:咳嗽的频度、强度性质、其特点与诊断意义。人工诱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