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 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 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 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 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 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 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 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 现实
了解背景 •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 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 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 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 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 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 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 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 现实
了解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 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 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 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 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 生的欢迎
了解背景 •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 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 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 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 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 生的欢迎
了解背景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 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 《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 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 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了解背景 •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 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 《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 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 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感悟作晶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 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 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感悟作品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 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 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感悟作品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 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 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 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 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 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 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 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感悟作品 •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 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 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 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 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 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 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 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