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著导读 巴金著 《家》
名著导读 之 《家》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 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 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 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 国现代文坛的巨匠。1919年“五四” 新文化运动影响波及成都,巴金阅读 《新青年》等杂志,受到新思潮的熏 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远赴在法国创作了处女作 《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1928年底回到上 海,主要从事创作和翻译。19291937年,创作了“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 曲”(《家》《春》《秋》)等中长篇小说,有力地奠定了 四金在中国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 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 家、翻译家、出版家, “五四”新文 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 国现代文坛的巨匠。1919年“五四” 新文化运动影响波及成都,巴金阅读 《新青年》等杂志,受到新思潮的熏 陶。 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远赴在法国创作了处女作 《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 。1928年底回到上 海,主要从事创作和翻译。1929—1937年,创作了“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 曲”(《家》《春》《秋》)等中长篇小说,有力地奠定了 巴金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巴金积极投身于抗 战文化工作。创作转向对现实的理性审视和批判,显示 出日益走向成熟的坚实姿态。主要作品有《寒夜》《憩 园》《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任《收获》杂志主编。“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 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1978年开始写作 《随想录》,对“文革”进行反思。2005年10月在上海 去世,享年101岁
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巴金积极投身于抗 战文化工作。创作转向对现实的理性审视和批判,显示 出日益走向成熟的坚实姿态。主要作品有《寒夜》《憩 园》《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任《收获》杂志主编。 “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 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1978年开始写作 《随想录》,对“文革”进行反思。2005年10月在上海 去世,享年101岁
内容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 年。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 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 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 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 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 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 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 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 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 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二、内容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 年。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 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 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 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 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 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 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 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 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 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觉慧由于跟同学们一道参加了向督军请愿的活动,被高老 太爷训斥了一顿,不允许他再出门。而年逾古稀的高老太 爷却娶了一个花枝招展、妖里妖气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 不像祖父,倒像是敌人。这些日子里,觉新经常在夜里吹 箫,仿佛在倾吐着内心的哀怨,原来他晓得了梅从宜宾回 来的消息。 元宵节到了,由于军阀混战,张姑太太只好带着琴和 梅逃到高公馆。觉新与梅相遇。二人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出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避 难,只剩下觉新一人留下看家。抢劫并未发生,三四天后 避难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梅和觉新等人聚在一起打牌, 觉新心乱如麻,常常发错牌。梅谎称有事回到房中痛哭 瑞珏赶来安慰她。二人互诉心曲,成为好朋友 战争结束了,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黎明周报》的编 辑工作,撰写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文章。他觉得自己与家庭 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只有想到鸣凤,他才会感到一些亲切
觉慧由于跟同学们一道参加了向督军请愿的活动,被高老 太爷训斥了一顿,不允许他再出门。而年逾古稀的高老太 爷却娶了一个花枝招展、妖里妖气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 不像祖父,倒像是敌人。这些日子里,觉新经常在夜里吹 箫,仿佛在倾吐着内心的哀怨,原来他晓得了梅从宜宾回 来的消息。 元宵节到了,由于军阀混战,张姑太太只好带着琴和 梅逃到高公馆。觉新与梅相遇。二人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出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避 难,只剩下觉新一人留下看家。抢劫并未发生,三四天后 避难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梅和觉新等人聚在一起打牌, 觉新心乱如麻,常常发错牌。梅谎称有事回到房中痛哭, 瑞珏赶来安慰她。二人互诉心曲,成为好朋友。 战争结束了,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黎明周报》的编 辑工作,撰写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文章。他觉得自己与家庭 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只有想到鸣凤,他才会感到一些亲切